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王安忆《匿名》:人类学的实验场

2016年伊始,王安忆低调出版了她的最新长篇小说《匿名》。之所以说“低调”,是因为从《收获》杂志上发表《匿名》,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由作者参与的图书宣讲或访谈还仅仅只有少数几篇,而在这少数文章里,所透露出的关键词便是“难读”与“冒险”。

一场冒险的写作

小说《匿名》的故事线索确实相当简单,一位普普通通的上海人,因被讨债人当作公司老板绑架,扔到了深山,并且失忆。所以,他便如同一个“新人”,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到小镇到小县城,与形形色色的“下层社会”中人打交道,重新开始“逆生长”。最后,当他的记忆被唤醒,即将返回上海之际,坠入河水而死。

从这些情节设置来看,在这部作品里,王安忆想写的或许并不是小说(或者说不是通常意义的小说),而是借小说的外壳来装一个“寓言”。因此,在构思整个故事时,只是有一个粗线条的、若有若无的框架来供阅读,及推动情节发展。甚至,对于小说的传统读者来说,这些设定更可能是无来由的,往往会使读者进入“意图落空”的境地。譬如,小说以绑架开始,铺陈了一些篇章后,就以主人公之妻申请注销户籍结束。绑架案就此告终。这些文字并未如侦探小说般发展,没有生发出更多的连续性的相关情节,而只是承担了将生活在城市里的主人公引入深山的叙事功能。

在访谈里,王安忆也提到了读者会“失望”这一问题,但是她的写作意图在于“主人公从大都市跌入深山老林,从文明法则跳进自然法则,在遗忘的恐慌中不停为事物命名,他如何再拾起穿上一件件文明外衣?”总而言之,在这部作品里,王安忆力图挑战自己,放弃了小说的一般成规,而开始探讨她心目中更为重要的问题。但问题在于,王安忆所认为的超越了一般肤浅故事的“大悬念”,会说服读者的阅读么?

因此,这部作品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就呈现出两个向度:就读者而言,是“难读”,由于王安忆并不打算写通常的小说,读者在阅读时会有一定难度,或者说只有对此小说有了心理准备,或是经验读者(如批评家、喜读王安忆小说的读者等)才有可能有耐心读完这本小说,并领略到王安忆小说的另一种可能。就作者而言,则是“冒险”。因王安忆放弃了以往写作小说的惯性,而去构造一种“寓言”(或空中楼阁式)的小说,在此过程中,她既要挑战自己,又要挑战读者(阅读程式),更重要的是,她又不能(或不习惯)走得太远。但是,她所写作的又是一部很可能失败的小说。诸如此类的写作上的艰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可称得上是“冒险的写作”。

一个当代中国的寓言

在《鲁滨逊漂流记》里,笛福将一位文明社会的绅士抛到一个大洋里的孤岛,并详尽地描绘出这位孤独的漂泊者是如何一日日、一年年重建起属于自己的“文明社会”。这样的一位鲁滨逊大约成为现代世界里的一类寓言的源头。孤岛亦成为了一个“人类学的实验场”,不仅可以回返人类的开始,而且是一个人性的检验场所,譬如戈尔丁的小说《蝇王》、深作欣二的电影《大逃杀》等,已是不胜枚举。与“孤岛”类似的象征很多,诸如“深山”,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所写,亦是开启中国文学的一脉。又如近期新闻里太平洋里的一条捕鱼船里所发生的悲惨事件,等等。这或者可以说明,虽然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地球上与世隔绝的场所越来越少。但“孤岛”“深山”之类的场所,却还是偶可见到,作者(游客)也可借此来观察另一个社会,与我们所处的世界不太相同的另一种世界。

王安忆提及她写《匿名》的两个因缘,其一是一个教师失踪的新闻,谁也找不到失踪者的下落;其二是参观括苍山时的见闻,此次游历,使她看到了一个山村从开发到重新消失的过程。两者联系起来,就有了一个有趣的可能:如果失踪者进入到这个失踪了的山村呢?于是,便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一个基本情节的设定,也即,有了讲一个故事的可能。

但对王安忆这样已成名数十年的经典作家而言,写小说或许容易,但是要写一部超越自己的作品却大不容易。这是因为,一方面,人的经验是有限的,受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时代的局限。如果在自己经验的范围内,一位具有才能的作家有可能写出较好的作品,如王安忆所写的关于上海的系列作品,以至于常有人拿她与张爱玲来比较。另一方面,“跳出我天地”后,由于经历和经验的捉襟见肘,这种“冒险的写作”的成败则未可知。就小说《匿名》而言,王安忆力图走出自己以前的主要写作方式,但结果可能是:一则是接通了自己之前写作的某些线索与可能,二则可能并未走出同时代作家的叙述方式与思维方式。

《匿名》可以说是以笛福的鲁滨逊为开始,正如王安忆自述,“匿名”是将世界解构。其实,与其说是解构,不如说是将小说主人公置于另一世界。按照前述故事线索,主人公从匿名的原始世界走向现代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之间的漂泊里,来认识人类世界。

这大约是王安忆所要构想的小说世界。因为作者所思所想的这些抽象观点,必须附着在一定的细节里,方可成其为小说。事实上,这些细节可以称作是这部小说的另一突出特征,即大量芜杂的、抽象的、传奇的细节,由全能上帝式的作者语调讲述出来,更增加了小说叙述的枝蔓,减缓了小说的进程。但是,这些叙述可能会产生一个令人意想不到但印象鲜明的效果,即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多层面的现实图景。也即,在一个共时性的时空里,却存在着一个历时性的社会图像。从逐渐消失的山村林窟,到小镇,到县城,再到上海,王安忆不仅书写了这些地方的历史,而且也写出了这种差异性的流动。而这种流动,恰恰和中国社会这些年来的变化相关。在这一意义上,王安忆不仅讲述的是人类学的故事,而且讲述的是中国当代社会的故事。两者合二为一,便是一个当代中国的寓言。

中国小说的一次小整合

因之,《匿名》是王安忆的一次小说实验,也是王安忆的小说人生到了一定的程度,积蓄多年能量后,对于小说艺术的一次冲刺。这一尝试可能有成功之处,也有可能是失败的。但无论如何,可以藉此小说,来看待王安忆及其同时代小说家的写作状况。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