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故宫的书法风流》:在故宫藏品中品鉴汉字书写之美

如果说故宫是一所大学,那祝勇一定是里头最勤奋的学生之一。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他书写着故宫的典故与传奇,或借物咏怀,或凭卷追思,从独特角度展示了一个丰富深邃的古典中国,小处生动,大处磅礴,充满了一个文人与学人对于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祝勇故宫系列”的第十本书:《故宫的书法风流》。

1

《故宫的书法风流》,祝勇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从“故宫”到“故宫博物院”

我们平常所说的“故宫”一词,一般有两层意思:第一,“故宫”的意思,是“从前的宫殿”,就是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生活、理政的地方;第二,人们把“故宫”当作故宫博物院的简称,故宫博物院,是一个收藏了多达186万件套文物的博物院,当然,紫禁城这座建筑,也是这个博物院里的收藏,而且是故宫博物院内最大的文物。这两个意思经常混用,分不开。

在祝勇看来,第一个意思里的故宫(即紫禁城),是一个历史遗留物,是皇宫;而第二个意思里的“故宫(博物院)”,是一个现代概念,是博物院,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成果。帝王的皇宫变成了人民的博物院,空间没有变,但它的属性变了,表明中国的巨大进步。

祝勇对故宫藏品的书写始于2011年,那一年,他正式调入故宫博物院。也就在那一年,他接受《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的邀请,开设了《故宫的风花雪月》专栏。

201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祝勇故宫系列”的第一本书《故宫的古物之美》,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累计印刷10次、发货超过12万册,并入围了2018年度的“中国好书”、入选了2018年度的“中版好书”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十大好书”。

《故宫的古物之美》收录的十八篇散文讲述了十八件不同门类故宫文物的前世今生。在这些文物的背后,祝勇想写的是整个文化这条河流大的流动,在他眼中,这十八件文物并不是海面上孤立的一座座孤岛,它们背后依托的是一个宏大的历史框架。海平面以下,岛屿的下半部跟整个大陆相连。

之后,祝勇相继出版了《故宫的古物之美2》《故宫的古物之美3》,重点介绍故宫所藏的古画,讲述古画背后的历史故事。祝勇延续了自己独特的写法,将博物馆中看似孤立的文物放在阔大的历史背景中,为读者还原了生动的历史场景,用文字赋予这些古物新的生命。

2020年,祝勇推出了里程碑式的作品《故宫六百年》。他多年的好友、著名主持人杨澜收到这本六百多页的书后发了一条微博:“认识祝勇20余年,无论潮流如何变换,他总是保持着儒雅的气质和敏锐的眼光。他的心很安静,文笔却很张扬。不知怎么,我觉得正与故宫的气质合拍。”

2021年,在祝勇正式开启故宫书写的第十个年头,他将目光转向故宫中同样光芒万丈的一类藏品,转向我们生活中最熟悉却又日渐陌生的一种艺术——书法。

从“书法”到“法书”

“书法”,原本是指“书之法”,即书写的方法。据祝勇介绍,唐代书学家张怀瓘把它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周汝昌先生将其简化为:用笔、结构、风格。它侧重于写字的过程,而非指结果(书法作品)。“法书”,则是指向书写的结果,即那些由古代名家书写的、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是对先贤墨迹的敬称。

在祝勇看来,与西方人以工整为美的“书法”比起来,中国法书更感性,也更自由。尽管秦始皇(通过李斯)缔造了帝国的“标准字体”——小篆,但这一“标准”从来不曾限制书体演变的脚步。《泰山刻石》是小篆的极致,却不是中国法书的极致。中国法书没有极致,因为在一个极致之后,紧跟着另一个极致。

祝勇认为,中国书法之所以如此自由,原因正是在于中国人使用的是这一支有弹性的笔——毛笔。这样的笔让文字有了弹性,点画勾连、浓郁枯淡,变化无尽,在李斯(第一章《李斯的江山》)的铁画银钩之后,又有了王羲之(第二章《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的秀美飘逸、张旭(第五章《吃鱼的文化学》)的飞舞流动、欧阳询(第五章《吃鱼的文化学》)的法度庄严、苏轼(第八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石压蛤蟆”、黄庭坚(第九章《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的“树梢挂蛇”、宋徽宗“瘦金体”薄刃般的锋芒、徐渭犹如暗夜哭号般的幽咽顿挫……同样一支笔,带来的风格流变,几乎是无限的,就像中国人的自然观,可以万类霜天竞自由,亦如太极功夫,可以在闪展腾挪、无声无息中,产生雷霆万钧的力度。

超越书法,回归“人”

与祝勇之前的古物书写一脉相承,祝勇把目光投向故宫的书法藏品,却不将目光局限于这些藏品;祝勇关注书法艺术,他的关怀却远大于书法艺术。

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的这些书法名作自然是“国家宝藏”,每一件都价值连城。祝勇告诉我们,这些法书之所以价值连城,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看”,而是因为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我们应该感谢历代的收藏者,感谢今天的博物院,让汉字书写的痕迹,没有被时间抹去。有了这些纸页,他们的文化价值才能被准确地复原,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完整地重现,我们的汉字世界才更能显示出它的瑰丽妖娆。”

对艺术而言,“审美”和历史学、哲学都是可以打通的。写故宫文物,从文化背景上来看,祝勇是从艺术学、从外部进入故宫的,所以祝勇的解读方法和角度一定也与“专业”写作有所不同。

祝勇试图把这些艺术品从一个狭窄的领域里“拉”出来,在他独特的知识结构中对文物进行新的阐释。这些阐释是基于真实史料的非虚构写作,每段故事情节甚至细节都有依据,但他不愿意机械地去复述历史,而是要带着当代人的思想和视角去打捞历史中的人物,这种写法本身又是文学的方式。历史学注重真实,文学关注的则是事实背后的人。作家只有抵达了这个“人”,其叙事和言说才能够真正完成。

无止境的故宫

近些年来,祝勇一直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推广、传播故宫文化。2018年11月,祝勇担任总编剧的文化节目《上新了•故宫》第一季播出。在“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周一围的带领下,节目以寻常百姓的“未知视角”切入,带人们走进了一段探秘紫禁的奇妙之旅。节目播出后,不仅收获了电视、网络收视双第一的佳绩,更为故宫圈来了一大批年轻粉丝。

2020年5月25日,祝勇在快手平台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行《故宫六百年》的新书云发布会。直播活动也邀请到了作家安意如、作家常怡、演员刘晓晔、江苏台新闻节目主持人苑逸伦,以及快手达人开心de核桃等进行了线上对话。这场直播也收获了许多关注,直播的累积观看人数突破18465527人,有近十三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创下图书行业在线直播的最高纪录。

“我始终认为,不是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要看我们会不会讲故事。”祝勇说,今天,无论男女老少,还都在使用筷子,吃着饺子,千里万里也要回家团圆过春节,这些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它一直都在人们的血液里,包括年轻人。只不过需要我们以更合适的方式去唤醒和激活。而这种方式并不一定要板起面孔摆出教书先生的架势。

《故宫的书法风流》可以视为祝勇推广故宫文化、讲好故宫故事的又一次努力。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说:“祝勇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故宫,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很有意义。”著名作家冯骥才则认为:“‘祝勇故宫系列’是高雅的、深度的故宫读本。”

关于故宫的书写,祝勇还在继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祝勇故宫系列”也还在继续。在祝勇的规划中,从《故宫的古物之美》到《故宫六百年》再到今天这本《故宫的书法风流》,仅仅是一个开始,仅仅是推开了通向故宫的那扇大门。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