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中西诗学的差异

2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余虹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余虹所著《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在引言即提出“中西比较诗学”这一说法是否合理的问题。他提出了“文论”是否等于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否等于诗学。讨论了西方式思想意识系统和话语系统与中系的关系。

第一节探讨了诗学与文学理论的历史性建构。古希腊人认为诗与技艺的关系至关重要。诗不同于技艺,诗人在迷狂状态中凭神力代神力言,而艺人则凭人智。因神大于人,故诗大于艺。它在根本上意味着西方社会把个人与社会的行为基础从神性转移到人性,从神启转移到人智,从神谕转移到理性知识上来。

柏拉图认为诗之神性是非理性的。他把一部分诗看作绘画及技艺。诗不是理性的知识而是感性的谎言。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概念则建立在个别与一般的哲学信念之上。亚里士多德的必然情节论和人物类型论都在不同方面阐述了他的一般摹仿论。在专名与共名所标划的学科空间下,他对“摹仿技艺”进行了再度区分,把诗作为一个特殊的艺类。

在第三节,作者提出艺术与文学这两个概念。当我们将眼光放在中世纪,就会发现他们对技艺的分类与现代不尽相同。美学则很好地将艺术与科学区分开来。康德在纯粹感悟和理性领域之外确证了艺术独特的存在方式。在黑格尔之后,现代艺术概念真正建立了起来。这一节主要是西方世界几千年来对诗学,文学理论等问题的探讨,考虑其内在思路。

当考虑中国古代历史性建构时,作者考虑了《文心雕龙》。其研究对象是群言地区。但凡心之言皆为文。在结构上,其讨论文的通性、通法、通则,其中既有批评论又有杂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文心雕龙》认为圣人经典就是本真意义上的文,是群言的典范。我认为这是他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这也使我想到近代西方有关神学、历史哲学文学的分类描述。狭义文论可能由“文笔之分”导致,也可能是“诗分之分”在中国的狭义文论主要讲究用前比偶,而在西方则是事仿与否。在中国,我们没有对诗的细密区分。“道”“天人合一”等概念也是独到的。亚氏将诗归于技艺,人们可凭理性获得知识。通过对规则性、有用性的思考,我们可以理解中国审美诗文论与西方审美文学理论的差异。近代西方转向了审美心理主义。在这一节,作者提到了伟大的莎士比亚。与西方诗学不同,中国古代诗论的实用主义强调用《诗》经验。而“诗言志”即借别人之言以言己之志,这与西方诗学从一般器具制作经验出发有明显不同。在中国古代,人们将感官愉悦和理性愉悦混同于审美愉悦,这种对美的非区分性使中国古代不会出现审美文学理论。

在这一节,作者比较了康德与古代庄子的审美差异。康德总是离不开感官感受,且有目的性。而庄子则不受任何感性理性的束缚,是一种逍遥的超越之路。在许多的差异中,作者也找到了共同点。即中西诗思中共同的人思方式,即对诗之工具性和审美性的偏执。古典主义诗学理论将诗性言论同化于逻辑言述,或将其作为逻辑言论的装饰物,这小视了语词本身,看低了诗的价值。20世纪后,俄国形式主义者首次将诗词看作有自己的结构形式的审美对象,分析诗与小说的形式结构及语法。海德格尔对20世纪影响深远。他说诗是源初语义的语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古代中国,人们同样假定词语与实在的同一性关系。

在第三章第一节,作者开创性地将孔子删诗与柏拉图非诗放在一起进行讨论。生于乱世,他们都对诗提出了明确的道德理性要求。我们知道,这两位不仅对于各自所处世界的哲学思想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中西文论诗学史产生影响。亚氏认为感性与理性、个别与一般是不可分割的。之后的西方主流诗学也是在柏拉图的思维方式中展开的。由于理性主义占正统故而排斥情性,这些在中西思想史上都是相同的。荷尔德林则认为,诗人是神的使者。神意是人存在的尺度。诗人写作凭借神力,本真之诗传达神语。他以现代姿态恢复了古老诗意,一种在柏拉图以前的诗意。他强调神性、神圣、神秘。

在第四章,作者认为,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都是一种事论,而对事的理解又是在哲学思想的眼界中进行的。亚氏最早为诗一辩,认为诗比历史更有哲学意味。与此相反,中国则强调“诗言志”,“史叙事”。在中国“文参史笔”是对文性叙事的最高评价。依哲论事的亚氏则认为诗必须像哲学那样叙述真理,而不是叙述个别事物。

由于中西文化土壤等的差异,文学史后期曾发生有趣现象:当中国的小说叙事理论借助于一种朦胧哲思力图摆脱史论之约束时,西方的小说叙事理论却借助于一种史论来摆脱哲思之束缚。在这一节中有提及小说文体的出现。18世纪的小说家认为现实是特殊的、具体的事物。对特殊环境的具体描述基于抵制一般化而追求个别化的需求。小说也是一种 “信史”。虽然金圣叹也曾提到相似观点,但仍是西方文学叙事理论从以“事”为中心到以“叙”为中心阐述文学叙事理论,这也标志着其向现代化转型。

因此,文学的一侧是历史,一侧是哲学。历史在本质上是一种话语虚构,与小说没什么两样,将哲学叙事还原为文学叙事是其中重要成果。一方面,诗是一种艺与摹仿技艺的从属关系;另一方面,诗是一种艺与摹仿的并列关系。而这就是诗学与文学理论的界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