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经典常谈》的特色和读法

美国学者爱德华 · 希尔斯在《论传统》中论及“真正的传统”时指出:“原始经文和对其所做的诠释都是传统。这种‘传统’就是对经文累积起来的理解;没有诠释,经文将只是一种物件。经文的神圣性使其与众不同,但若没有诠释,经文便毫无意义。”经典和对经典的诠释 延续着传统,形成“真正的传统”的双重结构。

为什么“没有诠释,经典便毫无意义”?首先,经典 是沉默的,诠释使它开口说话。一种文化的活的生命力,并不无条件地表现在这一文化遗留的典籍文字中,而是表现在由该文化典籍所体现出来的普遍的精神价值中。然而,该文化的典籍文字是不会说话的,只有该文化中的人不断对典籍文字进行充满存在感和历史感的诠释,典籍文字中的普遍的精神价值才会被激活,这一文化才会具有活生生的生命力。其次,经典是过去的,诠释使它“现时化”。德国历史学家扬 · 阿斯曼指出 :“一旦文化连续性的重担完全落在具有奠基意义的文本之上,相关的人群必须想方设法让这个文本保持鲜活的状态,尽一切可能克服文本与现实之间不断加大的距离”;而实现“现时化这一过程,是 在对流传下来的经文加以阐释的过程中才得以实现的”。因此,经典必须“诠释”,经典必须“常谈” — 必须经常地谈,持续不断地谈,以激活经典活生生的生命力,以实现经典的“现时化”。

在20世纪大量经典“诠释”,经典“常谈”的著作中,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就是这样一部特色鲜明、引人入胜、充满学术活力的著作。

首先,在风格上, 这是一部用散文手法谈学术的佳作。如果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以小说的笔法写散文,那么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则是用散文手法谈学术。朱自清是散文大家,平易亲切,委婉尽情的优美风格,在现代散文史上别树一帜。朱自清又是古典文学专家,在诗歌史、诗学史和批评史领域,见识独到,成就卓著。对于作家、学者一身二任的朱自清来说,用散文手法谈学术,可谓本 色当行。《经典常谈》的散文手法,除了平易亲切的叙述笔 调,生动活泼的“儿化词”的运用等等,特别在意每一篇开 头的经营,让每一篇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凤头”:或从传 说入手,或从风俗入手,或从时代背景说起,或从人物故事 说起。全书十三篇,每一篇的开头各不相同。这种由事入理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学术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其次,在内容上,本书具有点面结合、点线结合的特色。全书十三篇,从“小学”开篇,然后依次介绍传统的 经、史、子、集。十三篇可分两大部分 :前九篇谈“小学” 和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 ;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前九篇的“点面结 合”,有多种表现 :有的是一部书一门学问,如《说文解 字》与文字学,《尚书》与尚书学,《诗经》与诗学,《史 记》《汉书》与历史学 ;有的是一部书一种生活风俗,如 《周易》与上古巫术礼仪,三《礼》与“生活的艺术”;有 的是一部书一段历史,如《春秋》与春秋五霸,《战国策》 与战国策士等等。后四篇的“点线结合”,基本上是一种 文体一部历史 :“诸子”是一部子学史,“辞赋”是一部从《楚辞》到汉赋的辞赋史,“诗”是一部从乐府、古诗到唐宋诗的诗歌史,“文”则几乎是一部从卦爻辞到白话文的散文通史。因此,《经典常谈》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只要细读全书,在深入经典文本的同时,又可以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

再次,在表述上,全书导入生动,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是一部“一线教师”切实可用的“经典导读”的参考教案。全书的每一篇,一段一层意思,层层有序推进,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在我看来,有意愿开设“经典导读”课程的语文教师,只要细读全书,然后按照每一篇的主题,分出逻辑层次,拟出恰当标题,就能适用于课堂讲授。例如,“《说文解字》第一”,共十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逻辑层次 :第一,“仓颉造字”与文字的起源,一、二自然段 ;第二,从“字书”到《说文解字》,三、四、五自然段 ;第三,文字的发展与“六书”,六、七、八、九自然段,这是全篇的重心所在,讲授时还可以分出若干层次 ;第四,书体的演变,最后一个自然段。以《说 文解字》为中心,文字学的常识已囊括其中。再如“《诗 经》第四”,共十个自然段,按内容也可分为四个逻辑层 次 :第一,《诗经》的成书或从歌谣到唱词,一、二、三自然段;第二,“诗言志”与用诗,四、五自然段 ;第三,《毛诗传》与解诗,六、七、八、九自然段 ;第四,“六义” 说,最后一个自然段。以《诗经》为中心,对先秦诗学作了扼要介绍。其实,《经典常谈》全书,都应作这样的阅读。只有剖析了著作的思维结构,才能把握作者的思想精髓。

《经典常谈》(平装本)

朱自清 著

优质底本 原汁原味

名家导读 答疑解惑

20230306《经典常谈》的特色和读法1

同学们读了《经典常谈》,“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正是朱自清在书中寄寓的殷切希望。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出版于1946年,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附)、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精髓,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朱自清先生认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全书以书为主,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洁精辟,深入浅出,通俗流畅,是驶入经典的一只航船。

责任编辑:Licy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