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仪凤之门

1_副本

仪凤门是南京的北大门,也就是城市后门。出了仪凤门,是长江边,官员们北上,军队出征,都要走这个城门。长篇小说新作《仪凤之门》中,作家叶兆言从仪凤门为圆点发散开去,将南京城大革命前夜的历史、南京近现代的历史融汇于以杨逵等人的人生命运浮沉之中,间杂南京城尤其是下关地区的地理、人文、社会发展等细微城市脉络,形成南京城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

2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三卷本短篇小说编年《雪地传说》《左轮三五七》《我们去找一盏灯》及八卷本中篇小说系列,另有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苏珊的微笑》《很久以来》《刻骨铭心》《仪凤之门》等。

叶兆言

1

海陵门的开通,说打开,很快就打开了。原来这个城墙,修建起来不容易,真要想拆掉它,打开一个缺口,竟然不费吹灰之力,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打开,就可以修建一个城门。从此下关通往市区,有了一条更近的道路。仪凤门那里,从原本的必经之路,变得可有可无,渐渐就从热闹变得冷清。

开通海陵门,进一步改变了下关地区格局,下关的区域因此变得更大。以往在江边一带,都以靠近仪凤门为优,挨着仪凤门,进城更方便。在江边工作的人,无论中外人士,大都还是居住在城里,都要从仪凤门下走过。现在不一样了,首先长住江边的人开始多了,与开埠初期相比,仪凤门外的下关,各种生活设施已经相当完美。下关变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繁华,出现了大片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其次,就算是住在城里,也不一定非要经过仪凤门,可以选择从更近的海陵门走。

韩国钧在北洋政府时期,两次主政江苏,1913年担任江苏民政长,当时没有省长这个说法,所谓民政长,就是省长,相当于前清的布政使。第二次主政期间,主导开辟了海陵门。对于南京人来说,宦海浮沉,高层官员走马换将,只有开辟海陵门这件事,最能让他们记住。求仁得仁,这也是韩两任省长期间,城市建设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政绩。1927年,韩国钧离职两年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为了去除北洋政府痕迹,海陵门改名为挹江门。大家渐渐忘了海陵门这个称呼,不久,改名后的挹江门干脆又扒掉重建,变单孔城门为三孔复式券门,它是南京城第一个三孔城门,中间那个门洞变得更大。原因很简单,为了奉安大典,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榇进城。

恰如张海涛预料的那样,海陵门这样的市政工程,给韩省长带来了政绩和名声,给杨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晚清开始,下关江边码头的重要性,已开始凸显出来。可以这么说,南京城的现代化,正是从下关地区启动的。杨逵的秘诀也简单,基本上就是复制了以往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资本力量,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由于知道要在那儿动工,早在开工前,杨逵把自己的资金,基本上都投在了买地上。当时昂贵的江边土地,越靠近下关码头越值钱,而靠近新开城门的那一段,还有很多无主荒地。无主的杨逵先圈下来,有主的就花点钱买下,等到正式开工,这些土地几乎立刻就升值了。

2

在杨逵手中,除了公开的三仁公司,他还注册了一家营造厂,用了妻子芷歆和女儿小琪名字中各一个字,命名为“歆琪记”。“歆琪记”有点像后来的房地产公司,专门负责修路和盖房子。有了歆琪记这个名号,可以用它来吸储资金,杨逵轮流向好几家银行或钱庄借钱。新打开的城门无疑是巨大利好,好多私人银行和钱庄都看好它的前景,这些银行和钱庄不仅有南京本地的,还有上海的,甚至还有一部分外资,也就是说外国银行的贷款——资本市场都愿意为新开辟的海陵门冒险。

事实证明杨逵也确实有些冒险,首先是步子太大,地买得太多。那时候的南京,下鼓楼坡往北走,基本上就是一片荒凉,到处黄土菜地。即将打开的海陵门一带,说人迹罕至并不为过,从三牌楼走过来,人们所能见到的景象,还是一片高粱和芦苇,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往仪凤门去略好一些,毕竟这是通往市区的必经之路,就这一条路,两旁也经常是密密麻麻的竹林。那时候,下关就像后来人们喜欢说的那样,它只是南京的卫星城,距离繁华的城南很遥远,如果不是有条小铁路,有通往市区的小火车,下关和南京城区根本就是两个不相关的地方。

把大量的钱投在了购置土地上,杨逵的资金很快捉襟见肘。加上省府许诺的拨款,屡屡不能按时兑现,海陵门打开,城门修好了,修路的事却被耽搁。下关通往海陵门的这一段路,路程要短一些,很快就修好了,而通往城区这一段路,路程遥远,立刻成为掐脖子工程,欠薪和欠款成了常态。早在决策阶段,朱东升就提醒杨逵,大规模购地可能不是明智之举。他一个留学美国的朋友,帮一位日本作家当翻译,日本作家看见南京城里有大片荒地,曾建议他趁便宜赶快买些土地,说这样很可能会一夜暴富。这个日本作家很有名,叫芥川龙之介。

杨逵觉得日本作家讲得很有道理,所谓人弃我取,看不到未来,和没有未来相比,还是不一样的。杨逵觉得朱东升的提醒属于过分担心,觉得自己可以大胆地赌一把,既然修路的工程停滞不前,暂时得不到任何回报,他立刻调整方案,变修路为盖房子,把建设重点转移到盖房子上。歆琪记在下关地区大兴土木,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建筑项目。下关紧挨江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一点不仅南京的有识之士会这么认为,在下关的洋商,也就是说江边的外资企业,也同样看好这个地区的商业前景,外资买卖土地并不容易,于是就只能租用杨逵歆琪记的房子。

由于发展太快,资金问题困扰着杨逵,欠的钱到日子必须还,还不了只好拖,只好用已买的土地和盖好的房子做抵押。有一段日子确实不太好过,眼见着要支撑不下去,最后还是被他熬了过去。

南京这个城市,只要不打仗,什么事都好办。这期间,为催促省府许诺的款子到位,杨逵又拉着张海涛,专门雇了条画舫,请韩省长夜游秦淮河。秦淮河的画舫很有来头,由当年湘军的水师战舰改造而成,内部陈设着字画,家具是红木的,桌上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很细,衬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关于它的讲究,在朱自清先生笔下,也就是那篇著名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有详细记载。

3

杨逵不像张海涛那么能说会道,在省长大人面前,难免有些拘束。张海涛直言下关地区的重要,把它与上海的外滩相比。上海的繁华离开不了外滩,而下关就是南京的外滩。那时候,上海除了洋人的租界,名义上仍然还归江苏管辖,最初属于松江府,后来改名“沪海道”。

杨逵的下关发展规划,经过张海涛的转述,深深打动了韩省长。长江边的下关,自然不可能与上海黄浦江边的外滩相比,然而它确实可以有一番大的作为。韩省长向杨逵表示,省府会极力支持他的计划,并为杨逵向美国美丰银行贷款一事,做出担保。向外资银行贷款是有风险的,洋人的银行也不是你想贷款就能贷款,不过有了省长的保证,杨逵的资金困扰,终于得到了解决。一顺百顺,听说外资银行都在给杨逵贷款了,国有的中国银行江宁分行、交通银行南京分行也开始愿意借钱给杨逵。

就在大家夜游秦淮河的时候,不断地有“七板子”过来打搅,这是一种游览秦淮河的小船,船前点着炫人眼目的石油汽灯,灯光下坐着花枝招展的歌伎。杨逵他们与韩省长说着正事,一个伙计从七板子上跃起,竟然跳到画舫上来了,一头蹿进了船舱,手上拿着摊开的歌折,扑到张海涛面前,让他点一首曲子。韩省长的随从连忙过来撵人,大声呵斥,让上来的那位伙计赶快离开画舫。

(《仪凤之门》叶兆言/著,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8月版)

责任编辑:JH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