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感受器物中的故事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是唯一拥有绵延不断文化的国家。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国文化的成就处于世界顶峰。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少国内、国外学者把中国的落后归结为中国文化的保守愚昧,认为中国要复兴必须彻底铲除传统文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显然并未如上述学者臆想的那样,先进行文化的改造再取得经济的发展。1979年到2021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2%,总量增长了43.4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和贸易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提高到2021年的12551美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正迈向到2049年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可代代相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同的学者因分析的方便,对文化的内涵会有不同的划分,我个人在研究一个国家的发展时喜欢采用费孝通先生的老师——马林诺夫斯基的划分法,将文化分为3个层次:物资的器物层次,经济、社会、政治的组织层次和伦理、价值取向的精神层次。这3个层次与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划分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有绵延不断的文化,指的则是过去数千年中,在器物、组织层次不断变化、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核心的伦理价值理念一脉相承。要拥有文化自信,需要认识到数千年来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什么?如何在中国大地先民的社会上萌发?为何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分分合合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挑战仍能历久弥新?

作为经济基础的物资器物层次会决定作为上层建筑的组织和精神层次,上层建筑的组织和精神层次的内涵也会烙印在作为经济基础的器物之上。在《观念的形状:文物里的中国哲学》一书中,张曦以恢宏的视野,创造性地以公共博物馆里展示的自上古到明朝的王阳明这数千年里的72件中国历史文物为载体,用最朴素的现代汉语,围绕18个主题来呈现中国先哲往圣面对着他们的时代最重要的精神难题时,如何以不同于西方文明先贤的求索,回答“人是什么?他们在宇宙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此生的幸福如何获得?”等。先哲往圣将自己的思考,“视作对‘道’的探寻。道,不仅是试图讲给子孙听的条理井然的道理,也是他们希望子孙未来坚守的路”。

此书构思新颖,既严谨又有很高的可读性,是一本理解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佳作,让读者如同在剧院欣赏典雅的曲目一样,“在目光与文物的接触中,感受器物上隐隐闪烁着的求道故事,触摸那一个个如今已经褪色、但却曾经喧嚣过的思想世界”。相信每一位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都会和我一样,被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再次震撼,不知不觉中文化自豪、自信油然而生。

4_副本

  《观念的形状:文物里的中国哲学》

  张曦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年12月出版

责任编辑:JH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