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法兰克福还有多远?

这问题,问得有点蹊跷。

2009年我们还作为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主宾国呢!是的,作为亲历者,当时我很兴奋,并把这种兴奋感带回来了。但这次去,两年前的那种兴奋感没有了,我的心情,仿佛回到了1995年的法兰克福。

那一年,广西万达版权代理公司组了一个5个人的小团,参加法兰克福的国际图书博览会。走进展场,走到展位,仿中国牌楼的设计,向世人宣示,这是中国出版展位。标准展架上,一格一格地、毫无设计感地摆放着咱们中国的图书,同一个展架上,陈列的也许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出版社的书;开展第一天,来自中国的参展人员,扎堆似的挤在自己的展位上,问寒、问暖、问什么时候到、问住哪里、什么时候回国、下一站去哪里;异国他乡,如遇故知,更是兴奋异常。展会第二天,就门庭冷落了,参展人员,多数跟旅游团走了,偶尔有些人来逛逛,多是有祖国情结的华裔,也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西方人。留守的参展人员,无所事事地站着、坐着,不用说谈版权,就是能用英语接待提问的参观者的人都极少。我“逛”到人家欧洲、英美展厅,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新奇别致的展示设计、琳琅满目的图书、西装革履端着红酒杯侃侃而谈的先生女士,更重要的,是那些心无旁骛围着小桌洽谈的版权经理……当时的场景,对初次走进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的我,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我看到了出版的舞台是如此之大!我看到了在这个大舞台上,中文图书的位置是如此边缘!从那回来以后,我痛感自己的外语太差,回来补习英语,后来出国、攻博的动因,很大程度上来自那一次的法兰克福之行。

此后10多年,我没有去法兰克福。2009年,中国成为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主宾国,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听说十几个部委,为参展开了无数次协调会,习近平副主席亲自出席。中国的出版者、作家、艺术家、政府官员齐聚法兰克福。主宾馆展示区,创意迭出;专题音乐会,热闹非凡;各种论坛,名家大腕云集;一场接一场的中国作家讲座,虽说听者寥寥,且多是捧场的同胞,毕竟有了动静。主宾国的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我们国家的实力。因为中西意识形态的分歧,咱们中国成为主宾国以及会前会议中间的一些活动,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正面报道的很多,负面报道的也不少。这种情形,作为一个中国的出版人,是非常自豪的,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受人关注才有商机,更何况我们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作为后盾,我们的底气是很足的。

今年又去。发现独立组团的集团或出版社不少,除了我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外,还有上海世纪、外研社、雅昌印刷集团等。独立组团,展示的是一种实力,一种进取精神,其阵势与1995年不可同日而语。较之2009年,来自中国出版界的参展团,虽没有了作为主宾国时的那种喧哗,那种人气,但还是搞了很多活动,如签约仪式、新书发布会等等,还到合作单位或有合作意向的单位去访问,不能说没有收获。但是,1995年时看到的情景,现在仍然没有根本的改变。对比英美出版社集中的8号馆和专业出版商聚集的4号馆,我仍觉得汗颜。

我们的参展人员,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去法兰克福。一二十年前,有识之士呼吁,参加这样的博览会,不能书是年年老面孔,人是年年新面孔。二十年过去了,世界翻天覆地。现在,书不至于年年老面孔,可是人,还是新面孔太多。这种情况,就可以想见,有多少新面孔会提前一两个月跟人预约?有多少新面孔能在博览会上有所作为?更有甚者,咱们国内还有这样的团队,以参展的名义出去,少说有一周以上吧,但在整个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只安排了半天!

咱们的展位,从展位面积和展位设计,虽说比1995年大多了,气派多了讲究多了,但摆出的图书,英文的,或有英文介绍的书很少,因此也就少有人来驻足浏览。这些年,虽在外成立了很多孔子学院,搞了很多的中华文化的海外推广活动,但文化的影响力,取决于太多的因素,需要长久的努力,绝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从法兰克福回来,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在我们中国参展团的展位上,看到不是签字仪式,而是三五成群的人,围着放着三五本书的小桌子,旁若无人地、轻声细语地交谈。他们没有领导规定的任务,更不会为怎样制造数字而焦虑。他们抱着书,拿着博览会前几个月就开始拟订的日程表,去赴一个接一个约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