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融合 要借力更要自立

记者近日从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了解到,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将于12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举办。本届文博会将以“文化融合科技,创新引领转型”为主题,以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使命,全面展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科技创新的成果;彰显文化与科技融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生机和活力;搭建文化贸易、投资融资、信息传播、科技创新、人才配置五大互动平台;以国际化视角探讨和交流文化强国建设的前瞻理念和成功经验,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作为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盛会,第七届北京文博会内容丰富、主题明确,尤其是其提出的“文化融合科技,创新引领转型”的主题,更是深刻反映了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和特点。

今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和交通银行签署了《支持新闻出版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交行将在未来3年内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提供5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另据了解,此前新闻出版总署已经与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简要分析一下,科技、融合、创新、转型等词语之所以在我国近两年的文化产业发展中高频率出现,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历史方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两者紧密相关;而在现实方面,整合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优势资源,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大环境,于各方都是乐见其成的事。今年5月举办的第18届北京科技周活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与文化融合 科技与生活同行”为主题,在注重丰富活动内容、贴近百姓生活的同时,本届北京科技周围绕“创新文化是科技进步的土壤”的中心,特别突出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通过组织公众参观北京科技成果、开展科普文艺汇演、科普影视展映、数字生活体验等兼具科学和文化特色的科普活动,传播科学文明理念。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内核,转型是达到与时俱进要求的必由之路,而对于尚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而言,融合无疑是其创新发展的捷径之一。与科技融合,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更好地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与资本融合,可以帮助文化产业获得由金融机构提供的包括融资、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现金管理、企业年金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得到有力的融资支持。

但“人必自助而后天助”,自身实力的强大是得到支持的先决条件,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以新闻出版总署和交通银行的战略合作为例,截至今年9月,交通银行总资产为5.17万亿元,而中国新闻出版业2011年营业收入也超1.4万亿元。目前,中国出版社品种和日报发行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第二、印刷业总产值世界第三。在总署与交通银行的这次合作中,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也都是颇有实力的出版传媒企业。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第七届文博会即将举办的六大系列百余场活动中,无论展览展示、论坛峰会,还是推介交易、创意活动,都不脱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旨,可见,无论创新转型,还是融合借力,文化的内核都不能变。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