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江苏、成长于广西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在近30年的出版磨炼中,让他既有文人气度,又不乏企业家的刚毅和果敢。从一个知名的作家,到漓江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到广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再到中国出版集团的总裁,几十年的出版生涯,一步一个脚印,使其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佼佼者。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阅读、出版、责任等相关话题采访了两会代表聂震宁。
提议在孔子的诞辰日设全国阅读节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多次以提案方式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并将其形成提案提交。今年您依然提交了这方面的提案,请问提案的落实进展情况如何?
聂震宁:2007年我联合30位委员提出开展全民阅读的提案,在出版业内甚至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那份提案中有一条建议就是设立全国读书节。虽然至今全国图书节还没有设立,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有关部门通过一系列积极举措,倡导和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大力建设书香社会。让人们很受鼓舞的是,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更是倡导全民读书。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里,温家宝总理先后来到我们中国出版集团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作者、编辑、读者见面交流。正是在阅读活动渐趋热烈这样的形势鼓舞下,今年我再次提出设立全国读书节,这次提案建议把全国阅读节安排在每年的9月28日,这是孔子的诞辰日。提案受到了广泛、热烈的关注,大约有400多家网站进行了报道转载,可谓空前地给予了热情的关注。
喜欢读书才乐意来做出版
《中国新闻出版报》:因种种原因,公众似乎仍难以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您觉得出版业在推动全民阅读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作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总裁,您是如何安排阅读时间的?
聂震宁:出版界在推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应当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如果出版人不关心全民阅读状况,不支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没有比这样的事情更荒唐的了。因此我一直坚持在中国出版集团里提倡读书。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大厅,镌刻有张元济先生的一句名言:“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书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或对个人还是企业都是一件好事。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读书有助于修身齐家,有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社会层面来说,读书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有助于改善社会风尚;而从出版企业来说,则是务本之道,是编学相长的事情,是员工体验式业务养成的事情,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需要。
我并不是因为做了出版才喜欢读书,而是由于我喜欢读书才乐意来做出版。其实我现在最希望过上一种自由自在的读书生活。手持一卷,无人叨扰,读到妙处,喜不自禁,不觉黄昏将至。其中滋味,难以与外人道。现在还没有机会过上这样的读书生活,因为我目前还肩负着为更多读者出版更多更好图书的责任。不过,尽管工作忙,自己喜欢的书还是要读的,空闲时间不多,只是全在清晨与深夜之时。
出好书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提到出版社有责任出好书,目前我国出版的原创市场并不理想,重复出版和同质化现象依然很严重,对此现象您有何看法?
聂震宁:说实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和责任是多方面的。我以为各方面都要反思,作者、编者、行业组织、行政管理、市场、读者甚至社会的风气和精神状态,都有值得讨论的地方。一要靠引导和管理,要有批评的精神和勇气;二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市场机制就是优胜劣汰。单靠一手不行,两手都要硬。否则,重复出版哪里是在“创造新的文化辉煌”呢?出版业千万不要一心只想着创造经济奇迹,还一定要多想想如何创造新的文化辉煌,否则就糟了。出版业只有在创造新的文化辉煌的同时也创造了经济奇迹,这才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