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们往往把自己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以图书形式出版。在众多的图书中,学者寻找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图书,更确切地说,寻找自己研究领域较具学术影响的图书是非常困难的。许多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在初入研究领域时很难把握读什么书,什么书最具权威性或影响力。前不久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则为学者提供了最有效的通道。该报告从策划到数据处理,从撰写到最终出版,历经了近10年时间。
洋洋150余万字,列出并分析了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有学术影响的3140种图书。
涉及人文社会科学21个学科,各学科累计入选图书4408种。
自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得到快速的发展。图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主要的成果,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评价图书的学术影响力主要取自专家,难以避免主观性和局部性。学界一直期待能有一个经过科学梳理、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产生较大影响的图书目录。因此,南京大学特聘教授苏新宁带领他的团队,经过近10年的努力,利用引文分析的方法,根据图书在学者研究论文中的被引用情况,分析了已出版的国内外图书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向学界推出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洋洋150余万字的《报告》,列出并分析了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有学术影响的3140种图书。
全书涉及人文社会科学21个学科,图书入选数量根据学科规模、图书在各学科研究的重要程度以及图书被引用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确定的。各学科累计入选图书4408种。
《报告》创新了图书评价的方法,一反传统的单纯以专家学科为本,以主观判断为源的图书评价理念,将科学数据作为评价的基础。《报告》做到了客观展示近10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出版的基本情况,哪位作者写的哪些图书在哪些领域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力,这些评价不是专家个人的评价,而是来自统计数字、影响如何。《报告》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促使研究者客观地、正确地评价自己成果的位置在哪里,寻找差距,从而为学术研究的规范与创新获得新的动力。
通过搜索与比对,析出当代中国图书出版业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图书,为有效地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效果提供翔实的学术资讯。
使读者了解入选图书究竟在哪些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提供给读者这样的信息,就是告诉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应当去阅读那些图书。
人文社会科学繁荣的标志是什么?报刊多、论文多、出版图书多是否就是繁荣?回答是否定的。促进学术繁荣关键在于研究观点、方法的创新,创新过程的标志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报告》通过搜索与比对,析出当代中国图书出版业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图书,为有效地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效果提供翔实的学术资讯,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保证所选出的图书科学、公正和合理,作者不仅仅依赖被引次数,而且参照了图书出版后的年均被引次数,确保新近出版的且具有较大影响的图书被遴选出。此外,作者还充分考虑了图书在各学科的被引用情况,确定了各学科入选图书的数量和标准,使各学科入选图书数量与各学科的引用图书的情况更加相符。
为了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各类图书在学术研究中所起的具体作用,《报告》将图书划分为五类,即领袖著作、历史文献、工具书、国外学术著作和国内学术著作。《报告》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入选的领袖著作对各学科的指导作用,历史文献在研究中体现的学术资源价值,工具书的知识性和对实证研究的作用以及国内外学术著作对学术界的影响。《报告》还对入选的每一本图书在学者研究中的具体影响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使读者了解入选图书究竟在哪些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提供给读者这样的信息,就是告诉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应当去阅读那些图书。
《报告》同时公布了国内出版社对各学科的图书学术影响排名,前几名为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这也是我国首次发布的出版社在各学科被引用情况的分析数据,这为出版社了解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不足学科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
是国内首部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
梳理了近10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出版的基本状况,展示了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图书。
《报告》是国内首部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是一个将文献计量学(定量分析)和学科专家指导评价(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学术成果,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可以说填补了国内研究学术资源领域的一项空白。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黄长著,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北京大学学报》原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原会长龙协涛等一致认为,《报告》本身的学术价值在于,为社会科学文献计量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将科学数据作为评价的基石,通过对学科图书被引数据的走势分析描述学科发展趋势,使历史与逻辑高度统一。
同时,这些学者表示,《报告》的现实意义体现在,梳理了近10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出版的基本状况,展示了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图书,向学界推荐各学科较有学术影响力的图书,指导学者精选参考书目;为研究人员提供快捷、高效的研究路径,从而有效地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质量;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基础上,合理公允地分析了各学科学术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脉络,对社会科学研究者、图书出版者、学术资源采集部门以及科研管理部门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报告》的推出,将对提升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总体水平,促进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挥作用;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界的学术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