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听文化老顽童沈昌文讲读书那些事

从一个书店的学徒工到校对再到著名的出版家,这是沈昌文的人生传奇。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圈流传着一句话:可以不读书,但不可以不读《读书》。沈昌文曾任三联书店总经理,但公众更关心的是他的身份是《读书》主编。沈昌文主持三联书店期间,出版了《情爱论》(十几印发行100多万册)、《宽容》(一印就15万册)等等,这些翻译著作风生水起,引领着中国的思想文化掀起无数波澜。作为出版人,他感觉自豪的两件事是“卖菜(蔡)和捡金”——出版了台湾蔡志忠的漫画和金庸的武侠小说。

沈昌文退休后,和俞晓群、陆灏联手,出版三剑客开辟一片文化出版新天地。创办《万象》杂志,开文化休闲阅读风气之先。推出《新世纪万有文库》,传统文化书系、近世文化书系、万国文化书系,不同颜色,排列在一起,蔚为壮观。这套书是小开本,但每一本书的文化含金量都是沉甸甸的。出版60多本“书趣文丛”,沈昌文是这套书的总策划之一,以“脉望”为名,可见其读书趣味。“脉望”是蠹鱼之一种,吃书得了仙气,传说蠹鱼吃了书中的神仙字化成脉望。读这样的书,可“白日飞升”,有超凡脱俗之感。

沈昌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顽童”,喜欢和文化名流在饭桌上谈出书事宜。他被圈内朋友称为“不良老年”。他说自己的一生可用20个字概括: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但大家都尊称他“沈公”。

80岁的沈昌文追忆书时光,写下纸年轮,实在是一个时代的心灵史,风雨沧桑几十年的思想嬗变、精神路径,全隐现其中。听沈昌文讲“读书”那些事,既有宏大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往事,也有细腻的编者与作者的情谊。总之,人生之书,历史之书,书里书外,透露出一位优秀出版人的文化情怀。当然,每一次大笑的背后,也有难以与人道出的辛酸,我们可以在沈公话语的紧要处,欲言又止处,体会到面对历史敏感的难言之隐。

我们不妨从沈昌文在《八十溯往》披露的出版内幕,重温《读书》的来时路。《读书》杂志于1979年4月创刊,创刊号发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成为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先声。这篇文章在读书界和社会上引起震动,沈昌文在《几年前的往事》中谈及社会的争议,令我们仍然感受到余波。1980年3月,沈昌文编《读书》杂志,名义是新成立的“三联编辑部”的主任,为恢复三联书店做准备。《读书》编辑部会聚了一大批文化名流,既有大腕牛人,也有小字辈。据沈昌文回忆,“编这杂志的都是大人物,而且都是刚挨过大整恢复名誉未久的著名人士”。“死不悔改的右派”冯亦代、“胡风分子”倪子明、“大右派”丁聪,再加上几位著名的出版人陈翰伯、陈原和范用,保证了《读书》的稿源和质量。具体做《读书》编务的都是些“小字辈”、“初中生”。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初中毕业生董秀玉,从云南建设兵团回北京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吴彬,公交车上的售票员王猋,开过卡车的司机赵丽雅(扬之水),他们和《读书》杂志一起成长,成为著名出版人、编辑、学者,可谓一个时代的传奇。而这样的传奇,已成为绝唱。

沈昌文还披露了一些书籍的出版内幕,读来颇有意思。当年沈昌文独具慧眼要房龙的名著《宽容》,一时找不到译者,就由编辑部的人翻译,出版时,删去了房龙批判斯大林不宽容之处;瓦西列夫的《情爱论》出版时,删去了几千字的描写肉欲正当性的文字。沈昌文的“不宽容”,是当时所处时代所决定的。

沈昌文的《八十溯往》一本书,连着无数本书。书的命运,人的命运,总能让读者想起苍茫往事,不禁一阵怅惘。前几天,逛特价书店,买回一册施蛰存的《沙上的脚迹》,这是书趣文丛第一辑中的一册。1995年出版时,我读大学,手头紧,错过了这套书中的好多册。如今我买下此书,而当年策划出版这套书的沈公年已80。好多事,都如同沙上的脚迹,被时间的潮水带走。但沈公写下他的记忆,化为岁月中的“金蔷薇”。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