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数据统计显示,第二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开幕前期(2012.3.1-2012.5.20),全国各出版单位共为66773种图书申报了CIP数据,较去年同期(63442种)增加3331种,增幅为5.25%(详见文中图表),充分契合了2012年我国出版业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表明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出版界以质取胜的精品意识在逐渐加强。正是一大批原创的精品力作,支撑着中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
综观本届书博会前期(2012.3.1-2012.5.20)的图书出版,出书总量同比小幅上涨,各类图书涨多跌少。统计显示,22大类呈现涨势的有14类,下降的有8类,涨跌幅度不一、原因各异,其中蕴涵的相关信息值得行业内外关注。
马列类(A类)图书同比呈现27.66%的涨幅,缘于马列经典著作和相关研究图书的增出;哲学宗教类(B类)图书同比下跌14.08%,其下属各类涨跌各异;先秦哲学普及读本的持续热出,导致中国哲学类(B2类)呈现7.69%的涨幅;欧洲哲学(B5类)图书同比下降33.80%;介绍思维方法及思维能力培养的图书增出使得思维科学类(B80类)同比呈现了64%的高涨幅;人生哲学、励志类图书的降温,致使B82类和B84类图书同比分别下降23.35%和14.79%。
社会科学总论类(C类)图书同比下降了5.74%,但其下属的人口学类(C92类)则呈现出68.75%的高涨幅,缘于2010年11月进行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所取得的数据资料已经进入了出版阶段。
政治法律类(D类)同比基本持平,涨幅为0.51%,不同原因导致下属各类涨跌不一。中国共产党类(D2类)图书同比下降51.59%,其原因是去年同期因纪念建党90周年导致该类图书出版量猛增;D63类(国家行政管理类)和D64类(思想政治教育类)分别上涨38.12%和111.70%,共同促成了D6类(中国政治类)图书28.44%的较高涨幅,主要原因是有关社会管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图书呈现热出态势,仅展前3个月有关学习雷锋的图书出版就达80种之多。
经济类(F类)图书总体下降4.83%,其下属各类有降有升,我国渐行渐近的电价改革导致有关电力生产和营销的图书增出,煤炭工业和新能源开发的图书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共同促使中国工业经济类(F42类)图书增长11.06%;中国农业经济类(F32类)图书总量下降7.44%,但其下属的有关土地利用、农民增收与农村社会保障的图书均有所增长。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G类)图书同比增长11.81%,下属各类涨多跌少。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相关图书呈现热出态势,直接导致G12类(中国文化事业类)图书同比增长22.67%;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G22类(广播、电视事业类)、G25类(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类)以及G26类(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类)分别增长23.91%、5.33%和84.21%。
文学类(I类)图书同比上涨16.03%,其下属中外文学各类除大洋洲文学(I6类)外,均呈现涨势。艺术类(J类)图书同比上涨3.22%,其中J22类(中国绘画类)同比下降16.81%,而J23类(各国绘画类)则因引进动漫作品的增加而上涨19.62%;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介绍地方戏的图书热出,致使中国戏剧类(J82类)图书同比呈现出68.29%的高增长;中国电影的大发展带动有关电影运营、产业发展、影视评论等图书的增出,使得电影电视艺术类(J9类)图书同比增长13.64%。
天文学、地球科学类(P类)和生物科学类(Q类)分别出现62.20%和93.15%的较高涨幅,原因值得关注,前者缘于气候变化应对、气象灾害防治、海洋资源开发等图书的热出;后者则是因为大量引进出版“动物普及读物”所致。
农业科学类(S类)整体下降20.44%,其下属的畜牧业类(S8类)图书同比增长15.10%,缘于家畜家禽的标准化养殖、安全养殖技术图书的增出。计算机图书和食谱、菜谱类图书的降温,致使TP3类和TS9类分别下降11.90%和23.09%;光纤通信、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图书的增出使得TN91类(通信类)上涨15.26%,涨少跌多的格局构成了工业技术类(T类)图书下降11.64%的主要原因。
航空航天类(V类)图书同比增长67.21%,与人类对于航空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对太空的不断探索密切相关;X类(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图书同比增长13.00%,缘于二氧化碳减排、防灾避险、安全生产以及安全教育(包括校车安全)等图书的增出。
主题出版鲜明 “十八大”图书有序登场
在各出版社为本届书博会精心准备的展示图书中,弘扬主旋律的政治类图书以其内容丰富、成果厚重、数量众多而格外引人瞩目,构成书博会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彰显我国出版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和国家赋予我国出版人的光荣使命,从此次备战书博会的相关图书看,出版人极好地履行了这一职责。其中既有经典原著,如人民出版社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4卷)等,也有大众普及读本,如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一本书读懂〈资本论〉》。
细分专题的选编本和研究著作,反映出版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厚重。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意识形态》等;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书亦被密集推出,如吉林大学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维度思考》等。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选题图书亦不在少数,其中如人民出版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研究》等。还有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特点阐释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书,如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春风化雨——当代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纪实》等。
出版“十八大”献礼书是2012年主题出版的重要内容。如人民日报出版社及时推出的《人民日报重要评论员文章——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等。此外,一批反映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成就和基本经验的出版物亦格外引人关注,如党建读物出版社的《清风正气——十七大以来仲祖文汇编》,将十七大以来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以“仲祖文”署名发表的文章汇集成册,清晰地反映了5年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
关注发展难题 助力经济“稳增长”
数据显示,各家出版社备战本届书博会的经济类图书的共同特点就是密切联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其中,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循环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拉动内需、金融改革等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皆为关注的重点。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研讨、国情分析,更有微观层面的具体对策,内容丰富,研究深入,视角独特。
对地区和行业“十二五”规划的解读和研究亦是经济类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财富出版社的《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成果报告》、中国电力出版社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及解读》以及兰州大学出版社的《甘肃省“十二五”规划重大专题研究报告》等,这些分别由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以及甘肃省发改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编写的“解读”颇具权威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相关研究图书亦不在少数,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选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探讨结构调整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是我国实践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相关主题图书密集推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实践以及政策支持等问题,如科学出版社的《循环经济输入输出问题研究》等。
而有关“金融监管”的图书集中面世,彰显出版人为中国金融平稳运行保驾护航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如中国金融出版社的《中国金融业管理制度——演进、绩效与选择》等。此外,还有涉及各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监管的题材图书,如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的《经济安全视阈下民间金融法律规制与监管》等。
文化精彩纷呈 创新与传承并驾齐驱
各出版单位纷纷加大力度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图书,以实际行动助推文化改革向纵深发展,这一特点从书博会前(2012.3.1-2012.5.20)各社上报的CIP数据中可见一斑。
理论研究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有关学习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研究成果,包括人民出版社的《文化发展与繁荣》等;反映各省(区、市)文化发展成就、文化发展战略的主题图书,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浙江文化建设新探》等。
有关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图书同样是量多质优,不胜枚举,为方兴未艾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借鉴与思考。其中既有理论研讨书,如人民出版社的《全球化视域下文化创造力研究》等;也有案例研究书,如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的《百年文创力——文化创意产业案例集》等。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图书亦可圈可点。如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以制度设计为切入点,试图揭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路径、方式和方法。
值得关注的还有研究“图书馆建设”的图书增出明显,为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公众文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的《从和谐图书馆到和谐社会——西部图书馆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等。
探讨对“非遗”立法保护的图书成为一大亮点,如法律出版社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研究》,探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的现状及制度缺失,提出了适宜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的立法模式。
聚焦民生热点 促社会和谐发展
在各出版社备战此次书博会的图书中,“民生”选题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社会管理创新、应急管理、防灾减灾、食品安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以及保障房建设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选题尤为引人关注,彰显出版人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全面阐释我国当下各类民生问题及其改革对策的图书当属人民出版社的《和谐方舟——中国拿什么奉献给民生》,该书着眼于中国当下的民生主题,从百年历史回眸、契约社会与政党政治、社会保障与政党活动等层面展开对改革民生的理论探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有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图书密集推出,其中既有理论研讨,又有经验总结,还有专门论述社区及民族地区管理创新的研究著作,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等。
此外,用政务微博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亦是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推出的《政务微博实用管理指南》,根据当前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状况,对如何引导党政机构和干部规范使用微博,科学管理微博,充分发挥微博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对党和政府创新管理手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出建议和措施。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导致相关图书持续热出。其中有的介绍国内外相关标准,有的关于绿色食品生产与认证,有的探讨食品溯源,如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食品溯源分析技术和应用》等。
有关住房保障方面的图书,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中国住房保障制度构建与供给方式探索》,阐述了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内涵和框架,包括政府责任的主体地位、保障对象、政策目标、保障方式以及住房保障中商品房与保障房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大规模新建保障房存在的难点等问题。
有关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的图书亦呈现热出态势,如宁夏人民出版社的《地震灾害及防震减灾对策》等。灾难和公共紧急事件的突发随时考验着管理者的应急管理能力,相关图书的出版尤为引人关注,如兰州大学出版社的《政府应急管理概论》等。
关注新农村建设 服务农业发展
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三农”图书的出版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三农”图书不应只是停留在普及农业技术的层面,适时拓展“三农”图书的选题范围以便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出版人的共识,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今年备战书博会的相关图书中。
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图书密集推出,涉及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可谓应有尽有。其中,涉及新农村人才培养,有中国农业出版社的《新农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等;事关新农村法制建设,有法律出版社的《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问题研究》等;论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有吉林人民出版社的《东北朝鲜族新农村建设研究》等。
关注农民工的图书选材更为广泛,研究也更加深入,涉及农民工生存的方方面面。其中,农民工的创业、医保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等选题备受关注,如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等。深入研究农民增收问题的主题图书也引人关注,如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农民增收综合论》等。此外,还有涉及开展乡村旅游的主题图书,如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内蒙古旅游扶贫发展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的《贵阳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等。
突显宁夏风情特色 携精品添香塞上
据CIP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1月至5月,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宁夏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阳光出版社3家出版社共为400多种图书上报了CIP数据,这些特色鲜明的宁版图书在宣传宁夏成就、彰显西域文化魅力的同时,亦充分展示了宁夏出版人的风采和宁夏出版业的繁荣。
宁夏出版人精心打造的出版物中不乏颇具深度的研究力作,如阳光出版社的《中国粮食问题——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以全局、典型省份、典型作物为分析对象,深刻剖析中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包括政策储备、科技储备、土地储备、水资源储备等,此书已入选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全方面展示宣传宁夏,始终是宁夏出版人的职责所在,此次呈现给书博会的宁版图书便极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如宁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全方位介绍宁夏的“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丛书”,包括《塞上江南——宁夏》等20余种图书。
反映宁夏文化建设与发展成就的宁版书量多质优,引人关注。其中如阳光出版社的《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组织策划,论述了宁夏新闻出版业发展的现状、主要业务成就及未来发展规划,旨在与全国新闻出版界的同仁增进沟通与交流。
有关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亦不在少数,如宁夏人民出版社的《民间宁夏》,分民俗风韵、民间工艺、民间医术、民间美食四部分介绍了从民间采撷而得的、宁夏民间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着重从民俗、文化、艺术等方面让人们感受到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的民间宁夏。
长期以来,宁夏出版人借助回族自治区这一全国独有的行政省份优势以及独特的民族地域历史文化优势形成了自己的出版强项——“回族历史文化”和“西夏历史文化”,如宁夏人民出版社的“新时期穆斯林知识读本系列”图书、《西夏公文写作研究》等。此外,一批颇具学术价值的再版图书同样值得关注,如宁夏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以及阳光出版社的《中国回族文学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