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亿部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部文化)旗下数字阅读平台亿部书城成功打通了iOS平台、安卓平台、web平台和WAP平台,用户通过一个账号即可实现全平台多终端阅读。截至目前,亿部书城基于iOS平台的下载量已达到近400万,而此时距亿部文化首款收费应用上线不过一年时间,对于一家年轻的技术公司而言这是个不错的成绩。
亿部文化副总经理李柯毅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亿部文化作为一家商业化运营的企业“等不起”、“要的就是效率”。但他同时也表示,亿部文化在数字出版领域有着长远的目标:要力助传统出版机构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构建从内容提供、渠道运营到终端应用的数字出版全产业链条。对此,亿部文化又有足够的耐心。
全平台运营
做出版社的数字加工厂
2011年3月,亿部书城正式签约5家部委直属出版社,获取了第一批3000册图书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目前亿部书城的图书已经发展到涵盖小说、文学艺术、孕产、育儿、家教、时尚生活、旅游、科技、教育、培训、少儿等多种类别。尽管从总量上来看,亿部书城不足万部的储备尚不能与很多拥有“海量内容”的数字阅读平台相比,但在李柯毅看来,图书作为一种个人化、分众化的产品,关键是找准受众群,“只要内容契合读者的需求,就会获得广泛的关注和下载。”
亿部书城将自身定位为出版社的数字加工厂、数字印刷厂,“我们希望能成为出版社的延伸,将平台打造好以后,将出版社的内容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行到各个渠道。”
李柯毅表示,出版商的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有些出版社甚至不具备任何技术能力和制作能力,而亿部书城的理念就是为出版社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在发行、推广的渠道上给出版商提供完善的服务。为此,亿部书城在渠道建设上“一路快跑”:2011年4月上线首款苹果收费应用,当月即接入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基地、移动MM、联通WO、联想商城等,2011年5月又接入中国联通阅读基地。到今年则实现了全平台的打通,用户只要注册一个账号,无论是通过网页版、安卓版、iPhone版、iPad版还是手机网页版客户端,都可以进行阅读。
李柯毅同时表示,无论是纸书还是电子书,用户消费的是内容而不是技术,出版社专业的编辑加工无法替代,因此,出版社理应获得大部分的收益。“目前,大家的分成比例比较平均,到后期,我们会把分成比例再拨让一部分给出版社,逐渐达到二八或一九分成。这样,出版社才更有动力和我们合作。而出版社把内容做得更好,我们通过技术服务和渠道把书运营推广得更好,才能获得更大收益,这个行业才能真正健康发展。”
商业模式多元化
为电子书试金
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上,亿部书城一开始也尝试过全部付费购买的模式。“如果我们的版权是付费购买的,就需要读者付费购买;如果版权是免费的,用户也可以免费阅读。”不过,运营一段时间后李柯毅发现,国内用户对电子书包括所有数字化内容的付费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从纸书到电子书的转变,是从实体消费到虚体消费的转变。基于数字媒体、终端的消费少了一种‘到手了’的拥有感,这种习惯还是需要去引导和培养。”
李柯毅还发现,尽管有用户开始习惯付费下载,但相比免费资源的下载量仍有极大的差距。一本书付费的话,一天的下载量可能是几十本,如果是免费的话,可能是几万的下载量。“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数字后就开始进行新的调整和尝试。”
据李柯毅介绍,亿部书城曾给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不可不知的2000个历史常识》做过一个免费的版本,加入嵌入式广告,下载量达到180余万次。“页面流量、用户活跃度非常高,且图书类应用用户停留时间比较长,为广告模式留下了很大空间。而且,与其他广告形式相比,移动阅读的广告更精准、灵活。我们看好这种模式。”
李柯毅表示,亿部书城大部分图书是收费的,但免费资源保持在一两百本左右。 “我们也在跟出版社沟通,如果有些书收费的效果不好,一天卖几十本实际上也没有多大的收益。不如尝试免费的模式,或者限定一段时间内免费,先吸引用户,达到推广图书的目的。”李柯毅认为,如果能把正版的书以较低价格充实到各个渠道,用户在劣质免费的盗版与优质低价的正版之间会选择后者。“用户觉得在手机上看书不过瘾,进而购买纸质图书的情况也很普遍。因此,从商品销售的角度来看,曝光量很重要。曝光量越大,用户印象越深,当他有需求时才会考虑这个产品。”
功能简捷
提供精准化服务
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APP成为一种趋势。而在李柯毅看来,APP的火暴反映的正是用户细分化的需求。“人的需求是随时随地的,而如果你能满足他这种随时随地的需求,你就成功了。智能手机发展越来越快,就是因为一部手机上有很多不同的应用,想玩游戏就玩游戏,想看书就看书,通过这种个人的定制化的终端可以满足用户各种各样不同的需求。”
李柯毅指出,这种理念应该反映到产品功能设计、内容运营的方方面面。从细节和用户体验上来看,图书作为比较专业的产品有排版和装帧的要求,这就要求电子书在排版和设计细节上也要贴近“书”的要求。“一本书的页面设计、字体、字号的大小都是有讲究的,而且每本书都不一样,电子书也需要向传统的图书学习,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进行调整优化。”李柯毅还表示,“用户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亿部书城在客户端开发过程中会不断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用户使用次数多的功能就设置醒目一些,用户不用的就直接去掉。
此外,亿部书城以苹果平台为切入点进入数字阅读领域,这一平台的用户相对高端,亿部书城就选择了更多优秀的正规出版物。“我们也在不断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图书签约的策略。比如最近一段时间电视剧《甄嬛传》热播,其原著小说在苹果平台的点击量和下载量就非常高,苹果用户的时代感、潮流感比较强,我们就会针对这个趋势尽快更新内容;而安卓用户的年龄层偏低一点,更倾向于寻找免费的资源,我们就会筛选些免费的公版书,原著类、生活类图书。”
李柯毅认为,每一部手机、iPad对应的是一个人,目标明确,而对于移动阅读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到精细化服务。“直接关注这个人,给他推送一些适合的内容,让他试读看看,让他喜欢上你的内容,这就是精准化营销。而出版社也要改变以往的推广营销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精准的互动营销树立出版社的品牌,只有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获得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