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国务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正式公布,这是我国首部基本公共服务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国家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权益。
《规划》提出,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其中,在新闻出版方面,要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逐步扩大基本免费或低收费阅读服务范围。要继续加强农家书屋和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农村和中小城市出版发行网点。要推进公益性数字出版产品免费下载、阅读和使用。要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出版物的翻译和出版,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字书报刊赠送活动。
在公益性文化方面,《规划》提出,要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和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促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公共文化场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在广播影视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广播电视和无线发射台站建设,全面解决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盲村”广播电视覆盖。加强直播卫星平台建设,在有线网络未通达、无线网络不能覆盖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提高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制作、播出及传播覆盖能力。
按照《规划》要求,“十二五”时期,政府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工作,实施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和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市(地)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实施传播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加强媒体传播能力、民族文字出版和民族语言广播、文化传播渠道、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此外,为保障服务的供给规模和质量,明确工作任务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规划》还制定了“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国家基本标准。各类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布局、场馆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具体标准,由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文物局和体育总局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及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实施。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全面覆盖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此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从基本理念上升为国家实践,也意味着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