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明老师纪念文集《教坛月明》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7月21日,首发式暨座谈会在阜阳市举行,市政协主席亓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新才及各界人士七十余人应邀出席,为一位故去的普通教师出版纪念文集并举行如此规格的首发式暨座谈会尚不多见。
各界人士冒着酷暑来了
2012年7月21日,已经入伏,骄阳似火,但酷暑挡不住大家的脚步。定在9时半开始的《教坛月明》首发式暨座谈会,还没过8时,就有人陆续到了阜阳国际大酒店嘉宾厅。
杨月明先生在20世纪60、70、80、90年代的学生来了,曾经工作过的学校所在地颍州区、颍东区和利辛县的教育局局长来了,曾任教学校的同事、校长来了,阜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涛来了,现代教育出版社责任编辑李颖于前一天就从北京市赶来了,阜阳市文化、教育界一批知名人士来了,各主流媒体的记者们来了,阜阳市政协主席亓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新才也来了。
会议室里,写着“玉壶存冰心 朱笔写师魂”的条幅早已挂好,主席台前红色背景墙上印着《教坛月明》封面,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题写的书名《教坛月明》四个字放大后格外醒目,最下方则是“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标志性字体。背景墙前面整齐地摆着杨月明先生的纪念文集,书上面盖着一袭红布。
9时30分,《教坛月明》首发式暨座谈会准时开始了,容纳七十余人的会议室里,满满堂堂的。窗外太阳还在火热热的,会议室里,大家也都在火热地话着过往,回望一个中国普通教师的心路历程。
共同见证一种精神的延续
《教坛月明》首发式暨座谈会受到广泛关注,会议工作人员首先宣读了一些单位和个人发来的贺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原国家副总督学、我国基础教育资深专家王文湛为《教坛月明》深情写下序言《基教大厦一块砖》,得知举办首发式暨座谈会,他特意从浙江省杭州市发来16个字贺电:“育人一生,一生育人,三尺讲台,桃李芬芳。”
“随着《教坛月明》的出版,杨老师留下的精神财富,将不仅仅是他的家庭和亲人的,也不仅仅是他的学生和曾经任教学校的,而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他的教学风范和人格魅力将因此书的问世影响越来越多的读者。”杨月明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程集中学的学生,原江西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郝敬民将军在贺电里这样写道。
曾把杨月明先生作为封面人物的安徽省综合性学术期刊社的科教文汇杂志社在电文中“首先对首发式暨座谈会在阜阳举办表示热烈祝贺,杨月明先生是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师,他40年教育生涯是同时代广大中国教师队伍的一个缩影,回望先生的心路历程具有非同寻常的样本意义”。
阜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任智特意带来了他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上书“月满光华 不磨自莹 贺《教坛月明》出版”,首发式上,他将这幅经过精心装裱的作品郑重交给杨月明先生的家人珍藏。
上午10时许,阜阳市政协主席亓龙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新才共同掀开盖在书上的那袭红布,此举标志着《教坛月明》正式公开发行,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会者见证了此情场景,更见证了一种精神的延续。
阜阳市政协主席、文化学者亓龙首先发表讲话:“杨老先生的文集能够出版,我表示深深地祝贺,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先生饱含师德身正为范,虽然普通,却坚持执教四十载,这种奉献精神很值得我们称赞,这为立德;先生这么多年来,桃李满天下,学生大都很有成就,这是立功;在立言方面,先生潜心研究教育,并有很多理论研究成果,《教坛月明》的出版,这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为一位已故普通教师出版纪念文集,这在阜阳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为一位普通教师的纪念文集举办如此规格的首发式和座谈会,即便在全国也不多见,今天我有幸分享了当一名普通教师的自豪感。”杨月明先生的同学、同事、阜阳师范学校退休教师胡延龄激动地如是说。
为普通教师出版纪念文集引发共鸣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在业内一向以严格的图书出版标准而著称,杨月明先生仅是无职无权的小人物,为什么这位已故普通教师的纪念文集能够在现代教育出版社以独立书号正式出版?
“杨月明先生既不是知名学者,也不是有影响的教育专家,为这样一位已经去世的普通教师出版纪念文集,在整个出版界也不多见。事实上,我们对出版这样的作品也十分慎重,最终之所以确定《教坛月明》这个出版选题并通过三审三校正式出版,不仅仅是因为这里面包含了许多精彩的文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恰恰因为杨月明先生是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教师,正是因为他普通,正是因为他平凡,所以才更容易引起千千万万个普通教师的共鸣,他们或多或少会从先生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主席台上,李颖京味十足的普通话,赢得阵阵掌声,作为活动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的代表,尤其是《教坛月明》的责任编辑,她自然有许多话要说,“在这本书的审稿过程中,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感动’,先生无限忠诚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和充满智慧的教育探索不时感动着我。今天的作品首发式暨座谈会,阜阳市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冒着酷暑赶来,与杨月明先生的同学、同事、学生和家人一起出席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受到阜阳这块古老大地尊师重教的浓厚文化氛围,这不仅是大家对杨月明先生教学风范和人格魅力的认可,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社会对《教坛月明》出版、发行充满期待。”
阜阳师范学校老校长王怀一动情地说:“我和杨月明老师是十几年的老同事,他对教育事业的那种热爱很让人感动,他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多了,岁月不留情,如果不是有《教坛月明》的出版,他的教育探索和富有创见的理论思考自然也就渐渐随风而逝了。因此非常感谢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杨月明纪念文集。”
主持会议的阜阳师范学校校长魏成杰感慨:“《教坛月明》的出版为我们师范学校提供了一本师德教育的鲜活素材,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先生纪念文集的正式出版对师范学校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
“今天我有幸在这里近距离感受人生天地间最珍贵、最永恒的人间亲情,在这个到处呼唤着‘常回家看看’的当下,《教坛月明》 的出版折射出具体、生动的人间爱的真谛和要义。我的父亲和月明先生一样都是20世纪60年代走上农村中学的讲台,当时我父亲从合肥师范学院毕业后去了阜阳县插花中学,月明先生则到了程集中学,他们的教育生涯有个共同特点: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成就,但他们一生都没有放弃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首发式之后的座谈会上,率先发言的团阜阳市委书记李云川说,“人类历史的推动,关键时候要有英雄和领袖人物,但持续推动历史发展的还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阜阳的发展需要更多像月明先生那样真正热爱并扎根这块土地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教坛月明》的出版,其实就是引导社会尊重那些平时不受关注的普通劳动者。”
专程赴会的安徽青年报社社长韩阳说:“本报教育周刊和现代教育出版社都兼负着服务教育的职能,《教坛月明》真实记录了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心路历程,出版社着力推出这样的作品,体现了一种责任和担当。”
快到中午12时了,会议室里大家依然谈兴甚浓。杨月明先生不同时期的学生、同事刘宏、李景波、孙洪、陈则之及各界知名人士万文义、崔波、陆志成、王秋生、刘克源等相继发言。
阜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司学龙在总结发言时说:“今天在这里举行《教坛月明》首发式暨座谈会这是对杨月明先生最有意义、最有尊严的纪念,出版、发行这样的作品,相信在他曾经工作过的阜阳大地,广大教师会感到可亲、可敬、可学,也期望阜阳市的广大教师能像杨月明先生那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回望一位普通中国教师
杨月明先生曾在阜阳县程集中学、老庙中学,利辛县胡集中学和阜阳师范学校任教,先后担任多年乡村中学语文教师和师范学校教育学高级讲师,2006年10月走完了七十二载人生旅程,他40年教育生涯,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思考、勤于笔耕,记录并留下了他对教育工作的诸多思考和见解,部分教育论文曾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上。《教坛月明》分人生之旅、教海泛舟、尘世走笔、翰墨怡情、真情在线、赏月品文等六章,收入了杨月明生前所写的教育论文、书法作品、长篇纪实散文及其同学、同事、学生和家人的回忆文章,共和国将军郝敬民、阜阳师范学院教授刘宏、颍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景波等学生的纪念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先生的深情缅怀。其中,《中国教育报》记者王友文采写的长篇纪实《一轮明月洒清辉——回望一位普通中国教师》,全方位、多角度真实再现了杨月明先生艰辛的求学之路和四十载教育探索,文章朴实无华,读来真切感人,先睹为快的《颍州晚报》报人在该报“阅读”版整版连载后,深受读者关注。
“翻阅杨月明先生的遗作,首先打动我的不是他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而是一种朴素的情怀和纯净的人格。我从没见过杨月明先生,甚至以前也没有听说过他。他不是中国任何意义上的所谓”名师“,但我相信,他的精神丰碑深深铸进了他学生的心中,还有无数敬仰他的人心中。面对当今越来越浮躁的社会,我经常想,以后到哪里去寻找像杨月明先生这样纯粹的教师?2011年教师节之夜,我写下这几行苍白的文字,表达我对先生的敬仰,也表达我真诚的愿望——但愿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淡泊情怀、宽阔胸襟、人格境界、士人风骨、教育良知……不会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绝唱。”在《教坛月明》封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发出的这段感慨引发许多与会人员共鸣。
三尺教坛,四十春秋,他用一辈子的执著让玉壶存满了冰心;一种无悔,无尽感动,他手执朱笔耗尽年华写尽了师魂的真谛。
拨得云开见月明,这月明,就如杨月明先生四十载一如既往的孜孜教诲一样,在2012年7月21日那天变得分外明朗。那天,我们捧着《教坛月明》一起回望,回望一位普通中国教师的心路历程,回望,也让那天变成了一个难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