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集团公司3种图书入选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前20强

11月26日,深圳读书月2012“年度十大好书”揭晓,其中,《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高票位列“十大好书”之首。作为目前关注度较高的年度书单之一,深圳读书月2012“年度十大好书”发布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多家出版社在获知评选结果后,都果断加印。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中华书局出版的《〈读书〉十年(3):1994~1996》《余英时访谈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拾年》皆止步于前20强,未能跻身于“十大好书”,但三本书在市场上均有良好表现。

据深圳新闻网报道,有不少读者针对“十大好书”提出了自己的“遗珠之憾”。文化人邓康延即表示,“个人意见,未入‘十大’的《上课记》《冬牧场》《余英时访谈录》等书对当下中国人文社会生态更贴近,意义也更悠远。”

余英时是“约翰·克鲁格终身成就奖”首位华人得主、历史学家。《余英时访谈录》是根据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陈致应《明报月刊》《国学新视野》和中华书局徐俊先生之约对余英时先生的采访整理而成,首次在大陆整体出版。该书全面梳理余英时的学术视野,了解他的学术养成脉络,看他论学不专骛于一门,折衷中西学术传统于一炉,如何修成一代大家。该书曾入选“新浪中国好书榜·2012年半年榜”。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另一本上榜图书是《〈读书〉十年(3):1994~1996》,该书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作为《〈读书〉十年》系列的第三册,该书记叙作者于1994年1月1日至1996年4月15日调离《读书》编辑部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读者在本册中看到的,有一如既往的编著往来、读书买书、异地的旅行,也有作者第一次披露的母亲一方的家世,以及以沉痛笔墨记叙的“文革”中一位小学老师的遭遇。

新华社高级记者王军所作的《拾年》以新闻式的记录,书写北京城十年来的生与死。作者以故事为浅层结构,从2005年总体规划修编、实行、陷入困顿的整个过程入手,进而深度解剖城市生命机制,探讨产权与契约等问题,其间亦记载许多人物故事: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吴良镛、贝聿铭、老舍、培根、徐苹芳……作者在书中写道,“它虽然是十分有限的记载,仍有加以呈现的必要,因为这一切,发生在这样一个十年。”该书不仅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2年9月推荐畅销书,而且据三联书店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出版至今已发货1.3万册。

“书单过于精英化”是网友和读者热议深圳读书月2012“年度十大好书”的重要关键词。与畅销榜不同,2012“年度十大好书”的确“带有明显的高端知识分子评委的精英趣味”。也有网友评论“畅销榜太多,来个精英榜挺好。”除了本文中提到的三本书外,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推出的畅销书、精英书还有很多,每月推出的推荐畅销书及在榜畅销书就是集团公司追求出版品位、实施内容战略的体现之一。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