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中国书业2012年终盘点之寒冷中的坚持

文史类关键词:重识价值

2012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原本应该秋高气爽的日子,却已然刮起呼啸的北风;入了冬,阴霾的笼罩更增添了几分冷意。这种感觉,一如这一年的书业。2012年,书业日益艰难,实体书店不断倒闭,十万册发行量以上的佳作极少,也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作者……在浅阅读与一元视野的压力下,出版人艰难地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历史类图书作为图书业的一个分支,自然难逃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类读物越来越少,虽然优秀的历史读物仍星星点点地装点着图书市场的门面,但终究无法逃避书业滑坡的大趋势,也难掩历史读物本身不断小众化的尴尬。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年中哪些图书还在“支撑”着历史读物的“气场”吧。 

学术类历史读物

这几年,学者文集、专题文献类图书的出版渐多,一则因为大型文献工程已经基本整理过一遍,再则文集文献类的确具有研究和出版的价值。《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全二册)》收录梁启勋故居保存下来的信札、手稿、书籍、器物等档案,不仅对研究梁启超、梁启勋、康有为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与思想,而且对研究近现代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学术史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张政火良文集》(全套五册)收录近年来新发现的张政烺在古史研究方面的书信、讲话、讲义和散篇文字等。《顾炎武全集》收录了顾炎武现存可证实的全部著述34种,涉及广泛的历史、社会、文化内容,全面反映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及成就,完整呈现了明清大儒的学术风貌。《朱希祖文集》整理了朱希祖的相关代表作,集中呈现了朱希祖在国语运动、提倡白话文、倡导新文化、建构史学教育体系、建立学术团体、历史档案整理、历史遗迹调查及史馆修史、南明史研究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以12卷的篇幅,全景展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持续百年、席卷全世界的宏伟画卷,为国内的国际共运史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详实的资料。这些基础性学术文献(成果)的整理出版,是历史学研究纵深发展的必备条件。

历史研究类较具影响力的名家作品有王汎森的《章太炎的思想》和《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两书,前者是他的硕士论文,在我国台湾出版二十年后在大陆首次出版,后者是他的博士论文,英文版出版十多年后终于译成中文面世,两书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一代学阀章太炎和文化巨子傅斯年提供了绝好的文本。刘梦溪的《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中国历史上文人们独立的人格和学术精神。被何炳棣先生称赞为“迄今最佳联大校史”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勾画了联大与云南社会以及当时政府之间的关系,淋漓尽致地描摹了联大教师的风采,再现了联大在昆明时期的生活。宗泽亚收集大量华语史学界难得一见的史料和大量弥足珍贵的图片,爬梳整理著成《清日战争》,对甲午战争历史的深层进行了挖掘和剖析。

此外,王晓秋的《改良与革命》,雷颐的《面对现代性的挑战》等,都既具学术研究价值又有读者口碑。

科技史类图书的出版近年来有渐热的趋势。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胡道静文集》收录科技史家胡道静在古籍整理研究、上海史研究、《梦溪笔谈》研究方面的主要作品。北京大学出版社整理推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经典作品《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的修订版,为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换上了新颜。科学出版社推出了“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系列,《谢家麟自传》等描述了中国当代最卓越的科学家的传奇人生。

通俗类历史读物

前几年的曾红极一时的“百家讲坛”、“易中天”、“于丹”、“明朝那些事儿”等关键词,如今出现的频次已经渐少。在通俗历史读物领域,几乎难觅超级畅销书的身影;几年前那种由于一本书的畅销而带动某个领域图书的销售的盛况,也就不复出现。总体而言,大众读者、中端读者比较关注的图书集中在近现代史、人物传记等方面。

民国作为一个时代,去今最近,民国史也就成为读者和出版人热心的领域。《国家的中国开始:一场革命》以新闻方法写史,讲述了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发生的剧烈变化。《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以笔记体的方式,记述了民国时期形形色色的个人生活,间有大量出自名家的鲜为人知的奇闻逸事,颇具可读性。《先生》以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性格、命运、经历、学术、风范等渐次呈现,择其大要地反映了大师们卓尔不群的独特面貌。金冲及的《决战:毛泽东、蒋介石是如何看待三大战役的》,从诸多史料中,抽丝剥茧,逐一分析了毛、蒋二人在面对战局时如何统筹全局、作出判断、布局下子,如何处理战争进程中那些异常复杂而有关键意义的问题,引人入胜。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既是众多年纪较大读者耳熟能详、值得回忆和品赏的,也是不少年轻读者充满好奇、应该了解和学习的,自然有着较多的受众。《暴风雨的记忆》集中呈现了1965年至1970年这5年的历史,讲述了一段曾令一代人难以忘却的记忆,作者为陈凯歌、秦晓、牟志京、北岛等18位文化界名人,在图书内容和作者阵容方面都堪称引人注目。《我们曾历经沧桑》是当代人讲述的中国现当代史,展露了20世纪中国的心事,有体温、有情感、有细节的历史。

其他如再现中国历史上汉人皇朝最后一次扬兵域外、争锋于朝鲜战场的国际大战的《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揭示历史、文学与政治之间的互动与紧张的《国文国史三十年》,以及袁伟时的《昨天的中国》、张鸣的《重说中国近代史》、阮大仁的《蒋中正日记揭秘》、张泉的《城殇:晚清民国十六城记》、余世存的《大民小国》、魏风华的《抗日战争的细节》、孟磊等的《1942:饥饿中国》、马勇的《清亡启示录》、《张发奎口述自传: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回忆录》、《陈铭枢回忆录》等,在读者中的反响都可圈可点。

中华书局的“中华名人传”系列旨在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立传,具象展示中华民族精神,首批推出了《陶渊明传》、《曹雪芹传》、《范仲淹传》、《曹植传》等,既有学术价值,也适合大众读者阅读。《沈从文家事》由沈从文的儿子沈龙朱讲述父亲的故事,不仅有新材料,更有观察作家的新角度,是近年沈从文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书界新锐铁葫芦图书公司在2012年发力,策划推出了《大国霸业的兴废》、《现代文明的成坏》、《梁启超传》、《文武北洋》、《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我们曾历经沧桑》、《追寻律师的传统》等一批颇受读者喜欢的历史读物,成为民营书商中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民国衣冠》是岱峻的又一部力作,有关中央研究院,有关李庄,有关胡适、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等学者,注定了这部作品的引人瞩目。解玺璋的《梁启超传》则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客观、真实的梁启超传记。《大国霸业的兴废》、《现代文明的成坏》则借重作者许倬云之隆名,雄踞各大销售排行榜。

此外,基辛格的《论中国》可以称为2012年度读书界最值得关注的图书之一,回顾和分析了中国复杂的外交历史,书中有历史、有回忆,是关于中国现代史的一部耐读之作。迈克尔·奥克肖特的《政治思想史》,对古希腊人、古罗马人、中世纪欧洲人和现代欧洲人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思想进行探究,对于我们借鉴国外学者的视角来理解“中国模式”的政治特质也有很好的助益。用图像来呈现有影像记录以来一个半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照片中的世界史》,真实记录林肯的个人和职业生涯轨迹、展示他自身的性格与人格魅力的《亲历林肯》等,都是重要的作品,值得读者认真阅读。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