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创新国际传播能力 推动民族音乐海外传播

4月9日,在中国出版集团成立11周年之际,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暨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隆重召开“内容创新大会”。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莫蕴慧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原文如下:

音乐社是专业出版社,它的优势和局限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艺术有国界,但音乐相对来讲没有国界。所以相比较其他领域,音乐语言成为我们走出去的先天优势。基于此,音乐社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版权贸易,二十余年来,与很多国外出版社逐渐加深了解,取得了相互间广泛的信任。在长期的版权贸易和对外合作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思路:遵循一个准则、利用两大平台;做精适销选题、做专四位一体。

遵循一个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用专业的精神和诚信的态度开展对外合作。在版权输出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其他专业社不愿做的工作。2006年以来我们重新梳理了和国外出版社的合作合同,已经到期的重新签订,以前因历史原因没有合同的,主动与对方补签,这些做法为我们赢得了声誉,得到了国外出版社的一致认同和敬佩。而且我们拒绝以低廉的价格与国外出版社做版权交易,既避免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也赢得了对方的尊重。我们以专业的精神和诚信的态度作为合作的基础,最终收获的是版权输出的不断积累和国际声誉的提升。

利用两大平台

每年参展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博览会和上海国际乐器博览会是我们社多年坚持的惯例。利用这些平台,我们能够对音乐界的前沿产品和趋势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与国际上很多著名的音乐出版商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从而帮助我们在外向型出版产品的开发经营上有更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做精适销选题

一方面,我们特别针对海外市场打造了一些外向型产品,如“中国旋律”系列,《中国钢琴作品精选》、《中国钢琴及小提琴作品》、《中国合唱精品系列》、《国韵华章》等等。另一方面努力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的契合点,并将二者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全新的体验模式,如《琴诵诗经》。

做专四位一体

以《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为例,我们将这个系列的出版做成包括图书产品、音乐会演出、乐谱租赁、版权贸易等四位一体的立体模式,既是对我国当代作曲家作品的一种保护和传播,又为我社拓展了利润空间。以《曲库》出版为契机,为了将优秀的作曲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我们首先与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作曲家签约,并已连续五年举办了六场《曲库》音乐会,放大作曲家资源的集聚效应。2010年《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26册)》,被输出到德国朔特出版公司,该项目还入选了“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成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入选该项目的唯一产品。

同时我们借助乐谱租赁业务,使得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也有更多机会在海外演出,这种形式也是更重要的走出去,目前,曲库作品的租赁乐谱已经在包括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十余个国家演出,中国作曲家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

虽说在走出去方面我们有一定的优势,但我们的局限也是很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制于话语权的局限,使得我们版权输出的品种,乐谱多、理论少;同时受制于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我们的音乐理论著作,引进多、输出少,造成我们在音乐理论方面的学术交流与西方不对等,学术建设很难与世界音乐理论平等对话。

二是国际化人才缺乏的局限。真正的走出去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渠道建设,我们既缺乏国际化的专业人才,也缺乏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选题开发、产品宣传、营销推广、版权贸易等方面缺乏与国际接轨和与市场需求相对应的人才,导致了在走出去工作上的无的放矢,策略、方法错位等问题。

针对我们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于下一步走出去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考虑:一、开发策划中国音乐理论外向型选题;二、加强中国音乐传统的挖掘和保护;三、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培养模式;四、推进音乐数字平台建设;五、拓展多元音乐传播渠道,做好资源维护。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