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为了美好的中国:民国志士的中国梦

张建安新书《为了美好的中国》在沪首发

首发式现场

2013年8月16日,商务印书馆新书《为了美好的中国——民国志士的探索与奋斗》首发式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作者张建安亲临现场,与段怀清、王海波、方胜、陈占彪等一起围绕“为了美好的中国:民国志士的中国梦”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作为上海书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活动吸引了大量读者。

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阐释,强调“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民国时期,许多有思想有作为的仁人志士为了摆脱中华民族的噩运,为了人民的幸福与自己的理想,更为了一个美好的中国,他们从不同的途径,不断地探索救国强国之路,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做出了许多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思想与实践,对当下“中国梦”的实现,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张建安先生撰写的《为了美好的中国——民国志士的探索与奋斗》即选取了20位民国的志士,讲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历程,更侧重于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讲述他们的探索、奋斗经历,并在讲故事的同时,展现其可贵的思想和精神。这20位民国志士分别为蔡元培、蔡锷、廖仲恺、邓演达、杨杏佛、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杜重远、蒋百里、卢作孚、华克之、黄炎培以及救国会七君子。他们有的致力于“道德救国、学术救国”,有的致力于“实业救国”,还有的侧重于“新闻救国”、“科学救国”……

作者张建安

近代志士的强国梦

蔡元培先生在临终前,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中国的未来。在中国出现重重危难的时候,蔡元培探索过多种救国之路,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但他更侧重学术与道德的建设。他认定:如果没有好的道德,没有好的学术,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所以他留下的最后的话是:“世界上种种事故,都是由于人们各为己利。……我们要以道德救国,学术救国……” “道德救国,学术救国”——这八个字是蔡元培一生事业所在,是其伟大的人格所在。

近代志士的民族复兴梦

“苟利于国,则吾举家以殉,亦所不惜”,廖仲恺把自己的生命与志愿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国家的强盛,他可以置个人利益与安危于不顾,坚持理想信念,最终为国捐躯。

廖仲恺为什么竭力提倡民族主义?是因为人类本该平等,而民国时期的中华民族却饱受外来欺辱。所以他说:“民族主义系要使中国人民得世界上人类平等之幸福,而遂完满之发达,此便是民族主义之目的。……所谓人类之幸福者,即人类应有享受之幸福。外国人有享受者,吾国人民亦应有之。现在外国人吸收吾国人民之脂膏,而为制造其物质之文明,享其幸福,所以一定要打消不平等条约。”只有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使中华民族真正强大起来,才有可能为人类的进步与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代志气的人民情怀

邹韬奋没有见过邓演达,却写了一篇《邓演达先生的精神不死》。文中写道:“知道他的朋友们除了敬佩他的学识经验之外,尤其不断地赞叹他的伟大的革命人格与魄力。他们说他有健全的体格、坚决的意志、吃苦的精神、远大的眼光、坚贞的气节、坚强的领导力。他们说他是军事政治经济的全才。他们说他是近代中国所具条件最完备的一位领袖人才。”“我虽未曾见过邓先生,但是近代中国的这位艰苦卓绝,为着大众福利而牺牲生命,至死不屈的伟大人物,在我的心中实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我深信此人如不早死,对于中国政治必能发生更大的影响。但是他终于是以身殉国了,这是最可痛的一件事!”民国的志士们为什么甘愿为国捐躯?因为他们心怀天下,心怀苍生。只有国家富强美好了,这个国家的人民才能真正幸福。

为了美好的中国,近代志士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探索着不同的道路。邓演达选择的是“军事救国”,邵飘萍选择的是“新闻救国”。卢作孚选择的则是“实业救国”,他生前为社会创造了亿万财富,自己却两袖清风,不为家谋。他瞧不上那些只知道为自己谋利的人,积极提倡:“人的成功不是要当经理、总经理,或变成拥有百万、千万的富翁,成功自己;而是盼望每一个人都有工作能力,都能成功所做的事业,使事业能切实帮助社会。”在国家落后、频临危难的时候,卢作孚更是将自己的事业与中国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他坚定地认为:“中国的未来完全产生在中国人的手上!中国人要将它造成什么,他便成功一个什么,只要定了办法,下了决心,持以毅力,贯彻下去,是绝对有把握不会错误的。”如此,他成为梁漱溟心中的“贤哲”、晏阳初心中的“完人”,成为无数中国人心中的榜样。

中国是有希望的

杨杏佛一直有一个“梦想”:“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应当是一个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大同社会。”当中国落后贫穷的时候,杨杏佛坚信 “科学救国”的“梦想”定会成为现实,并为此不懈奋斗。

蒋百里的才华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他更是一位卓有远见的有志之士。早在1936年,蒋百里就这样分析中日形势,说:“中国人固是大难临头有不待言,而最后失败却将是惹是生非的日本人自己。日本人眼光短浅,它很不应当侵略中国。日本文化是接受中国的文化,它侵略中国,对它毫无好处,而给它带来的将是很大的灾难。”即便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他仍在客观分析后得出结论:““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黄炎培是著名的教育家、民主人士。他与毛泽东的“窑洞对”向为世人重视。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交谈时谈到: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美好的家园不可能平地而起,它需要每一个中国人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近现代的志士们已经多方面地探索过救国强国之路,正是他们的探索与奋斗,激发和引领着无数的中国人走出阴霾,中国因此自立、自强。

直到现在,尽管时代不同,民国志士们的主张已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它们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历史,成为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他们的思想依然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尤其是,他们为美好中国而奋斗的精神与梦想,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激励!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