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徒生奖是世界儿童图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叶显林也看过一些获奖作品,虽然这些作品的主题和选材五花八门,但是有一点贯穿始终,那就是从儿童的视角去触摸人性最原始的东西。中国有不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但还没有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离国际安徒生奖有多远,在他看来,这个问题就像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纠结在国人心中的那个问题一样———是“诺贝尔文学奖情结”作怪。
“只要我们的作家在尽力创作就可以了。我只想说,没得奖,不能说明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就一无是处;得奖了,也不能说明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一下子就了不起了。文学这东西,真的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没有很多硬杠杠。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隔膜、经济实力的落后,甚至意识形态的干扰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对文学作品的判断。我们何必为此纠缠呢?至于哪些作家有获奖的潜力,我想但凡把儿童文学当作神圣事业,当作一辈子的追求,而不是当作一时‘捞钱’工具的作家,都有这个潜力。”叶显林说。
因成立的时间晚,天天社几乎没有出版过获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的重要作品,不过可以另辟蹊径。他们策划了一套“国际获奖大作系列”丛书,专门遴选世界各国一些获得过重要奖项的作家最新的作品,如获得卡耐基奖、纽伯瑞奖的《赶象人》《记忆银行》等。这些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文学品质,而且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因为这些都是新作,可以让小读者能够同步阅读到最新的世界优秀作品。其中还有些作品,如《孩子和小象》(暂定名)、《比利的那一年》(暂定名),天天社刚一获得版权后,这些书就获得国际大奖,也反映了该套丛书遴选作品的眼光及入选作品的品质。
虽然天天社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在儿童文学出版方面产品颇丰。叶显林介绍,首先,他们陆续推出了“中国当代获奖儿童文学作家书系”(简称“获奖书系”),已经出版40种。这套大型的综合性的书系几乎囊括了目前活跃在儿童文学创作园地中老、中、青几代作家的作品,比如孙幼军、金波、张秋生、葛冰、张之路、曹文轩、常新港、冰波、安武林、汤素兰、王一梅、翌平、李东华、萧袤、张洁、韩青辰等等。这套书的出版,受到了作家和读者的广泛欢迎。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推出“中国现当代名家儿童文学典藏书系”,计划出版20种,目前已出版10种,包含了鲁迅、老舍、巴金、冰心、张天翼等现当代名家。这两套书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全面展现了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从发端到当下的完整风貌。读者阅读了这两套书系后,基本会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演变了然于胸。此外,为了满足小学低年级读者的需求,他们又从这些作家的作品中遴选了一些适合小学低年级作者阅读的作品,做成了拼音版,目前即将完成20种。
其次,天天社还推出了“天天典藏”系列(简称“典藏系列”)。这一系列与“获奖书系”的出版初衷有所不同:“获奖书系”基本只选择能代表作家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让读者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创作面貌;“典藏系列”主要是为了满足小读者对某一个作家的“热爱”,所以他们陆续出版了作家文集性质的系列作品,如“天天典藏·葛翠琳”、“天天典藏·孙幼军”等。当然,天天社还出版了一些在小读者中人气极高的作家的系列作品,如“杨红樱手绘本系列”、“安武林金蜘蛛系列”等,并即将推出“辫子姐姐郁雨君星座物语系列”。
当下儿童文学出版虽然繁荣,但有泥沙俱下的态势。叶显林表示,天天社作为中国出版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专业少儿社,并是从中国最具传统的专业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繁衍而出的少儿社,在出版作品的选择上还是恪守着一些难能可贵的优良传统。他认为,作为儿童文学编辑,除了要具备职场人的基本素质,比如爱岗、敬业、奉献等等和市场意识、策划能力、营销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之外,还需要一些专业的素质,比如一定的儿童文学修养、过硬的文字功底、广博的知识储备,更要有一颗童心和一份爱心。总之,现在的编辑不好当,一个好的儿童文学编辑,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
在中国儿童文学出版方面,天天社是全面发力,力图实现打造“儿童文学出版高地”这一目标,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繁荣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前不久,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经由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设立的“青铜葵花小说奖”,即意在培养一批有追求的作家,召唤一批有品质的优秀作品。叶显林相信,这一奖项的设立将对国内原创儿童文学和出版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