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分别于2009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开通了官方微博(昵称: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和官方微信(昵称: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每当敲下这两个微博和微信昵称时,我心里总有一丝遗憾:在140个字的微博上耕耘,在订阅号折叠时只能显示二十来字标题的微信营销时代,我们的微博和微信的昵称显然太长了。对读者来说,对信息本身的关注度远比对出版单位的关注度高得多,没有必要为了显示“官方”而采用全称。
对于这几年的新媒体运营,有不少教训。在新浪微博最火的2010年、2011年,只要是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微博,有的还不止一个。我们除了注册并认证了官方微博以外,各个编辑室还以编辑室的名字注册了微博,形成了官微打头阵的微博矩阵。但各个编辑室的微博昵称五花八门,有叫简称的,如“世图心理学编辑部”“世图科技书”“世图动漫小编室”;有把北京放前头的,如“北京世图电影编辑部”;还有加下划线的。如果当初公司统一下文,规定在申请微博时必须以“世图北京”开头,就不会白白浪费这一品牌宣传的机会。现在微博名称虽然可以改,但因为公司没有作硬性规定,所以矩阵仍显较乱。
微信兴起后,迅速成为出版单位的重要营销阵地。这方面我们开始得比较晚,起初也没有专人负责,推送的内容更没有规划性,对用户的吸引度不高。经过探索,我们现在形成了专人负责的工作机制。这里所谓的“专人”,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由专门的人负责不同的栏目———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了电影、动漫、心理三大板块,每周二、四、五定期推送。每个栏目推送内容均由各自板块的营销编辑负责。同时,微信内容会同步到豆瓣、贴吧、微博等平台,使优质内容在多平台交互传播。
与微信的火热发展有所不同的是,微博最近明显在衰落。由于微信依靠强关系传播,对传播内容品质的要求较高,这使得不少出版机构在微信上投入了相比微博运营更多的精力。对此,我们的态度是,即使微博活跃用户从几亿减少至几千万,它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人流聚合平台。试想一下:有什么媒体能让你不花一分钱,自由发布信息并传达给几千万人(不考虑实际送达效果,实际上,发行量几千万的平媒,其信息有效送达率也难以保证)?而且,有迹象表明,微博的用户活跃度正在缓慢回暖。作为不受发送次数限制、不受闭环传播局限的微博平台,依然有着巨大的营销价值,因此,我们社在重视微信运营的同时,依然重视微博营销,并增加了长微博数量。微信因为是闭环系统,为保证对用户的持续吸引,我们除了采取固定时间段推送固定板块内容的做法外,还打算在每篇推送中增加往期回顾和下期内容预告,最近在连载的《图书营销7堂课》就是这样做的。
在公众号泛滥、微博信息大量被淹没的现在,营销信息的广泛传播越来越难。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营销信息的接受者,因此不难发现,有趣、有料、互动性强,是很多新媒体营销的共同特点。我们社的营销也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前面说到互动性,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利用新媒体为读者服务。传统出版社的读者服务意识最容易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体现,如为读者找书、调换书、答复出版进度、发布落地活动实录、预告活动信息等等。
世图北京有一个坚持做了四年的公益心理读书沙龙活动,每个月定期举办两期心理学主题相关活动。我们最为常规的活动预告发布形式就是利用微博、微信及邮件。活动还会进行微博现场直播。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鼓励到场的读者在微博上签到或发送活动现场照片,每个月从签到的微博粉丝中选出幸运读者赠书。
新媒体是营销的重要阵地,可以预见,今后新媒体还会以各种面目涌现。无论新媒体以何种形式出现,人们对优质信息的需求不会变,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有新媒体思维,时刻关注读者的需求,并把满足这种需求当做自己工作的指导原则。坚持生成生动、有趣、易于传播的内容,在多种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努力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为我社的图书赢取尽可能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