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2015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隆重推出了《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汪家明,该书作者、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毛溪,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王子源以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石增泉出席新书发布会。
汪家明介绍,设计艺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翻阅《中国民族工业100年》,就像开启了一部影像动画,时间慢慢流转,过去的生活再次映入眼帘。人民美术出版社此次出版该书,首印一万册,既为填补市场空白,也希望能够获得受众的共鸣。
毛溪说,前期积累素材足有五年之久,她整理收集了梳理清晰、图像实物都到位的资料,并和各方面的资源相结合,此次成书既是成果汇报,也是传播所学所知。
作为《中国民族工业100年》的封面设计师,王子源表示,设计就是应用美术或工业美术,该书既有学术性,又富于欣赏性。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所有字体都是王子源一笔一划设计而成,充满了他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思考和情怀。
石增泉表示,书中“物”的情怀体现了中国人血脉的传承,一个搪瓷缸子上的花,一个暖水瓶的字,就是中国艺术潜移默化在老百姓生活中的真实流露和价值所在。
该书以中国近现代工业文化发展为背景,选择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曾经出现的代表性本土产品和品牌,梳理了这些产品和品牌形成发展的脉络,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产业背景。本书基于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和十多个不同品类产品民间收藏博物馆的庞大实物和史料,包括民国期间大量的珍贵手绘设计稿和史料照片,以及对中国几代设计师所进行的珍贵的口述采访资料进行撰写,呈现了中国100年来工业设计发展的脉络。
解放牌卡车、红灯牌收音机、华生牌电风扇、海鸥牌照相机、向阳牌热水瓶、上海牌手表……100年来,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崛起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国的工业设计也同时写下了一部精彩纷呈又与众不同的历史。这段历史中既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与近百年来国际工业设计及其流行思潮之间的联系,又可以看到完全属于中国文化和中国近百年特殊历史条件与背景下的“中国特色”。
中国近百年来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以及日常生活的变迁,都可以从工业设计历史中找到其风格鲜明、符号性和时代感极强的回应和印证。该书是中国产业建设和时代文化的变迁史,也是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史。设计师可以从中得到创作的启迪,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回忆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