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大都无城》:考古学家眼中的早期中国史

thumb_210_300_1468291396728


许宏和他的“大都无城”时代

许宏新著《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近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本书对考古发现中的“不动产”——城址进行了考古学角度的观察。作为大型遗迹的都城遗址,相对于考古出土的遗物来说,不那么直观和易于展示,但它却正是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历史上,“无邑不城”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普遍认识,反映出“只要人扎堆的地方就得围起来”的“传统”观念。学术界一般也将此作为中国古代都城的显著特色之一来加以强调。许宏认为整个中国古代都城史可以依据城郭形态划分为两大阶段:实用性城郭阶段和礼仪性城郭阶段。而在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至曹魏邺城之前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庞大都邑不设防、有宫城无外郭城成为都城空间构造的主流现象,形成一个“大都无防”的样貌,这与广域王权国家强盛的国势、军事、外交,以及作为“移民城市”的居民成分复杂化、对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都有一定的关联。许宏将其概括为“大都无城”。

解读早期中国的考古学家

本书作为“解读早期中国”系列的第二本,该系列第一本是2014年出版的《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此次同时推出新版本),而《大都无城》实际上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何以中国”这一问题的回答,也是对早期中国史进行的另一阐释。“解读早期中国”系列展现了考古学家眼中的早期中国和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诞生史,体现了考古学在解读“文献不足征”时代的无字地书时,超脱了“证经补史”的理念和话语系统而将古史建构视作己任的角色转变。许宏以其考古学者和考古队长的身份,直言考古学的特点——擅长对长时段的历史进行宏观考察、勾画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大轮廓;尤其是构建东亚大陆早期文明史的框架,考古学的作用无可替代。

公众对“考古”一词是比较熟悉的,而且大多数人还对它深感兴趣,甚至不乏乐于参与其中者;而“早期中国”这一概念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朦胧的,神话传说在我们童年时就耳熟能详,但我们要么简单将其理解为历史,要么简单将其视为编造的传说。到底早期中国是什么样子的?神话和史实究竟是什么关系?许宏从几个不同侧面为读者描述了早期中国的历史图景。围绕着何谓中国文明、最早的“中国”在何时何地又是如何诞生、最早的国家在作为地域概念的中国一出现是否即可被视为政治实体的“中国”的问世等这些学术界百年来探索的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并应用考古材料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证。最早的“中国”如何诞生

在谈论这一问题开始,许宏就对他的“中国”概念进行了框定,认为“中国”有“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的意蕴,“中国”并非初始阶段的国家,而是在当时具有影响力和排他性的核心,而作为发达、复杂的政治实体的“中国”是不能够无限上溯的。最接近“中国”本义的是“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是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所在,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辐射性的强势文化磁场。“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夏王朝始建于公元前2070年左右,此时在考古学认识上仍属于龙山时代,而在所谓的夏王朝前夕,考古发现中却看不到与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到了公元前1700年左右,地处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迅速脱颖而出,以中原文化为依托,不仅几乎遍布整个黄河中游地区,而且其文化因素向四周辐射到更加远大的范围。由此呈现给读者中国的几个著名的“最早”:最早的多进院落大型宫殿建筑、最早的城市主干道、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双轮车使用证据等等,这就是最早的“中国”。

外来青铜技术,催生本土“中国”?

最早的青铜礼容器群是早期文明中的亮点。正如许多学者分析指出的那样,东亚大陆的用铜遗存,应与外来影响有关。伴随着青铜铸造技术的传入、青铜礼器的出现,中原社会经历了文化交流中的碰撞与裂变,由此开启了史上空前大提速的进程,催生了最早的“中国”的诞生。二里头文化作为中原唯一一支掌握复合范铸造技术的文化,在文化竞争中成为一匹黑马,呼啸而出,所向披靡。“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是爵与钺的时代,以二者为代表的礼容器和礼兵器,是统治阶层身份地位的象征,甚至成为后世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符号。二里头发现的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是“王权”的另一重要象征,“钺的礼仪化是中国王朝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一个缩影”。青铜铸造技术的发达,大规模改变了之前玉石时代的文化面貌,青铜礼兵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东亚青铜潮”席卷中原,王朝金玉共振,战争压倒和平。在青铜技术传入前后,小麦、马、羊等也跟随过来,催生了后世文明的发达。

早期的中国和当下的中国

自“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于1926年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掘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以来,中国考古学者参与古史建构已近百年。近百年来,对于上古历史、早期中国的探究从未停止,成果迭出;不断向前寻找文明的曙光,不仅反映了大家对“中华文明五千年”这种传统认知的求证,也显示出学术研究的理性思考。通过对早期中国的探究,我们发现中国从来没有脱离过世界而独立存在,完全单纯而土生土长的文明是不存在的,它反而在早期曾深受周边文明的浸染和影响,并与周边不同文明进行交流和碰撞,伴随着融合与裂变。许宏先生通过他开放的视角和大局观,将早期中国置于全球视野下观察,在不反对中国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同时,看到与周围文化的兼容并包、吸收并蓄,为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同时对研究早期中国史于当下有何现实意义给出了显而易见的答案。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