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谭跃:坚持一个统领,打造三型集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出版集团坚定不移地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坚定不移地树立和增强“四个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战略部署;坚持文以载道、商以传道、创新弘道,逐步走出了一条出版专业化、规模化、数字化、国际化的特色发展道路。集团四次入选“全球出版企业50强”,三次入选“亚洲品牌500强”,四次位居“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综合排名第一名,越来越成为国际关注中国出版的标志性企业。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了高瞻远瞩、博大精深的阐述,为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出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集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强国的具体要求,认清新时代,明确新定位,落实新举措,努力打造“主流出版型、数字融合型、国际传播型”集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争做新贡献。

一、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努力打造主流出版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出版的本质是选择,选择的本质是导向。出版“国家队”承载的是国家核心价值观,影响的是大众阅读趋向。我们始终将政治导向第一、国家使命第一、文化贡献第一,当作出版工作的主体意识、主导方向和主要追求,力争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国家知识体系构建的主力军、国家文化繁荣兴盛的主阵地。

一是坚持正确出版方向。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巩固和加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确保出版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发展。要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内容建设委员会,巩固总裁办公会专议出版导向制度和各单位总编辑例会制度,坚决落实导向管理的十二项机制,健全加强集团总部审读组,加强三审制和奖惩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骨干编辑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大出版物进口内容把关力度,确保导向正确和文化安全。

二是做优做强主题出版。主题出版承载着主流价值观,是出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近五年,集团推出了“中国发展道路丛书”以及《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抗日战争》《长征》《火印》等一批有影响的重点主题出版物,初步形成了重文化、重学术的“中版”主题出版风格。下一步,一要策划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具有广泛影响的重大主题出版系列丛书,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中国道路丛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一带一路’系列”“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两个一百年系列”等;二要强化各出版社的主题出版专项规划、组织架构、队伍建设;三要努力将研究出版社等机构打造成主题出版的专业强社。

三是构建出版物国家知识体系。国家知识体系关系一个国家的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和知识创造,对国家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长久性作用。中华文明五千年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很大程度有赖于构建了一个门类齐全、内容完整、体制规范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在新时代,我们要结合集团资源禀赋,围绕百科、文学、历史、工具书、传统文化等人文社科产品线,努力构建出版物国家知识体系。一要构建国家级百科知识体系,推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台湾百科全书》等;二要构建传统文化知识体系,推出《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等;三要构建文学知识体系,推出《巴金全集》等;四要构建美术知识体系,推出《中国艺术美术全集》等;五要构建音乐知识体系,推出《中国民族乐器文化》等;六要构建工具书知识体系,推出“新时代大词典系列”等;七要构建中国现当代学术经典知识体系,推出“中国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等;八要构建西方学术经典知识体系,推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新批次等。

四是持续打造精品好书。文化繁荣兴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培育了一批扛鼎工程和重大项目,推出了一批文化经典和精品力作,进而铸就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丰碑,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国民精神。我们要以企业的方式做文化内容,以商业的方式做文化传播,以市场的方式激活文化资源,以产业的方式做大文化影响。要深入实施“内容创新十策”,增强内容持续创新能力。要强化出版特别贡献奖,增强内容生产的动力机制。要改进“中版”好书榜的“风向标”作用,切实引领社会阅读潮流。要扎实推进编辑大会、读者大会、经销商大会,进一步打通内容生产营销的上下游资源。要扎实推进“二十四史暨《清史稿》修订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等重大工程的出版,在文学、历史、社科、时政、大众文化、少儿阅读等领域持续打造一批10万册以上的畅销书,在知识类、文化类、思想类等领域持续培育一大批“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精品图书。

二、按照建设数字中国的要求,努力打造数字融合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数字中国。数字融合是出版转型的必然方向,是产业发展的时代潮流。通过出版融合,实现融合出版,打造“数字集团”,是出版企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必由之路。在融合的过程中,内容是基础,平台是核心,人才机制是关键,而最终目标是内容集聚、呈现方式、流程管理和传播方式的“四个数字化”。

一是加强数字版权资源建设。数字版权是最核心的数字资源,也是做好数字化工作的根本前提。当前,优秀作品的数字版权面临着来自不同市场主体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对于集团而言,首先要以优秀作者、优质作品为中心,提高优质内容的数字版权签约率,推进集团“数字资源集聚工程”等核心资源的建设,建设一部作品的多形态版权“蓄水池”,为融合发展打好坚实的产品基础。其次,要以加强创意策划为关键,加大版权资源开发力度,开拓“出版+”服务的新生态,实现一份内容的多媒体、多形态、多维度表达,让内容不仅能够看起来、读起来,还能听起来、动起来。 

二是提升重点项目运营水平。2012—2016年,集团数字营收从3.35亿元增长到12.72亿元,并在传统出版、艺术品经营等业务板块,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战略支撑性、产业引领性的重点项目,形成了比较明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下一步,要着力提高运营能力,不断扩大营收能力。《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作为国家最权威、最标准的在线百科全书,争取2018年底上线试运营。《中华经典古籍库》网络版要加大海内外图书馆、机构客户的开发力度,力争全部进入海外著名大学东亚图书馆,数据规模要达到13亿字。新华书店网上商城要扩大全国实体书店加盟,努力打造全国性的数字发行中盘。“译云”“译见”要将机器翻译与版权输出、出版交流整合,形成图书走出去的技术支撑。三联生活周刊新媒体数字平台要进一步深化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形成大众广泛关注的、引导健康生活的多媒体中心。“中版”数字图书馆要在年内上线,成为高端市场的数字阅读俱乐部。

三是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数字融合项目作为新业态,更加需要新机制、新办法。要进一步推行重点项目专家论证机制、专人负责机制、项目跟踪机制和目标责任机制。要加大项目投入产出的考核力度,实现科学、严谨的数字出版工作管控体系。要加大市场化选人用人力度,扩大职业经理人试点范围,探索核心骨干和关键技术人员的股权激励,为重点项目提供动力支撑。要以公司化、股份化、市场化为纽带,进一步健全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要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市场控制力,努力打造数字出版一流企业。

三、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打造国际传播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检验一个国家文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尺。要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遵循“近期做响、中期做开、长期做强、总体做实”的基本方针,狠抓“版权、项目、翻译、人才、机制、数字化”六个着力点,努力建设国际著名出版集团。

一是立足两大话题。“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和“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是中国文化能够产生世界影响的两大话题。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了一个独特的样本,急需从学术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基本原理,为世界提供智识和经验。近年来,集团按照现代视角输出传统文化图书900余种,达17个语种、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输出20个语种,最早记录钓鱼岛主权的牛津大学馆藏孤本《顺风相送》在伦敦发布。通过厉以宁、铁凝等中国学者讲好中国道路,通过恩道尔、狄伯杰等海外学者讲好中国话题,通过“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形成热点,在美国、英国、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建立的八个国际编辑部进展顺利。我们要进一步以海外名家为重点,加大两大话题的内容创新力度,推出更多有国际影响的重要作品,力争每年有一批好书成为海外关注中国的标志性产品。

二是破解翻译难题。翻译问题是影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难题。集团立足解决翻译瓶颈,举办了北京、伦敦等四次“翻译家恳谈会”,创办了牛津大学翻译出版中心,建立了百名翻译家名录,集聚了傅高义、顾彬、施寒微、狄伯杰等一批国际汉学家和重要译者,逐步建设起初具规模的译者队伍、作者队伍。2018年,集团将与国际翻译家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著名院校合作,举办世界翻译大会,聚合优质译者资源,推动曹文轩作品、杨红樱作品以及“中国著名企业家与企业丛书”“中国近现代文化经典文库”版权签约,推动国际编辑部拓展,推动“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推动多语种机器翻译平台,形成海外客服市场。

三是抓好“三进”渠道。文化传播有一条规律,通常是先在主流机构和主流人群中传播,再逐步影响一般机构和社会大众。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要瞄准进海外著名高校、进海外研究机构、进海外汉语课堂这三类主流渠道。集团首次在全球名校牛津大学设立“中国阅览室”,“中版”图书的海外馆藏数居国内第一;与著名学术研究机构哈佛燕京学社联合出版学术丛书100多种,成为海外了解中国当代学术的重要文本;45个语种的《汉语图解词典》进入100多个国家汉语课堂,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要进一步拓展“三进计划”,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在海外主流人群的影响力。

四是推进“中国书架”项目。外国书店是中国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并对大众产生广泛影响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当前中国文化尚未对海外大众产生强烈影响,加上海外直接经营的成本风险都比较大,因此可以采取在海外书店设立“中国书架”的方式,推动中国图书进入大众渠道。鉴于各国的文化资源禀赋与文化需求不一致,需要通过因地制宜、“一国一策”的方针,打造海外书店的新渠道。计划2018年春节前在德国、奥地利、泰国、古巴等8国设立“中国书架”;2018年底前在美国、英国、日本、南非、新加坡、马来西亚、希腊等21个国家的34家实体书店设立100个“中国书架”,逐步进入海外主流大众市场。

五是打造中国内容全球投送云服务中心。加快基础硬件设施和专业技术团队建设,加快聚合反映当代中国价值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优质资源,加快打通海外主流营销推广渠道,着力打造服务海外读者的“易阅通数字图书馆”,使中国图书在海外主流社会、大众市场中找得着、买得到、看得懂。“中国快讯”聚合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8家权威央媒和60多家杂志的权威内容,通过技术平台实现国内新闻资讯快速传向海外。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海外覆盖面,创新传播方式,建立“关注中国”海外舆情数据库,使传播效果可见、可读、可用。

六是建设国际一流书展品牌。集团承办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2017年参展国家和地区已达89个,其中海外展商1460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8个,达成版权输出协议3 244项,引进输出比为1∶1.61,展览面积、参展规模、交易总量均达全球第二,仅次于法兰克福书展。要进一步聚焦“一带一路”,聚合优质资源,力推反映当代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中国科技的主题图书。要提高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力争在主要指标上赶超法兰克福书展,成为全球第一大书展。

今后,集团将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各项部署,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进一步做大文化影响、做强综合实力、做实改革管理,努力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曹宇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