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三联“中读”让知识传播升级换代

8月17日,以“升级吧!知识”为主题的中读知识大会暨《三联生活周刊》1000期庆典在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行。这标志着《三联生活周刊》杂志和以其为基础的移动阅读产品“中读”APP凭借深厚的传统媒体积累,正在实现华丽转身。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月沐,三联书店总经理路英勇,以及来自出版传媒界、文化艺术机构、高校、研究院的嘉宾和读者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老牌杂志的新时代“变形”

2017年,《三联生活周刊》推出了一款知识付费与深度阅读相结合的产品——“中读”APP,由此正式进入知识付费领域,同时开启了传统媒体的转型与知识升级之路。

邬书林在致辞时指出,信息技术时代让我们能更好地用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把知识、信息精准地提供给大家。《三联生活周刊》在未来承担着沉甸甸的任务,关键是要把周刊融入到13亿人的生活中,通过杂志引领他们对生活的需求、对知识的需求。

孙月沐表示,《三联生活周刊》是有性格、有标志、有符号的,这种符号一是知识,二是人文。正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所说,中版集团首先要做的是给大家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今天的‘中读’,以音频形式传播优秀知识,周刊、中读所做恰与中版集团初衷一样,为大家提供更多权威、有品牌、有价值的高质量内容,传播好中华优秀文化。”

会上,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主题演讲。三位演讲嘉宾与《三联生活周刊》、“中读”均有着颇深的缘分。郑培凯作为讲师之一参与录制“中读”首档音频课“宋朝美学十讲”,未来还将推出个人专栏;徐凯文是即将于9月上线的“三联心理课”讲师代表;吕思清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界代表人物将在“中读”开辟专栏,开启“古典音乐精品课”序幕。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三联生活周刊》在这一理念的召唤下缔造了纸媒时代最知名的周刊品牌。所有人都认为《三联生活周刊》是一本文化杂志,这源于它对事件解读背后的文化,同时,这本杂志的文化底蕴也恰是其核心性竞争力。

2012年以来的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是传统纸媒备受冲击寻求涅槃的6年。在最火热的知识服务风口,《三联生活周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去年推出的“中读”APP,从调性来说,继承了《三联生活周刊》的人文气质,并以一种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方式为用户提供人文知识。

今年7月,中读推出首档精品音频专栏“宋朝美学十讲”,这是在《三联生活周刊》“我们为什么爱宋朝”“宋朝那些人”两期封面故事基础之上,经过1年半打磨而来,邀请到董卿、叶放、康震、邓小南、杨立华、郑培凯等一批知名文化大家,解读宋式生活美学。课程上线后受到广泛好评,在第三方测评机构的知识付费排行榜中居于第2位,测评指数达到8.6分,在人文类课程中居于榜首。

8月,“中读”又继续推出有“声音纪录片”之称的音频专栏“中国群星闪耀时——成为大师第一季”,选取了蔡元培、胡适、梁漱溟、钱锺书、萧红、张爱玲等10位文化人物,带大家一起回望历史,重现这些大师的故事、学识和思想。

目前,中读形成了包括精品课、快听、专栏、战略合作几种类型的产品体系,背后是《三联生活周刊》选择的突围路径:寻找音频与杂志融合转型路线。与这两档音频栏目一样,“中读”APP上的很多产品都是由《三联生活周刊》的自有资源转化而来。读者可以通过扫描杂志上的二维码来收听有关杂志封面故事的介绍,未来也可以通过中读APP来体验杂志的AR阅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畅想,未来杂志除了作为阅读载体,还是转换器、转换平台,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更多样的内容形态。杂志和音频、视频由此有了紧密的联接与融合。

知识需要升级

从两期宋朝主题封面故事,到一本《宋朝美学十讲》纸书,再到一个音频产品,继而衍生出另一本书,这构成了《三联生活周刊》的知识升级之路。“每一个变化,其实都是一次蜕变和一次升级。”李鸿谷直言,这种融合的背后正是“杂志生产流程和生产关系的重组”,同时,也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全新过程。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大众?

如果说原创、系统、潮流是《三联生活周刊》文章的特征,事件、潮流、趋势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信息流选择,知识生产才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机会和未来。面对需要升级的知识,阅读本身也需要随之升级。

音频、视频、知识付费产品,背后的核心动力,都是知识升级。就像李鸿谷所说:“知识生产,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接的端口,也是《三联生活周刊》未来生存下去的机会。”

于是,《三联生活周刊》将过去20余年的杂志内容电子化,转化成为“中读”的知识资源,并在今年2月推出营销活动,年度会员特价68元(原价368元),为读者提供10年(包括2018 年全年)的《三联生活周刊》电子版。

“中读”的推出,不仅是《三联生活周刊》转型与媒体融合的起点,同时它也是出版业未来发展方向与知识传播的尝试。一本杂志或是一本书是否可以增添更多功能?能否在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之间找到平衡点?能否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一如既往地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知识内容?

李鸿谷希望通过对传媒、出版与知识生产这三者之间跨界融合的探索,找到问题答案,同时也为今后的知识生产找到一条全新道路。“我们既要做知识的创造者也要做知识付费的观察者,观察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知识需要升级。”每一次知识升级背后,都有其底层逻辑,在一期题为《在知识付费时代如何获得真知识》的封面策划完成之后,李鸿谷认为,当今这个所谓知识需要升级的时代,当用户需要付费购买知识的时候,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可以套用一个很熟悉的概念:“不要问知识能带给你什么,要问你想向知识寻求什么。由此,找到了《三联生活周刊》、‘中读’的知识付费底层逻辑是:知识为生活!”

责任编辑:cy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