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一切诚念终将相遇”——李洱《应物兄》出版

402808df37ac4bfb80daaff317120a27

12月26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李尔新作《应物兄》,算是圆满结束了2018年。

算起来,在《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之后,足足有13年时间,李洱几乎没有再发表过作品。

“2005年春天开始写时,没想到会写13年。提笔时我还只有30多岁,写完成了年过五旬的老人。”李洱说,13年来世界沧桑巨变,写作难度是实打实的。

“应物”二字,是李洱建立的文学道德。虚己应物,《应物兄》对物近乎于痴迷,李洱关于物的知识储备之丰富,也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一部超长篇小说,《应物兄》各色人等纷纭出没,仅给予不同篇幅描写和勾勒的鲜明形象就不下70位。人物遍布政、商、学、媒体、寺院、江湖、市井,但主体仍是三代学院知识分子。老一代知识分子几乎都是新中国历史实践的参与者、见证者,其中不乏文革时期在桃花峪蹲过牛棚的过来人。所谓中生代学人,或早或晚,都在1980年代接受了高等教育,与那个狂飚突进又难免“裸奔”的文化青春期脐带相连。晚生代则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是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这类乎三个不同的“文化人种”。如此众多的人物,《应物兄》却做到了“人人有其性情、气质、形状、声口”。

据媒体和读者的对《应物兄》的数据统计可如下概括:小说原始版本200万字13年里写坏了3台电脑,还包括一台失而复得的电脑;评论家程德培、王鸿生各写下近3万字书评;《应物兄》最终成稿近85万字,也是又经删减了25万字;书中涉及中外典籍500余种,还不包括作家虚构的部分……李洱在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中穿插了历史、典故,表面上在虚构,本质是对知识的串联融合,铺展出生动的时代图景。

在这部作品中,读者也许可以感受一场在生物学、历史学、古典学、语言学、艺术学、医学乃至堪舆风水、流行文化等领域的知识遨游与心灵撞击。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