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美编岗生变:从装帧设计到视觉传达

从图书本身的装帧设计到宣发物料再到图书周边产品设计、文创开发……出版机构的美编岗,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等都正悄然改变,需要更多考虑市场、受众需求,甚至参与到策划、宣传等前后端环节。出版行业的发展需要编辑成为全能型人才,那么,出版机构的美编岗从业者又面临着怎样的被动与主动之“变”?我们特别邀请业者代表走到“台前”,讲述“幕后”的变与不变,讲述如何赋予书与非书的“设计美感”。

我从事美编工作18年了。这几年,我的工作职责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图书销售环境的变化,如网络销售的介入,我们设计的内容从书籍本身拓展到网站宣传材料、图书线下宣传活动材料等的视觉辅助设计;另一方面,随着出版社对品牌的重视,我们的设计活动逐渐渗透到品牌经营的层面,如展会展场设计、图书卖场设计甚至办公场所的设计,以及一些与三联品牌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

相比“设计师”,我更喜欢“美编”这个称呼

传统图书的设计,美编要和编辑、作者反复沟通,磨合设计思路,然后确定版式,设计封扉,考虑加工工艺问题。为确保设计最终在图书成品上得到体现,我们还经常去工厂参与生产过程。然后要配合图书宣发,设计各种物料,包括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现在,出版机构对设计的需求在不断膨胀,大到建筑物,小到包装袋,每个环节都需要设计力量参与。目前,一般出版社的美编配比都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工作需求。然而大量增加设计岗位也并不现实。依靠一定的社会设计力量是出路之一,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矛盾,因为好的设计需要建立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如果编辑对设计师的风格心里有数,设计师对编辑的出书意图有一定把握能力,设计品质会保持在可控区间内。另一原因和品牌有关,出版社要保持产品和形象的一致性,需要在设计上也保持一贯性。这就存在如何用好社内设计力量的问题。什么样的工作交给外面的设计师?怎样减少设计过程中的内耗?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这种现状也对美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是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形式愈加多样的工作。以前的单线程工作状态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设计要求,我们往往是在不同的工作内容间不停切换。当然也要尽可能去了解各种技能,多掌握一些设计语言工作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如果对设计的本质性的东西有足够的理解,不管做哪方面的设计都会事倍功半。另外就是对自己所在的出版机构也要有深刻的理解,出版社的出版理念、品牌核心价值所在、不同渠道对设计工作的要求、与同事有效沟通的方法,都是美编需要掌握的能力。目前这样的设计人员在还很紧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理念是“竭诚为读者服务”,其实不光有读者,还包含作者。诚心对待读者和作者,才是我们立足的根本。所以我们要为读者和作者考虑,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图书的要求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另外还要考虑我们是谁,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出版人,我们的审美理想是什么,我们要拿什么样的图书去和读者对话。

如果说图书是“正餐”,文创产品就是餐后的“甜品”。随着年轻读者群的扩大,这些小亮点可以和他们形成很好的互动。两年前,我做过一套成人绘本《拉比的猫》,作者是一位法国绘本作家。该书通过一只猫的视角,对宗教、哲学和情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有趣的讨论。图书出版时,我们设计了一套小赠品,把书里一些有代表性的画面放大做成独幅插画,可以装在相框里挂在墙上欣赏。当时设计的出发点在于,我们发现大多数人读绘本时,常常光看画面,对文字一带而过,但是该书有非常多精彩的文字描写,这些有趣细节很容易被漏过去。所以,想把这些内容单独放出来,一方面提醒读者,另一方面给读者一个反复回味、从新角度阅读绘本的机会。后来,该书译者在线上做阅读分享时,直接把这些赠品插图当作谈话提纲,由一幅幅插图引出她想表达的主题,说明这样的形式达到了较好的和读者互动的效果。

相比“设计师”,我更喜欢“美编”这个称呼,这个称呼让我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也是编辑的一份子,参与图书的编辑。我们更加了解出版行业、了解读者。从工作方式上说,我们不是单打独斗,身边站着的有志同道合的编辑,可敬的作者,还有生产环节可爱的工人师傅,这些都是我们的底气。随着出版行业的变化,我们的工作今后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这种底气使我们有信心面对未知的变化。

责任编辑:戴佳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