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与评论家张莉在茅奖作家沙龙展开对谈 毕飞宇回顾创作自嘲“文坛懒汉”

“他说世界上有一些人负责看到光,有一些人负责看到黑暗。他说车和车撞了就是车祸,人和人撞了就是爱情。”前晚,“茅奖作家沙龙系列——我的小说生活”对谈活动举行,作家毕飞宇与评论家张莉坦诚对话,很是令读者着迷。谈起毕飞宇的金句,张莉信手拈来。

一开场,毕飞宇就“坦白”了当年对茅奖的渴望。2005年长篇小说《平原》出版后好评连连,毕飞宇以为茅奖应该跑不了,谁知事与愿违。“那时候很年轻,我一个人在沙发上坐了十几分钟,坐在那儿想我怎么就没得奖,抽了几根烟,喝了几口茶,才慢慢平复下去。”

他又回想起写《推拿》时的美好状态。“心里面特别干净,很安宁。至于茅盾文学奖所关注的宏大题材、历史题材、史诗模式,有关茅奖的那套评奖标准我都没考虑。”提起《推拿》,有人说毕飞宇用短篇的方式写了一个长篇。时隔多年,毕飞宇回应:“这句话当时是讽刺我的,没几年之后成了我的骄傲。我用一个短篇的方式把长篇那么复杂的人际、那么多的内容写干净了,而且一点儿都不乱,我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得特别好,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创造。”

评论家张莉谈及自己第一次读《推拿》时的震惊,“这个世界打开了一扇门,原来不太清楚的世界慢慢向你敞开。《推拿》写了盲人的欢乐、忧伤和悲哀,体现了盲人以触觉、味觉感知世界的方式。”她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如此深切地进入那个黑暗的世界,而且把那个黑暗的世界带给了读者。

这次对谈让毕飞宇对评论家有了新的认知。“评论家谈起文学都是从一套体系出发,时代、美学背景、文化风格、人性、善与恶、民族,从这些话题去映照小说。真正用手指摸到小说的人不多。”在他看来,评论家和作家,理论上是很好的聊天伙伴,但其实是过不到一起去的“两口子”,但张莉打破了他对评论家的认知,“她是可以跟我吃到一块去的评论家。”

对谈中,毕飞宇自嘲道:“中国文坛有两大懒汉——余华和我。大概再也没有人写得比我们少了。我55岁,写了这么多年,写到现在,我的小说字数加起来300万字不到。”而且即便是这样的对谈,毕飞宇也不愿意再轻易尝试,“70岁之前这样的对话不会再有了,若老天爷厚爱,能活到80岁,就和张莉再约一下。”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