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用梦想抵抗平庸

“童年的时候,我和别的孩子有点不一样,我的大脑中总有一种当代人所认为的高大上的东西。我想走出去看一看,看看远方的世界。除了生存的环境之外,看看远方到底有什么。”近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人的西部致青春》新书分享会上,作家雪漠这样谈道。

4012851546929515299

《一个人的西部 致青春》

  雪漠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雪漠1963年出生于甘肃省凉州境内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小村,成长于农民家庭。他的青春岁月里有着“60后”这一代人曾共同面临的饥饿、贫困等难题,也有着属于他自己的精彩:在难以想象的物质贫乏与精神贫瘠双重困境下,以超常的毅力和勇气,矢志不渝地追寻从小确立的作家梦,终于由农民之子成为教师,又由教师成为作家。其名作自传体散文《一个人的西部》,记述的正是他由西部边陲小学教师成长为作家的历程。

在《一个人的西部致青春》中,雪漠围绕“成长”“梦想”“青春”三个关键词,与青年读者分享如何选择梦想,告别庸碌,铸就无悔的青春。

梦想应该有担当

“梦想,其实是一个人心中的一盏灯。这盏灯照亮的程度决定着他的生命价值。如果他照亮身边的人,他就是很好的人。如果照亮家人,就是很好的孩子或家长。如果照亮社会,他就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所以,如何让心中的这盏灯照亮自己、照亮他人、照亮社会,是本书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分享会现场,雪漠这样阐释他对梦想的理解。

他认为,梦想甚至要有一些“救世”的性质。因为救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特点,更是一种担当。如果一个孩子有了对时代的担当、对民族的担当、对中华文化的担当的时候,他就超越了自身的环境,真正成为了一个有梦想的人。

梦想教育值得提倡

在《一个人的西部》中,雪漠通过写作,建立了一种属于自己“追梦”“逐梦”的生活方式。他认为,让孩子拥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让文化成为生命的常态,是教育的目的。

在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苏立康看来,在青少年中提倡“梦想教育”尤为重要。

当前,一些孩子可能有梦想,一些孩子可能没有梦想,过一天快乐一天而已。“梦想教育”应该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所重视。它不仅仅和孩子、和青年有关,也会让每个人的一生都散发青春的光芒。对青年学生而言,有梦有理想,执着地去实现,是人生没有遗憾的起点,苏立康谈到。

她认为雪漠书中传递的最可贵的精神,就是建立在对生命真相感悟基础上的梦想的追寻。这个梦想,和奉献、和责任、和意义、和价值有关。书中所记述的,发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特定时间,西部山村特定地域,当地老百姓那样贫困但一直在奋斗的过程,成为了一种生动的文化图景。他们的欢乐、他们的忧愁、他们的创造,他们在那样的环境下朴实、善良、勤奋、顽强但转瞬即逝的故事,通过雪漠的笔,留存了下来,在文学史、文化史,包括民族史中,会留下鲜明而生动的一页。

梦想关乎生命的价值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吕俐敏接触《一个人的西部》是从2016年开始。

彼时她在一个贫困县挂职,挂职过程中看到的中国教育“末梢神经”的真实状况,给她带来了冲击。阅读《一个人的西部》,唤起了她作为同样出生于西部山村“70后”的共同记忆。在她看来,书中对梦想的坚持,成为了一种对抗平庸的方式。书中所赞服的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等忘却物我、无所凭借的境界,保持初心、不被各个方向“撕扯”最终抵达目的地的精神,令她叹服,让她从生活的迷思中走了出来。

《一个人的西部致青春》还记述了雪漠的读书经历。少时不喜欢托尔斯泰,成年后方才理解托尔斯泰对人类的悲悯。“读书的时候要把自己当成大海,读的书是丢入大海的石子,要在自己心中溅起涟漪,那样的阅读才有意义。写作也是如此,当我们面对世界的时候,把自己的心当做大海,必须在自己的心中溅起涟漪,去写那个涟漪、而不是写那个石头,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要让每个孩子感到最快乐、最有兴趣的事物,成为他的梦想的衔接,而且这个梦想能为更多人带来快乐、幸福,就是正确的梦想。如果《一个人的西部致青春》 能够对他们有所启迪,便达成了当初写作与出版的目的,雪漠说。

责任编辑:cy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