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数字资源“免费大餐”后,出版机构下一步怎么赚钱?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场保卫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战在全国打响,各行各业也快速以实际行动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承担社会责任。出版业在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优质内容供给等方面迅速出击。在实体书店、电商物流受影响的情况下,各出版机构纷纷凭借在电子书、有声书、知识服务、在线课程等领域的积累,投入线上战“疫”。不过,对于出版机构而言,这无疑也是对线上服务、融合出版能力的一次考验。

知识抗疫,出版机构线上内容使用率提升

一方面,出版机构纷纷免费公开电子书、有声书等内容资源。例如,大众出版方面,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有声书平台“人文读书声”为读者提供免费月卡,并与学习强国、掌阅、阅文等数字平台合作提供免费有声读物、电子书。活动期间,免费月卡共发放4.2万份,价值约84万元。四川文艺出版社也免费开放其在文轩九月网、苍穹悦读的在线电子书数百种,与出版社公众号互动配合宣传“免费阅读,共克时艰,取得战‘疫’胜利”活动;同时及时策划制作在喜马拉雅平台的有声专栏——大声武气特别节目3期,组织该社编辑与听众畅聊如何宅在家中,放松心情平安度过。该社对公益活动的点击及阅读量进行了跟踪,上百种图书的总阅读量约10万次。百花文艺出版社利用旗下“百花文艺网”及微信公众号以及得到等合作平台,也免费开放多部精品好书和有声读物的阅读权限。截至2月18日,该社已上线数字图书、数字期刊及有声作品超百部,百花文艺网平台访问量达3万次。

花城出版社则在旗下“爱花城”APP上以免费阅读的形式推出了2000~2018年共19年的《花城》杂志电子版,以及韩少功《修改过程》、李佩甫《平原客》等花城社品牌图书电子书。此外,“爱花城”APP上“花城听说”频道还包括多种语音好课,例如作家谈写作技巧、谈阅读,中小学作文技法,作家阿来、李浩等的语音分享。据悉,免费资源公开后,该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增长40%左右。上海译文出版社目前也上线近200种电子书和近70种有声书,参与支持抗疫专题。该社在自营平台“译文有声”上组织了“助力抗疫”专题,全场近70种有声书免费开放。截至2月10日,译文社的有声书在各大平台的收听量超30万。

少儿社也纷纷释放出内容题材更为多样的线上资源。例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免费开放了中少快乐阅读平台重点资源库:中少动画库、中少绘本库、中少科普库。接力出版社则紧急开发“天鹅阅读网”公众号的电子书、有声书阅读平台,上线“同心抗疫接力读书”专题,提供百余种电子书、有声书、互动电子书,并携手亚马逊、喜马拉雅、掌阅等平台,上线大批免费内容。

另一方面,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垂直领域在线课程和服务。其中,电子工业出版社免费开放其知识服务系列品牌“悦”系列知识库产品,免费开放后,访问量和阅读量大幅提高,1月31日——2月29日,浏览量达1485.24万次(来自12.58万个IP)、阅读量631余万次。该社还借助华信教育资源网和华信SPOC在线学习平台确保教育板块的内容供给。两个网站2月3日后浏览量骤增,其中华信SPOC每天注册人数增加20%以上,使用课程及资源学习行为次数大大增加。

清华大学出版社免费开放了旗下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库——文泉学堂。2月2日起,该社还联合15位图书作者,推出“品经典,趣答题”一天一本书的线上精品导读公益活动。1月28日~3月9日,文泉学堂平台战“疫”分站总访问量超1073万次,新增注册用户超27万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慕知悦读”平台,1月29日起首批免费开放全场300多种电子书资源。开放当日,“慕知悦读”APP的下载量、阅读量就达到平日的10倍以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自1月31日开始,开展“共克时艰,助力抗疫,华东师大出版社在行动”系列活动,以“华狮小助手”微信公众号+APP为支撑平台,向读者提供免费线上资源。2月17日起,该社又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积极为支持全国基础教育在线复课贡献华东师大方案。根据该社信息中心对后台数据的监测,发布“助力抗疫”系列活动后,相关平台的数据访问量稳定在日均约50万人次,与活动发布前日均约10万人次访问量相比,提升了5倍。活动带来的新用户注册数,较之活动前也有约4倍的增长。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通过“荟学习”平台等免费提供资源+平台的一体化服务。截至3月8日,“荟学习”平台资源点击量近70万次。此外,中国工人出版社在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策划“抗击疫情与书同行”——全国工会电子职工书屋阅读平台的免费阅读活动,1月29日——3月11日,参与阅读的在线用户总数超60万,阅读种类达1.6万种,用户活跃度增长明显。期间新增有效用户3万多人次,均是由阅读活动吸引来的新用户。

大众阅读、公共健康,音频、直播受欢迎

内容方面,大众阅读、公共健康是近期热点。据中国工人出版社职工书屋办公室副主任王胤鑫介绍,就职工书屋的情况而言,在内容上,小说、历史、人物传记一直是最受用户欢迎的类型,比如《明朝那些事儿》《白鹿原》等一直占据榜单前列,即将播出的影视原著《余生,请多指教》未播先热,《毛泽东实录》《乾隆皇帝》等历史人物类资源也经久不衰。除了上述资源外,团队针对抗疫特别推荐的防疫手册和健康、心理类书籍,如工人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职工防护知识50问》《渡过》等也受到用户更多关注。四川人民社“盐道街3号书院”等平台的用户使用情况也呈现类似的特点。该社数字出版部主任郭健表示,近期比较受欢迎的除了新上线的《依法防控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征用法律实务指南》,便是小说、个人理财等大众类阅读内容。

形式上,有声、直播受青睐。在“爱花城”APP上,“花城听说”频道既有作家的新书故事与文化、教育等相关微课,读者自己也可以录制上传音频,分享读后感等。对于该平台的内容使用情况,该社《花城》编辑部副主任、爱花城文学平台总监陈崇正提到,线上音频微课的形式关注度较高。无论是依托喜马拉雅等平台还是“人文读书声”“译文有声”等自建平台,出版社提供的有声资源都借此次机会触达更多用户。同时,出版社纷纷派编辑上阵直播或联络作者直播,直播形式在陪伴读者、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此外,据记者了解,教育出版方面,优质教辅资源、面向教师的教学指南、素材等访问量数据可观,在线视频、动画、习题等形式关注度也较高。少儿阅读方面,动画、绘本、科普电子书、音视频,尤其是亲子类“哄睡”有声故事书等受青睐。

形势倒逼资源优化线上服务能力迎大考

突如其来的疫情直接考验出版行业的应急能力、数字化进程。数字转型认识欠缺、线上内容资源储备不足、后期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显现。那么,此次线上战“疫”考验,对出版机构此后线上内容布局会产生多大影响?

考验出版机构及从业者对数字出版的认识。在王胤鑫看来,针对疫情开展的活动始终是应急行为,更多的是承担社会责任而非实现经济效益。“我并不认为短期内会对出版机构的布局有多大影响,但它确实是对出版机构线上渠道布局和数字出版能力的一次检视,出版机构有着怎样的布局决定了在此次疫情中能做的事情。”同时,从业者对于融合发展的认识会有所增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于晓伦直言,此前行业从业者十几年对数字出版的理解与认识,也许不如这次持续几个月的疫情带给他们的启发深刻。

考验满足用户多样需求、触达用户的能力。中少总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读者对数字内容的需求大大增加,出版机构需要进一步提高数字内容的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渠道开拓能力,把优质内容推荐给更多读者。他透露,下一步,中少总社在做好快乐阅读平台运营推广工作的同时,除了图书馆等机构用户,将尝试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渠道,拓展个人用户;结合中少总社的内容资源优势,尝试开发面向幼儿园、中小学等不同阶段的在线课程;学习和借鉴“植物大战僵尸”等IP的运营,运用中少总社的自有IP形象,发展线上内容。

用户对于线上阅读和知识付费的接受度仍有较大空间。百花文艺出版社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安子宁提到,此次疫情使读者通过电子书阅读提升内在修养的渴求得到进一步释放。最近该社同事在线上电话会议中纷纷提到亲朋好友看到线上内容免费阅读的消息前来询问详情。这些反馈坚定了他们对于线上阅读和知识付费逐渐被大众更广泛接受的信心。

现有资源急需整合和二次开发。国家开放大学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暾从四方面复盘近期出版机构在线上战“疫”中的努力。一是各出版社借此次契机纷纷盘点内容资源,对多年来积累的资源有更清晰认知。二是现有资源急需二次开发重新整合,发挥更大价值。三是重心更多向两端倾斜,即产品策划+后期服务。四是要保证产品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一定是需求和产品螺旋上升的关系,用户的体验和反馈,必将给出版机构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在郭健看来,除了对用户阅读习惯的影响,此次读者线上内容的需求也会为线上资源、数字产品开发等带来更多的政策倾斜。

如何做好后续服务留住用户,考验仍在继续。各类型线上抗疫的活动使大量读者关注到出版社品牌,更多接触其线上资源。华东师大社信息中心主任钱渊欣直言,对于出版社而言,突然增加了数十万用户,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如何拿出更有价值、更成体系的线上内容,如何通过出版融合使线上线下共同促进,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另一个层面,疫情期间提供海量的免费资源吸引众多用户,回归正常之后,如何留住用户,并进一步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一切都需要团队从用户、产品、服务、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此外,线上内容形式的有限性、盈利问题也是痛点所在。有出版人直言,显然,目前没有任何出版机构能够完全或偏重依赖线上收益。同时,目前出版机构能够提供的内容资源形式集中在电子书、有声书等,音视频、富媒体资源储备相对不足。

差异化有效供给亟待加强

自营平台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此次疫情期间,出版机构自营平台优势得到凸显。略去与合作方沟通、遵循大多数规则、利益考量等因素,利用自营平台,出版机构能够更快速反应布局,也能够更加快速自主地掌握内容资源、活动规则、用户反馈等信息。以文艺出版为例,无论是花城社的“爱花城”APP、百花文艺社的“百花文艺网”等综合性平台,还是新近流行的有声平台、知识店铺等,例如“人文读书声”“译文有声”等,都成为所属社迅速布局线上服务防疫抗疫的主阵地。此次实战之后,出版机构对于自营平台的拓展、升级优化方向也将有更明确认识。

资源配置、差异化内容的有效供给待加强。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从业者直言,面对突发事件,出版机构各自为战,资源分散、合作困难。例如,数字阅读市场中已经上线的防疫内容读物中,存在一定的重复出版现象。出版机构各自为战,无法实现作者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一个“超级传播”的作者和出版物。一方面,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和内容的有效集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出版机构也应在差异化方面做足文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优质内容的有效供给。

数字内容盈利模式受冲击,需探索多方共赢举措。有出版人提到,出版社参与到第三方平台的各类抗“疫”活动中,能为第三方平台带来流量的同时,是否也可以兼顾出版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否扭转出版机构“为他人做嫁衣”的被动局面,将“关系链”升级为“价值链”,实现多方共赢,成为数字出版行业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

在线教育领域要重视与线下资源的匹配联通。随着疫情的发展,原本扮演辅助角色的在线教育将逐渐成为舞台的主角。在不少从业者看来,未来,出版行业发挥纸质教材教辅编写的教师团队优势,开发各类线上富媒体资源内容和培训,或将成为涉足在线教育板块的数字出版机构的发展机遇。同时,在该领域,线上线下内容资源需进一步匹配联通的问题会愈加明显。

加快探索满足线下丰富场景需求的多样产品形式。目前成熟的出版融合产品主要集中在富媒体低龄绘本、教材教辅和个别科普和医疗辅助服务场景中。数字出版机构跨媒体内容资源整合度与丰富的线下使用场景以及传统出版内容体系架构不匹配。出版机构需要进一步探索更为契合线下丰富场景需求的数字资源,优化线上内容生产流程以及优质内容的输出形式,注重一体化设计,组建、培养专业数字化融媒体编辑人才队伍。

●复盘 形势倒逼线上资源优化

编者按为详细了解各出版机构线上战“疫”的举措及内容使用情况,记者采访了十余家不同类型的出版社,邀请线上产品、内容等的负责人、策划人,复盘此次以线上服务助力抗疫的举措和思考,分享各自下一步在线上资源领域的布局计划。

多维度确保内容供给,线上有声内容用户增长明显

■马婕(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

紧急开发,快速上线“同心抗疫接力读书”电子书专题。面对疫情,接力出版社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技术团队,紧急开发“天鹅阅读网”公众号的电子书、有声书阅读平台,上线了“同心抗疫接力读书”专题,提供免费公益阅读。免费资源包括《黑狗哈拉诺亥》《狼谷的孩子》等50余种电子书;《萤火虫女孩》《鄂温克的驼鹿》等百余种百余集有声故事以及图画书、儿童文学、少儿科普、家庭教育等多种类型。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电子版紧急上线。《钟南山:生命的卫士》是“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第二批中的一种,原计划2020年5月纸质书先上市,再推出电子版图书。但在全国抗疫的关键时刻,接力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共同组织,将图书电子版提前上线,免费公益阅读。

多平台携手,为孩子提供公益阅读服务。接力社携手亚马逊、喜马拉雅、掌阅等多平台,上线了大批的免费内容,也为全国妇联在中国妇女网、人民网等平台推出的“特殊时期特别家教”专题栏目——战“疫”读起来免费提供学龄前儿童故事视频,给予大力支持。

利用新媒体平台,为读者做好服务。接力社在春节过后第一时间,就和金波、小雨姐姐、黑鹤等多位儿童文学作家、阅读推广人沟通,利用孩子们都在家的时间,开展线上活动,包括直播、录制视频、音频、微课等等。如在武汉少儿图书馆等分享群里,接力社邀请作家做线上分享会,其中包括“感受医者风骨,汲取成长力量——《钟南山:生命的卫士》图书分享会”。

有声书《金波爷爷给给孩子的100首经典童谣》免费播出。春节期间,接力社推出了携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童谣研究专家金波主编、北京广播电台主持人小雨姐姐一起精心制作的有声书《金波爷爷给孩子的100首经典童谣》。疫情发生后,接力社和金波、小雨姐姐共同商定,将有声书由付费收听改为免费收听。抗疫期间,天鹅阅读网公众号于2月3日上线“同心抗疫接力读书”专题活动,开放有声故事、电子书的免费收听与阅读,1周时间内,访问量达到10万人次。《金波爷爷给孩子的100收经典童谣》有声书于2月15日在天鹅阅读网微信公众号免费首播,上线当天播放量上万次。(下转第3版)  (上接第2版)

形势倒逼线上资源优化

近期,线上有声内容用户量猛增。一方面,亲子类“哄睡”有声故事书受青睐。接力社有声书专辑《小天鹅睡前故事》2019年7月正式上线喜马拉雅平台,免费收听。截至2月10日,累计播放量达到69万次。与3周前相比,播放量翻倍。《钟南山:生命的卫士》电子书自2月18日在13个平台陆续上线,截至3月9日,其电子书总计阅读量近40万人次;精品有声书《金波爷爷给孩子的100首经典童谣》自2月10号在天鹅阅读网等4家平台免费播放,截至3月9号,累计收听量为102万人次;《巴巴爸爸》绘本童话剧3月上线以来,阅读量达到422.5万。另一方面,随书附赠可供扫码收听的有声资源播放量持续增大。“记忆大师”系列、“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小牛顿科学馆”等图书封底附赠免费有声资源,扫描二维码即可免费收听。数据统计,全年播放量约26万,疫情期间,有声资源的用户访问量近8万人次,占总用户量的19.8%。

产业模式从“发布端融合”向“用户端精准”过渡

■钱渊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中心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共克时艰,助力抗疫,华东师大出版社在行动”系列活动,向读者提供的免费线上资源包括一课一练公开课和奥数教程公开课、《一课一练》各学科第二学期预习课、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亲子陪护公开课、科学·艺术公开课、云端博物馆、身心健康公开课等七大板块,内容涵盖学前、K12、教师教育、社科、教育心理等各类读物的多媒体配套资源。2月17日起,华东师大社又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基于“华狮小助手”平台,推出的“华师防疫助学频道”,三个层面共十大板块,重点开展面向教师的助教指导、面向学生的助学支持、面向校长的助力发展的行动方案。

著名教辅图书品牌“一课一练”等K12产品的人气一直很高。此次“助力抗疫”活动新增了“一课一练公开课”“奥数教程公开课”等全新优质教辅资源,访问量数据可观。线上资源较少的学前教育领域,此次也推出了“亲子陪护公开课”吸引大量未注册的新用户,学前的各类图书资源访问量超过了众多原有的图书,使华东师大社获得了庞大的全新用户群体。2月7日,华东师大社还出版了《抗疫期间中小学生及家长心理防护手册》,向全网免费推出电子书,并联合喜马拉雅推出免费语音版,首日访问量突破5万。

华东师大社积极推动出版融合发展,早在2019年春就上线了“智慧树”教育出版云平台,包括对全社的统一在线资源管理、产品发布管理等,为出版融合发展提供平台支撑。疫情之前,华东师大社原计划2020年在“智慧树”教育出版云平台中,开展“用户中心”及“大数据中心”的研发,完成从“发布端融合”到“用户端精准”的产业模式过渡。此次疫情,将这一计划的推进步骤提前了不少,我们将逐步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过渡,深入研发“用户画像”“个性化学习”等技术,力争从“用户端精准”中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

杜绝恶意扒取资源行为 紧急升级系统保卫版权

■刘利(清华大学出版社音像电子与数字出版分社数字教学运营中心主任)

1月28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快速响应各院校教学需求,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为全国各地师生用户开放了“个性化的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库——文泉学堂”,提供免费阅读服务与备授课资源保障服务。2月2日起,清华社联合《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唐诗为镜照汗青》等15种图书作者,推出“品经典,趣答题”一天一本书的线上精品导读公益活动。除了经典导读及免费阅读外,还专门准备了课后“趣问答”活动。

在“文泉学堂”知识库服务开放的高峰阶段,遇到了大量恶意爬虫扒取资源的行为,导致网站状态极不稳定,严重影响读者们的正常阅读。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保障服务器正常运行,社内技术部门加班连轴转对“文泉学堂”进行改造升级。2月4日后,“文泉学堂”恢复注册登录流程,用户需先注册登录后,方可进行免费阅读。同时,“文泉学堂”还采用了防爬虫防火墙、屏蔽不正常访问、限制爬虫网站IP等方式保护自有版权,保证正常阅读服务不受影响。在此次线上抗疫的过程中,清华社技术部门在严峻考验下,顶住压力,快速响应快速解决,磨练了应对突发困难的能力,也借这次机会重新梳理了工作流程,以有效的技术升级保证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针对全国各地开放的知识库活动,是用户增长的爆发点。由于全库免费使用,没有任何收入,但其他未免费开放平台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在活动期间C端销售收入增长200%。

但我们更要注意提升能力,以求更好地抓住这个契机,以更高质量的内容服务更多的用户。产品布局方面,2020年,“文泉学堂”知识库不但可以为清华社本身的用户提供个性化与智能化知识服务,形成新的盈利点,也能作为开放性平台帮助合作版权机构扩大内容资源使用率,对教育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推动作用。未来,知识库将以优质的知识服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共享,并且过内容开发制作得以进一步优化提升。随知识库建设逐渐完善,清华社还将就8个学科方向,不断引入其他出版单位的优质内容资源,提供正版高品质的数字阅读和学习服务。

协同作者两周直播上百场

■李双磊(机械工业出版社营销销售中心副主任)

机械工业出版社发挥文化单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通过全媒体、多平台为读者用户提供各种免费资源和产品。一方面,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号召,为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提供方便,机工教育服务网免费提供3000多种高校教材电子版样章。机工教育服务网上万种电子课件可供注册认证过的教师会员免费下载。另一方面,“机工教育大讲堂”上百种直播微课及专栏视频免费开放,涉及教育、科技、大众生活各个领域。机工社工程科技数字图书馆6000余种电子书阅读权限全网免费开放两周。疫情期间,机工社还协同作者,两周内在多平台同步进行了上百场次的直播,直播通过机工社九州云播平台、官方微博、官方头条号、官方抖音、腾讯直播、天猫、京东、当当、有赞等同步分发。

疫情期间,机工教育服务网目前访客数UV每日过万,浏览量PV每日过10万。其他各平台数据均有较大增长。目前电子书、直播课比较受青睐。“机工教育大讲堂”2月7日开展了一场针对高校教师的主题为“这个春天,我们选择直播教学”的线上直播公开课,1.2万人次高校教师观看了直播。

线上抗疫,我们各线上平台协同联动,在短期内做了很多工作,为用户提供了尽可能丰富的各类线上内容资源。同时,也有很多需要继续改进优化的地方,此次疫情倒逼我们继续优化平台建设、完善线上内容资源,加大数字化建设,对目前的资源和产品也是一个好的宣传契机,同时根据大量用户需求和反馈,出版社将继续完善线上平台和内容资源建设,将数字业务向前推进。

发挥矩阵式融合出版品牌优势

■郭健(四川人民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

四川人民社于2018年组建了“盐道街3号书院”团队,建立了矩阵式融合出版品牌“盐道街3号书院”,主要生产产品包括出版有声出版物、电子阅读产品、音视频产品、主播电台、动画手游、课件教具、电影电视以及文创周边等,已完成121种融合产品,如“金牌解说·共享文创云”(有声文旅覆盖380个景区)、喜马拉雅同名电台(887集音频)、我爱我的祖国(动画、手游、学习平台)、追寻者(纪录电影)、分钟科学(100集科普视频)《欢乐中国节》AR出版产品、人机共同创作的文幻类作品《将逝之诗》、“过节耍成都”之有声旅游护照、会说话的成都文旅扑克牌等。

抗疫期间,“盐道街3号书院”所有电子书免费对读者开放,并授权所有合作的第三方平台电子书全部免费。在2020年,我们将加大线上内容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投入,出版更多读者喜闻乐见,双效益俱佳的融合出版产品。

●声音 线上布局“下手棋”落在何处?

进一步开发线上营销渠道

■安子宁(百花文艺出版社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

除“百花文艺网”(www.baihuawenyi.com)及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宣传平台外,免费开放精品好书和有声读物的阅读权限;百花文艺社旗下各刊编辑密切关注作家创作,在《小说月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湖北作家专稿|灾难激活了我们也许已经淡忘了的潜能与勇气》,在百花文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有声诗朗诵《你是战士》,弘扬歌颂奋斗在抗击疫情这条特殊战线上战士们的英勇行为,受到读者关注。在开放的图书资源中,现实题材力作《海边春秋》、影视热播剧同名小说《推手》《和平饭店》等均受到较多关注。

百花文艺社近年来注重媒体融合发展和线上平台建设,专门成立新媒体中心,搭建了以“百花文艺网”为中心的文学新媒体出版平台。我们将大力做好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开发线上营销渠道。一方面,增加数字版权产品上架数量,多开发重点作品;另一方面,在现有纸质书基础上开发“互联网+”的新媒体形式,积极尝试利用快手、头条、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展线上交流活动,把优质内容更好更广地传播出去。

拓展服务个人的内容产品

■于晓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

抗“疫”期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向公众免费开放了《中国社会科学文库》数据库产品,包含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近1.5万种优质学术电子书资源,同时还向掌阅、亚马逊Kindle、得到等平台提供了《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电子书,该书在各大平台均被较多用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文库》主要面向高校图书馆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读者一般通过机构局域网访问数据库,查阅学术资源。数据库访问量会随着学校的开学放假等周期呈现波状分布。按照常规,春节期间本应该是访问量偏低的,此次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访问后,注册用户数与日访问量均大幅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文库》用户主要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人员及高校在校师生。此次免费开放期间,用户多以试探性访问和休闲阅读为主,阅读方向偏重历史、传统文化以及法律、经济报告等实用性较强的内容。《中国社会科学文库》的内容资源按照碎片化后重组关联的方式进行呈现,引导读者由一个生动的知识点一点点扩展到对一本书的阅读,更符合用户的认知习惯。读者如想深入研究,还可查找同一类主题的相关资源,系统也会向其智能推荐相关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初完成并上线了《中国社会科学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等线上数据库产品。截至2019年底,三大数据库已有600余家机构开通使用,实现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

此次突发事件考验的是出版机构的战略眼光及快速响应能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疫情,我们快速部署与响应,完善了《中国社会科学文库》针对个人用户的功能开发。我们会以此次突发事件为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推进出版社的融合发展战略,树立在线思维,改进传统出版流程,提高数字产品研发的能力。此外,我认为专业出版社还应加大针对个人用户的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力度,比如有声书、知识付费、在线课程等产品。这方面大部分出版机构距离喜马拉雅、得到等互联网平台的差距还较大,应多学习他们的产品研发和市场运营能力。总体来讲,出版机构普遍靠线上内容产品实现大规模盈利还需时日,应该调整机制、练好内功,顺应用户需求变化,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

加大线上内容开发降低依附合作机构

■刘芳念(四川文艺出版社版权部主任)

近期,根据四川文艺社版电子书点击量的数据,《慢读秋雨》《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大地的语言——阿来散文精选集》等名家散文大作的阅读量较高;《局外人:鼠疫》也因为和疫情相似的主题而受到关注;另外情节曲折有阅读快感的推理小说如四川本地推理小说作家松鹰的作品《杏的复仇》《白色迷雾》等受到欢迎。

此次线上抗疫,出版机构对合作平台的依附性较强,线上内容提供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未来需要更积极地开发适应线上平台的优质产品,掌握更多的主动性。此次考验也会促使出版社今后更重视纸质产品的立体开发,以及线上内容的产品开发,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并且要关注互联网出版的发展前沿,对每一类和出版内容相关的新形式、新平台都要给予充分关注,力争尽早进场,而不是在已经充分发展后,才被动地加入其中。

2019年,四川文艺社成立了大声武气工作室,主要围绕着四川文艺社新书,做朗读推荐有声栏目。2020年会有大改版,目前已经推出了新栏目“编辑们的茶话会”,该栏目将以“做出好的节目IP”为追求,跳出单纯为本社图书推广的局限,触及更多话题,包括社会热点话题、出版行业话题等。积累一定经验之后,我们还将尝试把这个栏目视频化,尽力打造流量IP,使其成为有价值的品牌资产。

尝到自营平台“甜头”继续实施全版权战略

■朱凌云(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版权与数字出版总监)

上海译文社提供的电子书,以微信读书为例,《血疫》《枪炮、病菌与钢铁》等于1月28日获抗疫专题推荐,期间《血疫》总阅读人数从3万增长到近10万;《枪炮、病菌与钢铁》总阅读人数从10万增长到13万。亚马逊Kindle自疫情发生后推荐的“病毒防御书单”中,《血疫》《鼠疫》《枪炮、病菌与钢铁》阅读量均达到全站TOP10。此外,这些作品在掌阅、当当、云阅读等平台均有突出表现。同时,上海译文社有声书2周内店铺服务人次增长7456%,收听次数增长了13661%。从1月31日起,“译文有声”还联手《世界时装之苑》杂志在ELLEactive007上首次上线2种有声书《傲慢与偏见》和《地下巴黎》,10天内,近万名听众收听了这2部作品。截至2月10日,译文社的有声书在各大平台上收听量超过30万。

这场战“疫”促使我们加快开发数字产品,同时关注自营平台的建设。一是《血疫》《鼠疫》《枪炮、病菌与钢铁》等电子书由于供货及时、宣传到位,在纸书物流停滞的时段满足了读者阅读的需求;二是2019年上海译文社开设了自营有声书平台“译文有声”,能够在第一时间主动组织抗疫专题,使我们尝到了自营平台的甜头;三是此次线上抗疫也迫使我们更多地采用互联网手段与读者进行互动,考验了线上运营能力,“上海译文”“数字译文”“译文有声”等公众号在此期间多次发推文宣传抗疫活动,平均阅读量在2万左右。

疫情给出版业带来深远影响,尤其在出版形态、内容推广、获客能力方面,必将更加走向数字化、互联网化。然而,专业出版单位提供优质内容资源的本质不会改变。译文社在未来的工作中仍会继续承担社会责任,也会坚定不移实施全版权战略,做到纸、电、声一体化,服务好有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除此之外,随着自营平台的上线运营,我们还会在教育领域有所尝试,努力尝试开发多年龄段的外语学习课程。

探索“音乐+人工智能”的线上教育内容

■陈崇正(花城出版社《花城》编辑部副主任、爱花城文学平台总监)

花城出版社在“爱花城”APP上以免费阅读的形式推出了2000~2018年共19年的《花城》杂志电子版,以及花城社品牌图书电子书。电子书暂定开放时间为1个月。此外,“爱花城”APP上“花城听说”频道沉淀了许多语音好课。“爱花城”是一个小而美的APP,目前注册用户为13万,其中2200多人为认证作者。除《花城》杂志电子版和花城版好书之外,我们还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将花城版的音乐教材也上线供学生免费下载。同时,花城社新媒体也积极参与疫情响应,诞生了10万+的推文。

危机蕴含着机会。这样的免费馈赠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流量,让更多的人知道“爱花城”平台。长远来看,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使用这个产品,“爱花城”近期也会有一次重要的迭代。2020年,除了继续完善“爱花城”的各项功能和内容建设之外,我们希望在线上教育课程方面有一些新的推进,也在探索“音乐+人工智能”的模式,利用花城社在音乐教材方面的优势,开发一款艺术测评的产品“花城艺测”,该产品目前已经进入公测阶段。(下转第6版)  (上接第3版)

北大社还原知识本质搭建联结平台

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北京大学出版社依托自身的“北大博雅讲坛”APP平台,免费开放了一批优质内容资源,其中包括林毅夫、陈来、朱良志等100余位北京大学等高校知名教授的独家精品讲座视频;受读者喜爱的《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人间词话七讲》等2000余种精品电子书限时免费阅读。同时,还上线了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联合制作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心理应对”视频课程专题。据悉,该平台免费开放相关内容资源后,用户数增长明显,资源日播放量达1万次。

“北大博雅讲坛”是北大社响应国家“书香社会、全民阅读”的号召,依托北京大学及北大社深厚的学术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丰富的学者资源和图书资源倾力打造的品牌化、系列化名家讲座文化活动创新知识服务平台。该平台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给予读者最大的知识传授和阅读指导。

2019年11月,“北大博雅讲坛”APP上线,旨在为线上线下读者提供互动、高端、共享、可视的优质文化体验服务,为知识的互联互通提供无限可能。这也使“北大博雅讲坛”品牌跃升至新高度。在“北大博雅讲坛”APP上不仅可以线上线下第一时间目睹名家风采,还可通过回看再加工的视频课程把握思想精华。策划团队希望为读者还原知识本质,提供线上线下联动,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全民阅读推广的模式。

北大社市场运营中心主任王林冲表示,搭建“北大博雅讲坛”APP平台的目的是想通过直播高质量讲座的方式,将作者、读者、实体书店等连接起来,更好地提供文化服务。北大社在人文社科学术出版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积累了丰富的作者资源,而实体书店特别是中小书店汇聚了社群读者,他们需要经过筛选呈现出来的优质内容。因此,“北大博雅讲坛”APP的侧重点不仅面向C端还面向B端。搭建平台将北大社甚至更多机构的优质内容资源,与实体书店特别是中小型书店连接,服务更多的读者大众,营造更好的学习与教育环境。

王林冲强调,“北大博雅讲坛”APP项目的关键词是连接和知识服务,而非知识付费。他还表示,团队的初衷并非单纯输出北大社的图书等内容,而是搭建平台。因此,会拓展与更多出版机构在内容方面的合作。“与其他出版机构自建平台相比,‘北大博雅讲坛’会优选邀请权威作者,把真正好的内容放上去。”对于将直播作为“北大博雅讲坛”APP的重点设计,王林冲及团队的观点是,希望不要过度包装、过度营销、过度策划内容,给读者输出真实的内容,还原内容的本质、作者的本真。

谈及疫情对出版机构线上布局的影响,王林冲认为:“主要表现在优化内部的组织架构和团队的专业化建设以及优质内容的筛选、策划、制作等方面。阅读消费方式的改变短期内会使线上爆发式增长,长远来看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未来更多的是场景化体验。疫情带来的挑战,更多是观念的变化。”

疫情期间的免费措施会给线上平台带来用户增长。那么,疫情过后如何留住这些用户?王林冲的回答是:“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新形势,将我们的内容做得精细一些,不断地增加新产品、新服务,把优质内容循环起来,让用户汲取更好的营养,深刻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张聪)

电子工业社加大教育产品研发力度推动产品更新升级

近期,围绕线上抗疫,电子工业出版社免费开放了旗下“悦”系列知识库产品,并通过教育板块华信教育资源网和华信SPOC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大量免费资源和服务。

其中,“悦”系列知识服务产品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的知识服务产品系列品牌,依托电子工业社优质数字内容资源开发建设的,由悦读、悦学、悦知、悦智四个产品板块组成。其中“悦读”是电子书在线阅读系统,包含2万余种电子书;“悦学”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包含100余门课程资源,辅助学生在家学习,响应教育部“停学不停课”号召;“悦知”(E知元)是电子技术类知识库系统,包含电子技术领域4000余项标准、3万余篇论文、600多个典型电路设计包;“悦智”是智能制造知识服务系统,包含智能制造领域特色资源。“悦”系列知识库产品主要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等B端用户。截至2019年12月,“悦读”“悦学”“悦知”3款产品已经在全国有270余家试用机构;“悦智”发布于2019年10月。免费开放后,访问量和阅读量大幅提高,自1月31日~2月29日,“悦”系列知识服务产品浏览量达1485.24万次,阅读量631余万次。其中,“悦读”系统阅读量约622万次,新增用户超3万,阅读量超1万的图书70余种。

华信教育资源网提供约3000种图书浏览、样书申请、资源下载等服务,华信SPOC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供师生使用的200余门在线精品课程及供教师使用的1000多门SPOC教学课程服务。2个网站2月3日后浏览量骤增,其中华信SPOC每天注册人数增加20%以上。

对于此次疫情对出版机构线上内容供应能力的考验,该社华信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肖博爱表示,各出版社很早就在线上布局相关内容,出于读者积累多年的阅读及学习习惯,线上远远落后于线下内容产品规模,此次疫情使师生囿于实际情况限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线上阅读学习,将会潜移默化改变其原有习惯,同时促进出版社加强对读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内容提供方式,也将给出版社带来新的机遇。出版社会加大线上资源、线上内容、产品形式,以及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方面的投入和布局,让出版社产品更加符合读者需求,也是出版社新一轮在线上及线上线下提供混合式内容服务发力的好机遇。

下一步,电子工业社教育板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将会加大投入,加大教育产品研发力度,可能将原来积累的个别“点式突破”成为“面式发力”乃至谋求规模式的布局。电子工业社融合发展部副主任王德胜也透露,2020年将继续完善“悦”系列产品的资源更新和技术维护升级;为更适应用户需求,推动悦读悦学手机版正式上线发布。

上海交大社充分利用学术领域优势提升线上线下内容匹配度

为满足疫情期间的用户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结合自行开发的数字资源平台“慕知悦读”和“交小星”APP、“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交大教学出版资源”微信公众号做内容推广。“慕知悦读”是由该社重点打造,围绕自身海量资源进行内容聚合的平台,以电子图书、有声读物、语言点读、视频微课为主要形式切入点,以理工医学、社科人文、外语学习为主要内容切入点,将上海交大社的优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开发,为用户提供丰富而多样的知识。“交小星”是在“慕知悦读”运营中针对出版社教育资源开发的垂直板块,2019年7月投入开发,2019年9月正式对位推广,主打“交大之星”和“星级训练”等重点品牌资源,受众群体为K12用户。

“慕知悦读”平台,1月29日起至2月底,首批免费开放全场300多种电子书资源,包含经管、社科、人文、理工、教育等不同领域。据悉,开放当日,“慕知悦读”APP的下载量、阅读量就达到平日的10倍以上。同时,该社免费提供一批有声书和音视频资源,如新高考英语解读等公益课、英语中高级口译音频、剪纸课、“小拖鞋奇遇记”等趣味音频等。为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上海交大社在“慕知悦读”APP上开辟了“停课不停学”教学电子版专栏,免费推出出版社本版教材和教辅的电子书以及部分教学配套资源,服务高校师生,提高在线教学质量。首批资源预计2月20日前统一上线,共包含62种电子书及其配套的有声点读和教学PPT等内容。目前,根据开学需要和疫情防控情况,暂定该专栏内各类资源将免费开放至今年4月底。

此外,该社还在春节期间上线了优质的视频微课,主要以“交大之星”和“星级训练”品牌系列图书为基础,提供线上增值服务课程。目前课程类别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作文等不同类别。在这些课程中,“小古文系列视频微课”“小学数学应用题系列”以及“初中英语星级训练系列”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以“走进小古文·阅读与训练”为例,策划团队邀请名师,结合G1~G6年级教材,精心选择了30个小主题,对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内容实用性强,学生使用率较高。

据“慕知悦读”等产品的策划部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相关人员介绍,“慕知悦读”和“交小星”APP在面对用户时,是两个不同的平台,但在后台管理上,共用一个平台。自2020年1月29日开展免费活动至今,用户数增加约5.6万人,增幅163.9%。

此次考验也让出版社看到,在线教育领域学校、老师和学生对于各类教学资源使用的迫切需求,这类资源不仅仅包含单纯的电子化教材,还包含PPT、音视频等各类形式的教学辅助资源。未来,如何利用出版社自建平台,做好线上线下教材教辅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如何通过优化实现纸质教材和数字化教材教辅的配套使用,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据悉,除了电子书、音视频之外,上海交大社的线上资源开发还包括点读书、词卡和题库等多种形式,如《趣图巧记小学英语1000词》点读书、“交小星”品牌教辅系列等。相关人员表示,上海交大社会充分利用自身在学术领域的优势,做好教材教辅资源的线上开发。(张聪)

●个案 追求专精新找准突破口

注重资源一体化设计强化资源后期服务与用户分析

■张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

为服务线上抗疫,凸显社会责任担当,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从五个方面发力,提供资源+平台一体化服务。

一是向武汉疫区学员免费提供课程。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依托“开放云书院”平台免费向武汉电大学员提供10多个学科、150多个专业的近500种数字教材,以及3000多种视频、音频、题库等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阅读与学习支持服务。

二是免费提供在线课程与服务。通过“荟学习”平台向院校及培训机构师生提供在线课程与服务,通过“荟学习直播通”SPOC专属平台+课程资源+直播通一体化定制服务,全方位服务与支持院校机构线上教学,帮助全国师生搭建“空中课堂”,实现“停课不停学”。

三是免费提供防疫知识系列课程。遴选出1万余分钟精品视频资源,整合为防疫知识系列课程,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其中,“知识抗疫——国开出版传媒集团优质国家出版基金”专题,遴选历年来获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的音视频出版物,内容涵盖安全、生物、制造、航空等多个领域,资源总计约600集、1.6万余分钟。

四是制作心理疏导微视频在多平台播出。期间,集团音像事业部邀请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胡佩诚、北京大学医学部讲师苏英,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教授张莉3位专家,围绕“疫情期间的心理问题分析与疏导”“疫情期间的自我心理防范方法”“疫情后的心理重建”3个主题,录制了13个微视频,在学习强国、爱奇艺、哔哩哔哩等多平台播出。

五是录制“开学防疫第一课”为开学做准备。集团音像社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邀请该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和传染病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冯录召,针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科学、正确地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并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控,录制了“开学防疫第一课”课程。

“知识抗疫系列”“出版基金系列”“心理防疫微课系列”“开学第一课”等产品,都是通过“荟学习”平台承载。该平台给各高校、职业院校以及培训机构在疫情期间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支持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院校及培训机构师生提供在线课程与服务。而“荟学习”直播则通过SPOC专属平台+课程资源+直播通一体化定制服务,全方位服务与支持院校机构线上教学”。在“荟学习”平台上,还汇集了国家开放大学的海量优质课程资源和出版集团的优质音像、数字化资源。

不到半个月,就有26家院校或机构与24名个人就“荟学习SPOC”平台的资源与服务与集团进行了联系和对接;24家院校机构确定与“荟学习直播通”平台合作意向。“疫情之下的心理与健康”系列微课在学习强国、爱奇艺、哔哩哔哩、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新媒体投放之后,1周左右播量达16万次。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现拥有多种出版资质,图书、音像、数字、期刊,未来的内容出版从形式上肯定会突破载体的限制,跨媒体、多媒体将是出版常态。我们在线上内容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总体思路是,第一,依然要以优质内容为核心;第二,将更加注重形式创新,根据内容和需求确定媒体;第三,通过资源的一体化设计,实现媒体互补;第四,强化资源的后期服务与用户分析,形成出版闭环。

提前运行3.0版电子书屋实战演练提升用户活跃度

■王胤鑫(中国工人出版社职工书屋办公室副主任)

1月27日,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发出《关于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倡议书》。为响应倡议,在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中国工人出版社即刻着手策划“抗击疫情与书同行”——全国工会电子职工书屋阅读平台的免费阅读活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部署指导、工人社主办的全国工会电子职工书屋是工会系统的数字阅读平台,目前已覆盖阅读网站、PC客户端、移动端APP、微信端、数字阅读触屏等软硬件终端。

通过与资源提供商协调沟通,在原有阅读资源基础上,团队决定将其中1.5万种资源免费开放给大众,并于第一时间开设了抗“疫”阅读专区,上线最新的抗“疫”书籍,重点推荐了疫情、卫生、心理、健康、休闲等各类型的资源。在不影响各级工会组织抗击疫情具体工作的情况下,还在网上直接面向职工网友开展了“抗击疫情,防控有我”的系列征集活动,征集素材涵盖图文、寄语、音视频、朗诵征集等。此外,工人社第一时间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职工防护知识50问》图书和音频版,在电子职工书屋上线的同时,也向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免费提供。读本出版后,工人社还通过职工书屋向全国参与抗疫的一线企业职工、湖北武汉境内的志愿者免费配送了2.6万册。

疫情突如其来,需要及时反应,快速应对。复盘电子职工书屋抗疫举措的筹备过程,工人社于1月21日便就搭建疫情期间免费阅读平台进行初步探讨;1月22日即春节假期前夕,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并立即作出部署。

一是实施方案的拟定、可行性分析。就免费阅读活动来说,按照电子职工书屋原有的模式,通常需要通过工会向职工开放阅读权限,于是工人社首先想到的是向抗击疫情一线的重点单位、向疫情重灾区赠送一批阅读账号,向抗击疫情一线的职工队伍提供免费阅读服务。但就当时状况看,当务之急是面向那些宅在家中的大众读者开放阅读权限。于是,工人社进而考虑了三种方案,一是针对湖北地区开放所有产品端的所有资源,二是面向全国开放微信端的所有资源,三是所有产品端面向全国开放部分资源。最终决定将免费阅读范围定为全国,确定电子职工书屋所有产品端开设抗疫频道并向所有用户开放阅读权限。

二是开展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过程。资源数量、推广模式、技术维护运营……免费阅读活动对工人社提出多方面的挑战。电子职工书屋提供的不仅是工人社自有的资源,更多内容来自各个版权方。工人社第一时间联系了40多家版权提供方,最终得到的可开放资源数为1.5万种。其次,所有产品端同步开放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更好,并且也能借助此次活动提高电子职工书屋的品牌影响力。当然,技术上可实现也是最基础最必要的方面。疫情之前,电子职工书屋刚完成3.0版本的全新改版升级,增加了普通用户的注册渠道、支持页面的灵活可配置等,能更好地支持平台的运营工作,恰好为此次活动打下了功能基础。原本计划在年后开始运用的新版设计,碰上疫情,不得不提前开始。

免费阅读活动进行中,用户资源和原创内容的拓展运用也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新开发的活动功能作为电子书屋的拓展模块首次运用。去年职工书屋开展了大量线下活动,比如70场“与共和国同行”主题阅读活动,而今年工人社着力开展线上活动,也正好应了当下情势。免费活动上线后,工人社立即着手“抗击疫情防控有我”主题系列活动的设计与上线,包括“非常时期劳动者故事”征文、“为你读诗助力抗疫”诗朗诵征集等。由于该功能未正式使用过,工人社在策划的同时紧急召集了仍处在假期的开发团队,连续几日沟通、调试后,上线发布了五大征集活动,很快获得近万人的关注和参与。

虽然针对疫情开展的活动本意并不是为“拉新”,我们也不会因此改变电子职工书屋的定位和初心,但确实为工人社在提高用户活跃度设计的基础上,提供了一次实战机会。通过复盘,工人社得到了一些启发,例如什么样的资源更受大众欢迎;总结了一些不足,如公益活动宣传不够有力;也收获了宝贵“战斗”经验,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对下一步线上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总的来说,出版机构针对这次疫情出版的内容仍然是基于传统的编辑方式,再进行数字化加工,最后借助其他线上渠道发布。关于编辑能够通过数字化工具直接编辑生成内容并通过自身的线上渠道进行发布的设想已经有很多年,出版机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布局。或许实现这样的方式以后,遇到一些特殊情时,我们能提供的内容会更加迅速和多样化。

下一步,线上内容方面,工人社电子职工书屋在图书、期刊、有声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增加视频类型的资源。产品方面,工人社电子职工书屋今年将会把重点放在项目的运用和平台本身的运营上。一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加强内容的运营。一方面让更多内容被用户获取,一方面根据用户喜好指导内容采购甚至是内容生产。二是加强活动运营,大力开展线上活动,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同时也加强职工书屋作为宣传文化阵地的作用发挥。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