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四答书法是什么

近年来,书法艺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青少年的书法培训方兴未艾。但是冷静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培训机构更多关注经济利益,对书匠式技法的训练远远多于对人格塑造的培养。要改变这种局面,除提高培训者的认知和修养外,更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恢复书法教育传统,带动其真正复兴,使书法教育进入良性循环之中。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学习书法的意义,自觉将书法艺术融入生活、融入人生。那么,书法到底是什么呢?

书法即人

书法是源自心灵的艺术,是书写者个人心性与学养的外现,此即古人常说的“书如其人”。书法的点画形态与书写者的个人气质、天性、文化修养、审美趋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作品可以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色彩。除非是特意仿冒作伪,世界上几乎找不到两个笔迹特征完全相同的人。天性的不同,决定了书法风格气韵的不同。北方黄河流域民风质朴淳厚,传世书法也多质朴厚重、雄健豪放,尽管时有粗糙之弊,但蕴含于点画中的刚健雄浑常为南方书家所不及。

江南民风温和儒雅,传世书法也多温润轻柔。中国书法在个性风格不相同时,又因中国南北方人体质、气质的不同而表现出强烈的地域风格。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东晋南朝门阀士族书家之所以成为千古楷模,除了自身的开创之功,更重要的是其淡泊清远、超然尘外的美学追求,以及由此形成的清润雅健的书法品格。这种书法品格是其人格修为的外现。

书法即情

书写者的情感通过笔端流注纸上,溢出字面,感动人心。颜之推说“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这“千里面目”便是见字如面的深厚情感与千里相思。书法传达着书写者内心情感的丰富多变。我们能够在《泰山石刻》中感受秦始皇的志满意得;在《丧乱帖》中感受王羲之对中原故土、祖先坟茔的眷恋与不舍;在《祭侄文稿》中感受颜真卿对“安史之乱”中丧亡亲人的怀念和满腔悲愤;在《黄州寒食诗帖》中感受苏轼贬官黄州、清寂孤苦的无奈;从黄庭坚《松风阁诗》《李白忆旧游诗》等草书可以想见其胸中郁勃之气的喷发;从赵孟頫的诗歌与书札中可以感受亡国之臣的无奈与消沉·······没有情感、不能感动他人的书法是寡然无味的。孙过庭说,书法的书写应是书法家“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可见,书法作品是书家情感的体现。

微信图片_20201102151359

西周 《史墙盘》 拓本 宝鸡市博物馆藏

书法即史

我们今天看到的前代书法,只是数千年中国历史中前人遗留给我们的部分历史遗迹。今天我们视为艺术的作品,当年绝大多数不过是古人为事而作、为情而作的遗留。在这些遗留中,我们不仅能窥见古人生活的脉络与实际,更能补充历代史料记载的不足,让我们在数千年后能够部分还原和感受古人的日常生活,最大限度地贴近古人的心灵。

所以,每一篇商周金文,史料价值都可以与传世的一篇《尚书》媲美。《史墙盘》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美绝伦的篆书,还让我们知道殷商后裔在周代怎样与周部族融为一体,最终演化出华夏部族;《石鼓文》不仅为我们描述了秦国国君的狩猎场面,还使我们知道当时所流行的诗歌依然以四言为主,且秦地的民风依然像周代一样剽悍绝伦;《颜勤礼碑》记录了琅琊颜氏从西晋至唐代诗书世家延续数百年的家族荣耀。晋唐书札虽多小品,却可以有效补充正史传记的不足。苏东坡、黄庭坚等的书札都是宋代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生动反映。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的王铎等人的书札,更能有效补充正史史料的不足。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书法史上数不胜数。

微信图片_20201102151452

唐 欧阳询 《卜商帖》 纸本墨迹 故宫博物院藏

书法即文化

在宏大渊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书法艺术虽然只是其中的一条小溪,却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溪流。它既是先贤文化创造与传承的承载者,又自成体系,为我们展现出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数千年流传至今的数以万计的书法作品,向我们全方位展示着中国古人乃至今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记事到史籍,从诗歌到散文,从尺牍到公文,从碑刻到法帖,从题记到楹联,从书稿到抄本,从世俗生活到精神生活,从学术到思想,从艺术到宗教,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中国人数千年的喜怒哀乐全都蕴藏其中。中国文化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仅仅将书法当作写字的技巧就不足以言书法。对书法的练习与研究,更是体验中国文化独有的美学与艺术、窥见中国文化大千世界的最佳途径。

微信图片_20201102151458

唐颜真卿《颜勤礼碑》拓本(局部)

因此,书法教育所需要的不是现实的功利,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学习,是主动站在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担负起以美育人的责任。书法教育真正需要的是热爱中国文化艺术、矢志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的情怀。如果没有这样的情怀与高度,也就不会有现实生活中对书法教育真正有效的推进与普及。

责任编辑:陈晓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