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运河、漕运研究中的“干将莫邪”

读张强《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

图片1

张强 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1年1月

与中国古代和西方人文社会学科学者“眼观六路”不同,当代中国的学者专业意识极强,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专业,就是道路九曲,千万艰辛,也要从满头青丝“专业”到白头。张强先生在这方面颇有些“复古”和“西化”。张强兄学的是文学,“正业”也是研究先秦两汉文学,而且有建有树,著有《司马迁与宗教神话》《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宇宙的寂寞——扬雄传》《世俗历史的真实写照——说明清小说》。但他似乎觉得仅中国古代文学,安放不下他丰富的思考,于是,便渐渐“不务正业”,推倒了那堵专业之墙,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学术领域,相继出版了《人与自然的对话》《僧肇大师传》。早先,曾听他说,他要“改正归邪”,研究运河漕运,我还将信将疑。今年年初,我“微信”视话询问他的病情;他有些吃力但又有些兴奋地告诉我,他的运河漕运研究要出版了。我没有怀疑,但以为是一本。不久便收到了他寄来《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煌煌五大册,270余万字,让我惊讶了半天。因为这些年,他一直在接受病魔的挑战,甚至连手已不能写字。

我也有点张强兄不受“正业”束缚的意识,研究过楚辞,先秦六朝文化,后又转到中国文学谱系学、文学身份理论研究,但都还没有离开文学。但我运河、漕运的知识,都是从几道古代的诗歌和电视片中得来,少得令人可怜。张兄嘱我为他的这大著写个书评,我便找了几本这方面研究的书,才知道运河、漕运的研究也很有“热度”。张兄原本不是运河与漕运研究的专门家,他的运河与漕运研究也不是“处女地”的开垦。虽说这不是填补空白,但他的研究不仅能和运河与漕运研究专门家媲美,甚至其中的一些风景更胜一筹。

中国古代的诗人说到运河,也有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二)目光独到,说“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但李商隐的《隋宫》、许浑《汴河亭》等,大都“尽道隋亡为此河”。当今学者写运河史的著作有,写明代、清代漕运的也有。他们虽不像李商隐的、许浑眼睛尽是隋炀帝的“春风举国裁宫锦”和“三千宫女下龙舟”的淫逸艳笑,但说运河的只关“河”的历史,却对“运”避而不谈;说漕运的墨迹所及,不外是“运”的风帆竞发。文学的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哲学等人文学科,关注各方的“关系”。张强兄从文学研究转而迈入运河、漕运研究苑囿,也将文学注重“关系”研究的方法注入《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打破了原有运河、漕运研究的疆界;不仅墨染“河”流,也笔落“运”迹;在研究中将“运”与“河”联姻,既展现了运河的源流,也描绘出了漕运的广阔历史。但作者的目光并没有止于此。一般的运河、漕运研究之作,更多的只涉及运河、漕运本身,难以看到隐藏在这本身后面的深层原因。但若是顺着该书作者的笔墨,我们却可以发现运河、漕运连接着历代政治的兴衰、经济起落、城市的建设与商业、甚至军事关隘攻防。将运河历代热衷于运河开挖的各方面的深层原因,将中国古代人民对“水”之“利”运用的聪明才智尽情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同时,叫读者眼中呈现的不仅是运河河水的波澜,听到的不仅仅是漕运船队的号子;而且还可以寻绎到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轨迹,为中国历史其他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另一角度的参考。

《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虽没有名之为“史”,但却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古代运河与漕运的来龙去脉的清晰脉络。学界一般认为,运河开凿历始于战国早期邗沟、江南段(古运河无锡段)。《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根据《史记·河渠书》及《尚书·禹贡》,将运河、漕运的历史推向夏代。虽然夏代存在与否,历史、考古学界的文字官司打得不亦乐乎,但距今6000年的良渚文化发掘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遗址, 已经兼具防洪、航运、灌溉的综合功能。夏代正当良渚文化晚期。故该书将运河、漕运的历史推向夏代,是有不可证伪的考古依据的。中国古代对水利的总方针,是“凿渠借水”,即人工开凿渠道,连通自然水系,实现灌溉、漕运之利。对贯穿我国各朝各代的运河开凿和漕运的发展,作者以翔实的考辨为工具,通过对先秦各诸侯国和后代运河开挖时间断限的清理,呈现了先秦时期各诸侯国运河和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漕运的“凿渠借水”而四通八达的清晰面貌。更为值得注目的,是他疏浚了运河学术史上淤塞先秦至隋运河航道间的淤泥,使春秋时期凿通的鸿沟、战国开挖的邗沟、郑国渠、汉代的漕渠和白渠、建安时期曹操在黄河以北开挖数条运河与吴古故水道、丹徒水道,与隋文帝、炀帝时开凿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等贯为一体,展现南北大运河形成的清晰脉络。在将隋代运河开挖起始时间前移至隋文帝的同时,说明历代统治者都有着一颗水“利”之心,将历史上一些文人涂在隋炀帝身上的污垢洗刷一净。

张强兄的学术研究由“正”入“副”,将“正业”的研究方法用于“副业”的研究之中,使其在中国古代运河、漕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佩服他的这“不务正业”的开拓精神,更佩服他二十年苦心经营,磨出《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这一“剑”的顽强毅力。尤其是他在近几年病重期间,“化病痛为力量”,在手不能写字的艰难困境中,坚持完成《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这一巨著。在祝张强兄早日战胜病魔的同时,我也希望更多读者见识一下他的《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这不仅是因为对张强兄敬佩,更因为他磨出这一“剑”不是一般的铜剑、铁剑,而是运河、漕运研究中的“干将莫邪”。

责任编辑:陈晓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