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嘉宾为《中国农民城》揭幕
《中国农民城》书影
1月25日,记录温州龙港发展历程、书写共同富裕浙江样板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城》新书首发活动在杭州举行。该书以中国第一个“镇改市”——龙港的发展为主线,全面讲述了龙港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小渔村发展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真实历史。
揭秘龙港小渔村到农民城的发展历程
龙港最了不起之处是在没被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情况下,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和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独辟蹊径,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城建史上的奇迹——农民集资建城。而这座“城”也改变了几十万农民的命运。
1983年10月设镇时,龙港仅有5个小渔村、一片滩涂。没有国家投资,镇党委、镇政府便动员农民集资建城。数千户饿过肚子、讨过饭的农民怀着“城市梦”聚集龙港,创造了震惊全国的“龙港速度”,5年步入强镇,35年撤镇设市。
2019年,龙港市正式设立。龙港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农民城、农民城到超级大镇、超级大镇到县级市的三大跨越,区域面积从4.1平方公里扩至183.99平方公里,下辖区域由5个小渔村发展到73个行政村、30个社区,人口从6000人增长到38.87万人。2018年,龙港的地区生产总值就已达300亿元,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镇第十七。
龙港的成绩让人感慨,它是怎么由一片滩涂、几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未来无限可期的现代城市的?答案都在朱晓军的这部作品中。
《中国农民城》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出版。全书有三个特点:一是题材宏大,主题性强。本书不仅讲述龙港的发展史,更向读者呈现了一份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报告,一种推进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浙江探索。二是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龙港了不起之处,在于农民集资建城。作者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观照龙港人的生活、命运和情感,展现了他们艰苦奋斗、改变命运的创业史,表达了他们的心愿、心情与心声。三是彰显了敢闯敢试、勇于改革的时代精神。该书全面、深入地记述了龙港改革发展的整个历程和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在扎实采访和史料研究基础上,详细描写了几代建设者筚路蓝缕的求索,一届又一届省、市、县领导对改革的支持,以及龙港人锐意进取、华丽蝶变的精神面貌和拼搏历程。
提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浙江样板
《中国农民城》作者朱晓军是新浙江人,对浙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浙江每天发生的喜人变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深入的采访。在朱晓军看来,本书的写作不仅填补了空白,也具有紧迫性和抢救性。距离龙港集资建城已过去近40年,亲历者大多已经七八十岁,有的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有的已经过世。再过些年,随着这批人的老去,大量历史事实和生动的细节、情节将无法获知,再想写出这么一部作品难度更大。
面对百万字的采访资料、难懂的方言、疫情来袭等诸多挑战,朱晓军迎难而上,为了反映龙港建城、实现共同富裕的奇迹,先后对书稿进行了4次修改。“这是我写作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次创作,但是我觉得非常值得。”他这样总结。
作为一个在20年前就初步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城市,龙港为中国城市化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浙江路径与经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实践样板。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叶国斌表示,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中,浙江出版应主动作为,及时反映精彩现实。《中国农民城》是其中的精品之一,为“浙江的上海”“温州的深圳”——龙港讴歌立传,是浙江出版人的职责。书中展现的龙港的成功原因有三:一、改革开放政策是龙港成功的春风。二、人民首创精神是龙港成功的基石,浙江精神则是关键密码。三、政府的引导是龙港成功的保证,尤其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据悉,《中国农民城》已在全国线上、线下书店正式上架,由本作品改编的32集电视剧将由中央党校大有影业影视中心以及莱可传媒联合出品,由著名编剧袁克平(电视剧《大江大河》编剧)担任总编审。
领导专家发言
《中国农民城》新书首发活动现场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李敬泽
《中国农民城》是大家一直期待的一部书。从《中国农民城》里,不仅能看到温州龙港的巨大变化,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我们的人民中、在我们的农民中所焕发、迸发的那样一种巨大的创造历史的激情和力量。
我们能够在《中国农民城》中非常鲜明地感受到一种历史主动精神、一种创造历史的强大力量。在中国的大地上,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干部和农民身上都蕴藏着那样一种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这部书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是它非常生动、非常具体。我们有宏大的时代主题,但是能不能把这个宏大的时代主题落到非常具体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心灵、行动中,其实是对文学、对作家的很重要的根本考验。在这本书中,我们通过一个个的个体,通过书写他们的命运和心灵,看到了历史,看到了大势。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农民城》是一部具有相当强文学力量的作品。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丁晓原
这部《中国农民城》书写的就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的精彩篇章、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人民创造的气象恢宏的传奇史诗。
《中国农民城》彰显了朱晓军报告文学一以贯之的品格和风格,这就是扎实、厚实、诚实、真实及物而又不乏形象生动。作品虽然题为《中国农民城》,但作者不是简单地进行有关城市建城史的叙事,而是以人为本,着眼于奇迹与奇人之间特殊的互动,致力于传奇中的奇人和奇人传奇的深挖和透视,以具体的故事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再现了一代龙港人筚路蓝缕、开创大业的感人形象和崇高精神。作品具有饱满的内在文学性,是一部报告与文学兼备的优秀纪实之作。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黄志坚
在刚刚庆祝完建党百年、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之际,《中国农民城》这部记录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首个“镇改市”龙港发展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的出版,有着特别的意义。作为一个在20年前就初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城市,龙港的成功为中国的城市化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浙江的路径和经验,很值得研究与宣传。
作者朱晓军的作品一直在关注现实、关注民生,他用扎实的文笔,为我们全景式地描述了龙港由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农民第一城的真实历史,解密性地揭示了背后的奇人奇事。在《中国农民城》中,朱晓军精准抓住了“农民集资建城”“人民城市人民建”等改革奇迹,在扎实的采访和史料研究基础上,描写了几代建设者的求索、几代各级领导对改革的支持,描写了龙港人锐意进取的拼搏历程。
《中国农民城》是一部努力以文学来记录时代的作品,是一部为我们伟大时代鼓与呼的作品。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李杲
《中国农民城》以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第一个“镇改市”龙港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全面呈现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从无到有、由大变强背后的真实故事,为基层人民的奋斗留下了真实和凝重的记录。对这本书,我有几点比较深的体会。
一是这本书题材宏大、主题性强。以一个小渔村为切口,讲述的既是龙港的发展变化史,更向读者呈现了推进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浙江样板,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探索。
二是生动鲜活、现实性强。这本书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观照龙港人的生活、命运和情感,以生动质朴的笔触展现了龙港人艰苦奋斗、改变命运的创业史和创新史,表达了他们的心愿、心情和心声。
三是彰显精神,启发性强。作者在扎实深入采访和史料研究的基础上,描绘了几代建设者筚路蓝缕的时代历程,展现了龙港人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对于今天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农民城》一书的出版,彰显了浙江文艺工作者书写记录人民伟大实践、时代发展进步的满腔热忱,展现了浙江出版工作者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责任担当。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鲍洪俊
龙港是浙江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浙江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浙江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缩影。龙港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从1983年建镇到2019年撤镇建市,龙港成就了辉煌。一个镇就有这么多值得书写的动人故事,浙江广阔的大地又蕴藏着多少文化富矿?我觉得对此可以有无限期待。
《中国农民城》这本书,是对中国农民的歌颂,是对浙江的歌颂,也是对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和共同富裕的歌颂。一本书的产生,的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它的必然就在于我们如今身处新时代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时刻,浙江也到了能够生产精品、创作精品的时候。我相信这本《中国农民城》只是浙江出版的一个开始,希望从这本书开始,浙江人要让我们的作品无愧于这片土地,为浙江建设文化高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臧军
这本书好在哪里?一是题材好,且只有浙江有,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二是作者好,作者具有务实精神,同时在文学界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获得过鲁迅文学奖。三是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基础好、内容好,内容真实,人物塑造也非常生动。
这部作品是献礼党的二十大的重要作品,是展示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和高水平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文学作品,是讴歌共同富裕、讴歌浙江精神、讴歌时代精神的代表作。本书的问世得到了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的报道,成了爆款。希望通过媒体的大力推介,让更多读者认识这本书、阅读这本书。希望这本书能更好地把浙江的一些好的经验推广到更多地方,把浙江“重要窗口”的金名片擦得更亮。我相信,在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各家新闻媒体的努力下,加上作者朱晓军本身的知名度,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浙江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一部闪亮作品。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臧永清
《中国农民城》从选题确定,到朱晓军开始采访、调研、写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几百万字的采访资料、方言的困扰、疫情来袭等,对朱晓军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所以特别感谢他用扎实的文笔、认真审慎的态度完成了这么一部厚重的作品。
2019年,龙港撤镇设市,成为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第一个“镇改市”,让全国为之瞩目。龙港已经成为共同富裕的示范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行政体制改革、城市治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中国小城镇综合改革提供了浙江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本书的主人公正是一群创造历史、改写历史的基层奋斗者和改革者。老书记陈定模、陈智慧、杨晓霞、杨恩柱等,每个人物都是用生命和梦想书写的传奇。朱晓军细腻丰富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批精神饱满、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中国农民城》是一部讴歌时代、激励奋斗的文学精品,也是我们以国家文化建设为己任,坚持为人民出好书,坚持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作贡献交出的答卷。
作者手记
书写龙港奇迹
□ 朱晓军
龙港人用3年时间就把5个每逢灾难或者青黄不接时村民就要逃荒、讨饭的小渔村建成了一座城市;仅用5年时间,就使龙港成为温州市第一个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乡镇,创造了龙港速度。在龙港备受媒体关注的时候,却没有一部反映龙港这一伟大传奇的长篇报告文学,这是很大的遗憾。2019年,龙港撤镇设市后,浙江省作协党组将这一重大题材推荐给我,我很激动也很感动。另外,这个项目不仅是填补空白,也具有紧迫性和抢救性。因为现在距龙港集资建城已经过去近40年,亲历者大多已七八十岁,有的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有的已经过世。再过数年,随着这批人的老去,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生动的细节、情节将无法获悉,想写出这么一部作品就更加艰难了。
写作往往是从一扇门进去,从另一扇意想不到的门出来。我的这次创作也是如此。我本来想写一个龙港造城的奇迹,但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发现,这个奇迹背后还有一系列奇迹。龙港建城的奇迹引发了龙港高速发展的奇迹,还带来了居民脱贫的奇迹、城乡差距大大缩小的奇迹、城镇化率极高的奇迹、初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奇迹。为了把这一系列的奇迹呈现出来,我先后修改了4次书稿。这是我写作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次创作,但我觉得非常值得。
今后,我将沿着现有的创作道路走下去,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写出更多更美的浙江故事,对得起这个时代,对得起脚下这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