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000种)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同日,“一千朵蒲公英的绽放”——“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000种)主题展正式开幕。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茅院生,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共同为主题展剪彩,与会嘉宾一同参观了展览。展览通过图片、文字、手稿、信件、版本图书等形式全景展现商务印书馆在译介域外文明、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方面的历史贡献。
领导致辞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000种)出版研讨会于当天上午在商务印书馆礼堂举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茅院生分别在会上讲话。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主持。
刘新成指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汇聚世界学术经典,促进文化交流,是商务印书馆和学术界、翻译界共同取得的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见证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学术思想文化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丛书面临新的使命和发展机遇,商务印书馆应承接传统,坚持高质量出版,拓宽种类和领域,回应时代、民族、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邬书林表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出版物,规模宏大、内容精湛、严谨开放,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展现了出版的使命担当、高质量发展追求和学术出版标杆地位。其品牌价值与影响力为出版业提供了宝贵启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守正出新、加快发展,利用科技手段创新出版,助力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茅院生指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出版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是出版家、社会科学专家及翻译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中国出版集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努力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团结广大专家学者,不断推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更加经典、系统、专业、权威,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出版贡献。
专家发言
研讨会上,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介绍丛书出版情况,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的历程、收录标准及特点、出版流程、成就及影响、近年来的一些新拓展、遇到的困难及未来的发展等方面梳理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的历史,并希望各位专家为丛书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冯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先后发言,商务印书馆还代为宣读了未能到会的人民教育家、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的发言稿。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西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及新华文轩出版传媒、凤凰传媒、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二十余名学术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下午的研讨会。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严复在20世纪初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严译为《原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严译为《法意》)、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严译为《群己权界论》)等社科名著,均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影响巨大。20世纪一二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组织译介出版了大量介绍西方政治制度、社会思潮的作品,这些翻译作品大多以探索民族复兴之道为旨归。其中包括大量介绍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作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四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系统出版了以“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大学丛书”“中山文库”等为代表的学科名著译著,推动了中国现代学科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中央明确商务印书馆的任务为“以翻译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为主,并出版中外文的语文图书”。此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翻译成为商务印书馆的主营出版业务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翰伯主持商务工作时期,出版了一大批学术译著,其中多为19世纪中期前作为马克思主义来源的经典,也包括一些当代学术名著。这些品种成为之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前四辑的主要稿源。
1981年改革开放之初,在陈原主持下,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982年第一辑50种完成出版。此后,商务以两三年出版一辑的速度,到2011年出版至500种,2017年出版至700种,2024年丛书出版至1000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出版,反映了打开国门的中国对待全世界文化成果的吸收态度,以域外知识为中国学术重建和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对奠基我国学术、开启新学科领域、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丛书学科门类涵盖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历史、地理、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许多书的作者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种思潮的先驱者、代表者,被誉为“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