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上海六千年:海纳百川的文明之路》的出版国际化之路

上海六千年_300
《上海六千年:海纳百川的文明之路》,东方出版中心

2025年6月18日下午,东方出版中心在新落成的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举办《上海六千年:海纳百川的文明之路》(以下简称《上海六千年》)国际出版研讨会,国际欧美出版商、阿拉伯出版商代表、港台地区出版商代表以及国内文博、考古、文史、社会经济等领域诸多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该书的国际化之路论证把脉,建议良方。在我看来,《上海六千年》的出版国际化,不仅是一部城市文明史走向世界的历程,更是中华文化展现自信、实现与全球文明对话的生动实践。它承载着将上海六千年文明底蕴、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给世界的使命,在国际出版交流的舞台上,谱写着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上海六千年》是东方出版中心“中华文明新探索丛书”继《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上山:中华文明的万年奠基》《发现武王墩》之后的又一力作,《上海六千年》作为东方出版中心“中华文明新探索丛书”的第四部文博历史类佳作,延续了丛书彰显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和平性、包容性的出版立场。其中,对文明连续性的探索是核心,这一理念贯穿古今,从孔子“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的论断,到毛泽东同志“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的阐述,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论述,与孔子“逝者如斯夫”所蕴含的文明连续性意识一脉相承。这是中国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未断裂的原生道路文明所独具的大历史观,也是该丛书一直以来追寻的路径。

翻开《上海六千年》,上海的考古工作者以七十年上海考古的实证为笔,勾勒出这座城市史前文明的清晰脉络:从6000年前马家浜先民播撒第一粒稻种,到崧泽人烧制出造型独特的黑陶,再到良渚时期福泉山的玉器文明熠熠生辉,还有那巨大精美的代表王权的象牙权杖,直至广富林与马桥文化接续传承,融通南北,上海的史前轨迹始终与长江三角洲同频共振。这片孕育了丝绸与稻米的沃土,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正悄然上演着人类文明的伟大交融。正如中国社科院考古学家李新伟所言,彼时中华大地各文化区犹如独立生长的琴弦,最终在历史的弹奏中汇成同一曲文明乐章,共同构筑起“最初的中国”文化共同体,而上海,正是这宏大交响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上海六千年》的出版国际化,是对中华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文化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上海六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在国际出版过程中,通过对上海历史文化的系统呈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壮大。这种展示打破了一些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让他们认识到中国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具有与时俱进、开放创新的特质。当国际读者阅读这本书时,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从而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认同感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与此同时,国际出版交流也为《上海六千年》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推动了文化的双向交流互鉴。在出版过程中,与国外出版机构的合作促使我们以国际视角重新审视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语言翻译的精准度到文化概念的阐释,都需要充分考虑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背景。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例如,在介绍上海的考古成就对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实证时,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让外国读者充分理解我们中国的文明观;在阐述上海的城市发展理念时,也可以与国际上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促进相互学习与借鉴。通过这种方式,《上海六千年》在国际出版中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将国外优秀的文化理念和经验“引进来”。

值得重视的是,《上海六千年》在国际出版交流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可能导致部分内容在传播过程中产生误解或不被理解。此外,国际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在众多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吸引国际读者的关注,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出版市场的研究,深入了解不同地区读者的需求和喜好,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同时,在内容创作和编辑过程中,注重跨文化传播的技巧,加强与国外专家学者、文化机构的合作,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提升图书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六千年》的出版国际化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更体现了中华文化自信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尽管面临挑战,但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际出版交流的推动下,中华文化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全球文明的发展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陈义望,东方出版中心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责任编辑:李爱莉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