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简介 | 集团领导 | 重要文件 | 组织结构 | 集团成员 | 大事记 | 企业文化 | 党群工作 | 文件下载 | 网站集群

商务印书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驿站

发布日期:2018-03-02   作者:潘高峰   新闻来源:新民晚报

20180301134227_c917abb323a73bff90a70ee435dc8cc8_1

1907年,落成于宝山路上的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厂。效果图

今天的宝山路584号,是上海市北职业高级学校校址所在。沧海桑田。很少有人知道,从宝山路449弄开始到584号这片土地,曾见证过中国近代怎样的文化繁华和思潮奔涌。马克思主义经典在中国最早期的传播,与之密不可分。

114年前,商务印书馆在此修建新馆,成为日后与北京大学并称“中国近代文化双子星”的历史文化符号。这里也是共产党开展活动的“重要据点”,中共在上海发展的最早一批党员都与印书馆有交集。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轰炸、炮击闸北,商务印书馆及其下属的东方图书馆首当其冲。“遮日浓烟,漫天纸灰”,五十多万册藏书、二十多幢大楼和厂房付之一炬。被战争与岁月抹去的史迹,却烙印在人们记忆中。商务印书馆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渊源,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永远是它根植于血脉的红色基因。

马克思主义传播重镇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1904年,印书馆购下宝山路80余亩地,兴建总馆和编译所。到日军入侵上海前已有员工4500人,是上海乃至中国最大出版印刷企业。

商务印书馆几乎与大多数人都有关联——网络时代到来前,国人也有自己的“谷歌”和“百度”,它的名字叫《新华字典》。这本全世界最畅销的书,正是商务印书馆出版。但这绝非印书馆最显赫的荣耀。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商务印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19年至1922年间,中国共产党创党前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有20余种。这些书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如《价值价格及利润》;二是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如陈溥贤翻译的《马克思经济学说》;三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介绍“新俄国”的著作,如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194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陈瘦石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完整本,除陈望道较早的译本外,这是1949年以前《共产党宣言》6个版本中唯一由非共产党人翻译、在国统区出版发行的版本。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镇——商务印书馆当之无愧。

“钟英”和秘密联络处

也正因如此,商务印书馆成为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地方之一。作家茅盾(沈雁冰),就是在这里走上革命道路。

1916年,北京大学预科毕业的沈雁冰来到商务印书馆,后来担任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主编,从事撰稿和编辑工作。1921年初,沈雁冰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商务印书馆的第一位党员。

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后,各省党组织也次第建立,党中央与各省党组织之间的信件和人员往来日渐频繁。为确保安全,必须建立隐蔽可靠的联络点。考虑到沈雁冰主编的合法身份和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党中央决定让他担任直属中央的秘密联络员,处理中央与各省党组织之间的函件和人员往来。

当时,各地党组织给中央的函件,外封面写着:上海宝山路45号商务编译所沈雁冰收,内封则另写“钟英”(“中央”的谐音),有的也写成“沈雁冰先生转钟英小姐玉展”,以此掩人耳目。沈雁冰每日汇总后送中央处理。外地有人来找中央,一般也先去找他,由他报告中央,再作后续安排。

1923年,中共党员人数还很少,当时全上海的党组织一共分为四个组:上海大学、商务印书馆、西门和虹口。在商务印书馆这一组中,有早期的共产党员董亦湘、徐梅坤、杨贤江等十三人。而据各方面资料及亲历者回忆,1921年党诞生后到1927年,商务印书馆内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近200名。

早期工人运动大本营

印务规模的不断扩张,让商务印书馆成为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聚集地。据记载,1925年,商务印书馆上海总馆有职工4000人,而且多为技术工人,文化素质较高,是“一支有觉悟、有文化、有组织纪律性、有战斗力的产业工人大军”。

当时,除了沈雁冰,商务印书馆的其他党员团员也都踏上了追求进步的革命之路。在他们的发动、组织和领导下,原本平静的商务印书馆内部“工潮”澎湃。从五卅运动到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商务印书馆职工不但是参与者,而且是中坚力量。因此,商务印书馆被视为“革命大本营”。这其中,还有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陈云。

20180301134227_c917abb323a73bff90a70ee435dc8cc8_2

商务印书馆职工会第一届委员合影,前排左三为陈云。资料照片

1919年,陈云来到商务印书馆。1925年,陈云参加五卅运动,感受到工人运动的巨大力量,他与其他党员一起,在馆内积极组织工人运动。8月21日晚,临时党团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罢工,陈云被推举为罢工临时委员会委员长。

领导了印书馆工人罢工运动后,陈云由董亦湘、恽雨棠介绍入党。1925年11月,发行所职工会创办了地下刊物《职工》。年仅20岁的陈云以“怀”“民”“怀民”等笔名先后发表《职工在现社会的地位》《总工会是什么》《中国民族运动之过去与将来》等文章。这是迄今所见的陈云发表的最早文章。

陈云始终对商务印书馆怀有深厚感情。凡来上海公干,他总要让司机驾车绕到河南中路福州路口的商务印书馆发行所旧址看看。印书馆成立90周年前夕,他欣然为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厂题词:“发扬革命传统,做好印刷工作。”

责任编辑:曹宇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