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简介 | 集团领导 | 重要文件 | 组织结构 | 集团成员 | 大事记 | 企业文化 | 党群工作 | 文件下载 | 网站集群

姜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发布日期:2012-10-22   新闻来源: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中国大百科全书》刚刚屹立在世界百科之林,中国现代百科事业的奠基人姜椿芳同志就与世长辞了。”这是新华社1988年1月6日播发的首都各界人士向姜椿芳同志遗体告别新闻的导语。

热爱祖国,心系百科

姜椿芳同志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一任总编辑,原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文革”期间七年的牢狱之灾,让姜椿芳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深刻反思。他认为,愚昧是大乱之源,进而想到怎样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想起法国哲人狄德罗开创的百科全书,把人类从封建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难道中国就不能以百科全书来开启愚昧落后之蒙吗?他要用剩余的生命去拼搏,让中国也有自己的百科全书,填补祖国文化上的这一空白。然而此时的姜椿芳已是63岁的老人了,又患有严重的青光眼,但年龄和病痛折服不了他的决心,他想:即使我的眼睛瞎了,也要拼它几年。

出狱当天,中央编译局的领导和同志们来看望他,他见面就向他们谈起在狱中反复构思的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设想。此时,姜椿芳同志脑子里想的全是百科全书,心中的烈焰一经燃起是谁也无法扑灭的。不是对国家的无限热爱,不是对百科全书事业的执著追求,饱受精神和身体摧残的他,怎会有如此胸怀与气度?

尊重人才,热爱同志

百科全书是一项空前艰巨的出版事业,除了数以千计的编委、数以万计的撰稿人之外,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就需要几百人。姜椿芳同志爱才如命,珍视与志同道合的人亲密合作,同心同德。编辑部刚建立时大部分年长的主要工作人员都是多次政治运动中被打倒的知识分子。姜老摆脱条条框框,远及北大荒、戈壁滩,亲自冒着风雪严寒四处走访,把这些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一个个吸收入社,并给予应有的信任,生活上也给予细心的照顾。以他真诚和谦虚的态度,为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姜老的青光眼很严重,视力微弱,行走极为不便,但出于对专家、学者的尊重,姜老一脚高一脚低,由女儿搀扶着,坚持亲自给每个担任总编委员会委员的专家送聘书。漫天风雪的一天,他不听女儿劝阻,坚持送聘书,到了华罗庚家里,尽管华罗庚没在,姜老依旧双手捧着聘书,带着尊敬与真诚对华罗庚的姐姐说:“你要像我一样把身子站正,然后恭恭敬敬交给他,拜托你了!”作为总编委的周扬、赵朴初,都是在医院的病榻前,接到了姜椿芳双手捧着恭恭敬敬送来的聘书。100多位总编委委员,其中绝大部分是他亲自登门一一送到。正是姜老这种求才若渴、尊重人才的精神打动了一位位专家、学者,为我国百科事业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早在1979年春,姜椿芳同志领导制定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写条例草案中明确提出:“《全书》的编纂工作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介绍文化、科学知识时,要坚持客观态度,实事求是,对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应反映各家学说。”1981年《体育》卷定稿时,知名运动员中收进了庄则栋这一条目,做了客观的介绍。《法学卷》肯定了“资本主义法”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进步作用,肯定了法国“人权宣言”确认“财产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姜椿芳同志在学术上始终坚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人物上书特别是在世人物上书是个难题,有些辞书为避开这个难点,采用了在世人物不上书的原则,从而出现了书内只见其理论不见其人的缺陷。姜椿芳同志他在编辑方针中规定,“对中外古今人物要权衡其历史影响和学术成就选列条目。凡学术上有成就的人物,不论政治地位和政治观点如何,都应有适当的介绍。”《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率先突破禁区,写入了四名在世的中国天文学家,并果断地决定在世界天文学家条目中增加曾任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的天文学家张云一条。正是姜老的这种尊重科学与实事求是的精神,为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赢得了声誉。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