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视书如生命的人走了

“我们做出版工作的有一种责任,看到好的稿子,就应该想办法让更多人看到。”“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封面也很漂亮。”说这些话的人是范用先生。

范用先生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后曾先后任中宣部出版委员会科长、出版总署出版局科长、新华书店总管理处出版部出版处副主任,人民出版社期刊出版部主任、秘书室主任、总编办公室主任、副总编辑兼副社长,1983年兼任三联书店总经理。

如今,这位被人们称之为视书如生命的人走了。9月18日上午9时,一场百余人参加的范用先生追思会在北京举行。室外,秋雨绵绵、秋风凛凛。室内,范用先生的遗像摆放在主席台正中央,由黄白菊花点缀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11层会议室,在人们的哀思中显得分外肃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特派代表来了,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来了,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出版界、文化界人士,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的新老同事,范用先生家乡代表及范用先生的家人都来了。大家纷纷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感人的故事讲述着心目中的范用先生,讲述着一位视书如生命之人的可贵精神和人格力量。

纯粹的爱书人

“范用先生是一位纯粹的爱书人,常人无法想象范先生拿到一本里外都美的好书时的快乐心情,恨不得晚上睡觉也搂着。在范用先生的脑子里,根本没有比一本好书立刻出版并交到读者手里更重要的事了。”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两主办方代表、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副总编辑汪家明这样评价范用先生。

在汪家明眼里,纯粹的爱书人的标准就是全方位的热爱书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无论是内容、开本、纸张、封面、扉页、书眉、页码,还是字体字号、行距字距,甚至是封底、新书预告,他都会把书看做是有生命的整体。而范用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纯粹的爱书人。

范用先生不仅爱书而且爱读书。汪家明讲述道,范先生家里的书很多,把几个房间的书架都压弯了。与他谈起一本书的内容时,他会起身快步走到里屋,立刻把那本书找来,哗哗哗翻动书页,刹那间就找到了谈论的话题。对一本值得重印的好书,他甚至不管能否联系到作者,也不管作者是什么人,总是说“先印吧,先印吧”。

这些细节是许多与范用先生相熟的人亲见的。范用先生家乡代表嵇均生说,每次到范用家都可以看到客厅里放着一摞摞新收到还未上架的书,在他的两间书房中,沿墙壁竖立直顶到天花板的书架上装满了各类图书,虽然看似并未分类排列,但是一切都在范用先生心中。嵇均生说:“有一次我要查一篇曹聚仁抗战时写的文章是否是佚文,他告诉我他没有曹聚仁的全集,但是有一些散本,就放在第几排某个位置,我一看果真就是。”

真正的出版人

在出版界、文化界,说起《傅雷家书》、《牛棚日记》、《随想录》全本、《干校六记》等图书时,大家自然都会想起范用先生。因为这些图书的出版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与范用先生密切相关。

傅雷之子傅敏回忆当初《傅雷家书》出版时说,《傅雷家书》在当年能出版是需要有勇气的。当时,工厂的工人拒绝印刷,认为傅聪是“叛徒”,是范用想办法,让《傅雷家书》最终得以出版。同时,范用还为《傅雷家书》做了很多宣传工作。

作为一个出版家,他一生追求出好书。他有出好书的眼光、品味和直觉,他更有出好书的勇气、胸怀和担当。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董秀玉深情地回忆道:“我们三联人都知道,一本好书可以让范用从阴转晴,一本坏书,就会让他晴转阴。所以我做每一本书时都会想清楚,都要做到最好。”

年逾九十、坐着轮椅而来的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曾彦修认为,范用出版的书能够广受欢迎,就是因为范用心胸开阔、眼界开阔,采用了兼容并包的出版方针。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79年~1986年,不到10年间,三联书店出版的《傅雷家书》、《乡土中国》、《随想录》、《为人道主义辩护》等图书,重印多次,已经被几代人所阅读。由范用先生开创的《经典长谈》的大家小书系列、纪实和传记系列等至今影响深远。由其创办的《新华文摘》、《人物》杂志和《读书》杂志,一路走来虽艰辛坎坷,但都留著后世。

董秀玉认为,出版物的品位是一个出版社的文化精神和品牌的标志。这些出版物完全代表了范先生的理想、追求和思想境界。范先生对文化的坚持与坚守,对出版的执著和认真以及他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让我们感受着并学习着,他让我们懂得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合格的出版人。

以书交友的人

1996年,范用先生在《相约在书店》中写道:“我在出版社,接待过好多位鸿儒、作家、学者、画家。王世襄、费孝通、黎澍、王芸生、萧乾、吴祖光、冯亦代、黄苗子、郁风、黄宗江、卞之琳、吴甲丰、戈宝权、梅朵、方成、韩羽、姜德明……人民文学出版社韦君宜、严文井、孟超、李季、许觉民、绿原,一个楼办公,他们也随时过来坐坐,孟超总是端着茶杯。香港三联送来的咖啡,正好用来招待客人。”“范用哪里是在开书店啊,他是在交朋友。范用出的,是文人写给文人看的书。”这段文字生动地道出了夏衍先生对范用先生的评价。

汪家明说,范先生为人的最大特点就是真诚和富有童心,他喜欢交朋友,可以说朋友遍天下。他为这些文化人出书,组织一次次的聚会,为了书的事情和他们频繁通信,他把这些内容充实、字迹漂亮的信一封封贴到自制的牛皮纸的本子上,在每一本的封面上写着来信人的名字:茅盾、冰心、巴金、曹禺、夏衍、杨绛、吴祖光等。他为有很多好朋友而开心,晚年又因为一个个老朋友相继离世而辛酸,他的伤心是那样的发自肺腑,让我们这些后辈都不忍心看到。

这番话引起了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张惠卿、著名学者刘梦溪的共鸣。和范用先生共事57年、关系甚好的张惠卿说,范用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他对童年的那些回忆和怀念十分感人,所以冰心先生为范用题了这样的词:“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里含泪的微笑。”

刘梦溪说:“在我的心目中,范用是个真正的喜爱文化的人。他爱屋及乌,他是真正爱书的人,因此,他也爱那些喜欢书的人、写书的人和真正读书的人。”

同样高龄的人民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薛德震,以先向范用先生遗像鞠躬再发言来表达自己的哀思。薛德震说,范用爱书,爱读者,爱作者,爱所有爱读书的人的品格。

爱封面设计的痴情人

范用先生在《叶雨书衣》一书自序中写道:“我每拿到一本新书,先欣赏封面。看设计新颖的封面是一种享受,我称之为‘第一享受’。”范用先生对封面设计的这种热爱,被著名装帧设计家张慈中称之为“爱书、爱封面设计的痴情人”。

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张惠卿说,在范用一生中,他亲自制作了很多封面,而更多的是在他的创意、构思和总体设计之后交给出版社的美编同志集体绘制和完成的,这些都体现了范用对装帧设计工作的一贯思想和风格。为了总结自己多年来对图书封面装帧的经验,他写了自己70多个具有代表性图书装帧作品的构思、创意体会,这本书是他生前出版的、也是主编的最后一本书。

张惠卿所说的这本书就是《叶雨书衣》。该书责任编辑汪家明说,范用先生是一个特别讲究的人,包括穿戴和做派,对所珍爱的书他更是讲究用纸、讲究装帧设计。其实,讲究并不是豪华,正相反,他讲究书的书卷气,讲究朴素高雅,讲究手感和亲切感。由于对书的挚爱,范用先生还策划编辑了《爱看书的广告》、《买书琐记》、《凭画识人——人物漫画初集》等相关图书。汪家明认为,范用先生是真正继承并发展了鲁迅时代装帧设计风格的书装艺术大家,他影响了三联书店几十年来的设计风格,也影响了中国书籍装帧界。

杰出的当代出版家

范用先生之所以成为杰出的出版家,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认为,这和范用先生生性爱书有关。他读书、编书、懂书、爱书,他的一生是以书为伴的一生,是和作者共同创造好书的一生,也是竭诚为读者服务的一生。他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勤奋敬业,默默耕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为中国出版和文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王涛说,为了出好书,编好书,范用先生广交天下贤士,朋友遍及五湖四海。他性格耿直,待人真诚,重感情,重信义,以书会友,以文会友,以酒会友,在他的周围,团结了包括老中青三代人的大批学者和作家,他的家成为北京学术文化界朋友经常聚会的场所。范用先生视书籍为生命,他的一切愿望、一切行动、一切交往都以书为中心,为了出好书,他心甘情愿为他人作嫁衣。这是一种宽广而博大的胸襟,一种只有杰出的出版家才能达到的精神境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