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出书:永远的“进行时”

如今,图书出版(纸质出版)已愈发成为一件容易的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可以结集出书;在一些知名网站发表的青春文学、穿越文学、历史解读类作品,获得满意的点击量后也可以出书;一些已成名的作家或文化人物日常琐碎的“练笔”之作,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可以“随笔集”的形式出版;连一些草根作者,写下自己满意的作品后也未必“愁嫁”……此外,还有博客出书(不包括微博,诚然现已是微博时代,但微博远非出书的理想素材)。

目前博客出书已成为见怪不怪的常态,它已不会像2006年徐静蕾的《老徐的博客》出纸质书后引发那么多争议。如今名博很多,估计每一个点击量千万以上博客都有出版社或民营书商“瞄着”,因为这可是出版的好素材。记得2008年末,常看马未 都博客的笔者还与朋友感叹:马未都每篇三五百字的博文堪称随笔中的极品,为什么没有出版社结集出版呢?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只需“傻瓜”般将文章汇总,甚至可以不讲究顺序,以“马未都随笔”名之,定期(比如按年)连续出版即可。谁知感叹声未落,2009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推出了以马未都博客文章为内容的《马未都说》系列,分《车上篇》《枕上篇》《厕上篇》三部,令人叹服:出版社的眼睛比你贼多了。至今,马未都的博客仍以每周两三篇的速度更新。但据了解,马未都的博文纸质版权并未被人文社买断,因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4月又推出其博文集《茶当酒集》。

无法知晓马未都以中规中矩的速度和文风、字数写博,是否有专为出书的目的,但孔庆东、萨苏之类博客作者若无此目的我是不信的。孔庆东的博客叫“东博书院”,大体上一周两篇博文,有历史、学术、政治、军事、回忆,嬉笑怒骂皆成文,被称为是钱钟书式幽默的最好继承者。他的博客书至今已出了一大堆,《45岁风满楼》《空山风雨》《口号万岁》《千夫所指》《脍炙英雄》《四十不坏》……出版社很少有重样的,可以看出其博文的定期结集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孔庆东本人在写博时也似在“有意配合”。萨苏也类似,《北京段子》《萨书场》《国破山河在》《那些中国人》《警察手记》《与“鬼”为邻》……其博文题材五花八门,因此也被合并同类项地一部部出版,煞是有趣。有些同类项,因时效关系还会推出升级版,如青岛出版社2006年推出其《北京段子》,2010年金城出版社则推出《北京段子·升级版》。

这类名博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奇怪的是,一些好的博客素材至今也未见出版,如李承鹏的博客(点击量过2亿)。李承鹏2010年新出版的《左一刀》(评足球)和《右一刀》(评社会)并非博客结集,而是报刊文章结集。博客为何不结集?我想出版商疏忽是不可能的,原因肯定出在新浪和李承鹏方面。

以锋利的时政评论为主的名博刘仰的文章,至今也未结集出版。他曾道其原因:每日一篇博文只为唤起读者以理性眼光看社会的意识,既然博客有那么多人关注,目的已经达到,出书之事虽有人找他谈,但他却怕博文结集后被一些书商弄得面目全非,反倒有伤内涵。

看来,出版者不会不在意庞大的博客素材的,不在意的肯定是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很多名博因其点击量高,已成为投放网络广告的绝佳场所,如韩寒的博客。因此,在有了不菲的博客收入后,纸质书出版在经济效益上的考量已无形中被弱化。

至于点击量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博客文章在出纸质版后还有没有那么多读者看,我想倒不必担心。以《明朝那些事儿》为例,它是在天涯社区火起来的,但并不影响其纸质书的销量。况且,其数字版当初在“当年明月”的博客里是比纸质版超前的,可以免费品尝,但也不妨碍其纸质书的至今畅销。所以说,数字版的存在对纸质版销量的影响是有限的。业内传言“纸质图书在××年内消亡”,姑妄听之而已,预计不会有多少人信。

可以断言,博客出书(纸质书)是“常热”,即不以数字出版的勃兴而有决定性的减弱。敬告出版商们,对博客素材要盯紧了,别放松。盛大是出青春小说的地方,博客则是出随笔的地方,各擅胜场。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