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改制后的古籍出版

有优势,积极应对市场

改制就是让干活的人挣钱有尊严

顾青(中华书局副总编辑)

改制最为关键的就是在大的改革环境下要有一个能够对中华书局的定位良好把持,并且团结奋进的团队。只要领导团队能够掌握好大局,改制之路只需要按照大的方向去走,就肯定不会有错。

现在的中华书局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我们的优势就是传统文化,无论怎样改制,都不能丢掉这个。守住高端学术古籍,再发展大众读物,让大家干活都有劲。改制就是让干活的人能挣钱,能有尊严;然后让不干活的人下去。道理其实很简单。当一个企业的员工觉得工作生活有了保障,那么大家自然同意改制。中华书局的改制说复杂也很复杂,但是说简单就这么几条。

转企改制迸发新机遇

左克诚(黄山书社社长)

正是通过转企改制、更新观念,才使黄山书社再次迸发活力,甩掉了落后的帽子,迅速成长为全国古籍出版社的排头兵。

细数转企改制带来的好处,一是在市场化体系的推动下,黄山书社可以平等参与竞争;二是机制改革后,企业用人更加灵活,破除员工身份差异,有利于人才引进;三是以书养书,用教辅图书的赢利投入古籍整理图书和品牌重点书的出版,社会效益显著;四是所在的集团公司上市,募集了充足的资金,而黄山书社重大图书出版项目多,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出版资金。

国学热带来古籍大众出版新生机

马建龙(中国书店出版社总编辑)

当前“国学热”为古籍的大众出版带来生机,专业古籍出版社会更有优势、也更有眼光,从浩瀚的传统古籍中选择其精华和优秀的部分转化为大众能够理解接受的通俗读物,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在改制后面临更加市场化的环境,古籍出版还应把目光转向大众,多出一些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数字化给古籍整理带来便利

金良年(上海书店总编辑)

他我们最近正在整理的《棚仓目录》是明代一个杂抄笔记,有几十万字。如果没有数字化给古籍整理带来的便利,这本书很难想像要花费多长时间整理。因此,建议古籍出版社在培训编辑时也能够加强数字化方面的培训,把这种既节省时间又能减少差错的工作方式推广普及开来,多鼓励编辑利用数字化来提高古籍整理出版的工作效率。

在网络销售中古籍出版社还有优势

林健(巴蜀书社副社长)

在网络销售的渠道中,古籍出版社的自身资源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实体书店无法保证古籍图书的在架率,而借助网络,古籍出版社完全可以有效地延展古籍图书的销售周期。

建议大家可以联手,尝试做一个网上书店,作为古籍图书专有的销售平台。在古籍图书的发行方式上,网络销售也成了古籍图书发行中新的增长点,中华书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近几年来网络销售古籍专业书的增长速度就很快。

拓宽领域寻找新的盈利点

任耕耘(黄山书社副社长)

古籍出版社能不能涉及其他领域,做畅销书?能不能和民营工作室合作,共同策划选题?我们认为,只要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满足读者需求,完全可以拓宽出版领域,寻找新的盈利点。

出版古籍书投入大、经济效益差,黄山书社每年都会从经营收入中拿出40%支持古籍出版,同时,黄山书社还对一些古籍书进行包装,将古籍做活做新,做出创意,使其兼具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成立集团之后,在普及类读物方面给我们30%的选题放开,帮我们搞活市场,靠这些经济效益,反过来再补足我们学术和古籍这一块出版的不足,以书养书,进入良性循环。

有压力,疲于完成指标

人才还是大问题

郭又陵(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

古籍出版整理的人才问题还是一个大问题。对于要求调离的编辑,社里都会放行,因为留得住人留不住心。要想真正做好古籍整理工作,首先是要热爱这份工作,所以,社里都会让年轻人自主选择,最终留下来的人都是对古籍整理感兴趣的。对此,许多社长都有同感。他们认为,比起专业知识和高学位来,更重要的是要对古籍整理出版这份寂寞的工作有一份真正的热爱,心甘情愿地去坐冷板凳。很多同仁也都清醒地认识到,古籍出版社如果仅仅是靠事业心来稳定专业编辑队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面对人才危机,古籍出版社更需要制定出科学的考核机制、薪酬体系和奖励机制,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进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合理使用,这才是引进和留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关键。

为完成指标疲于奔命

王编辑(国家图书馆古籍进修学生兼某出版社编辑)

古籍出版社改制中还是面临很大困难,压力很大。上级单位在任务指标的制定上,没有考虑古籍整理出版的特殊性,使得出版社要为完成指标疲于奔命,很难静下心来做大项目,因此,建议应把古籍整理出版作为国家、政府行为,由政府出面给予更多资金及人力的支持。(在笔者写文章之前,曾参加了一些古籍出版社的会议,在会议上,很多工作于一线的古籍出版整理的人士说出了面对改制中他们面临最大的困恼,不方便透露该人姓名。)

2000万资助古籍出版能干什么?

沈芳(国家图书馆古籍修补学生)

这两年在国家图书馆进修,看到一则消息就是“国家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资助古籍评审工作”。我常在想,2000万元乍一听,是很多钱,我也感到国家对我们古籍出版事业非常支持。但是,仔细想想,把这些钱平均到22家出版社,每一家连100万都不到,能干什么呢?同时,我们感到责任重大。管好钱,用好钱,出版高质量的古籍整理项目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还有就是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一些项目的竞逐也使许多学者应接不暇,在金钱的诱惑下,一些不负责任的项目负责人像“包工头”一样,承揽诸多大项目,动辄千万字,任由弟子在网上下载,东拼西凑,随意破坏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质量低劣,令人愤慨。出版方面,有的出版社缺乏应有的学术判断力和识别力,没有古籍整理编辑能力,编校质量差。只要有钱赚,就改头换面翻版他人产品。

记者手记

出版社转企改制是相应国家政策,所以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凡是讲到正面观点时,各出版社人士都是慷慨激昂,讲到负面观点时,就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即使讲了一些事情,也再三要求不能透露姓名。所以,在“有压力,疲于完成指标”中,有很多名字就没有透露。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