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夜》获2014年中国最美图书奖
那天在街上偶遇一发小儿,居然已是十多年未见,心情不禁澎湃。在互道分别之情后,他突然问我:“还做设计呢?”我哑然,笑问为何如此说,他说:“大家都说做设计苦嘛!看你这身材保持的,我可真信了。”我无语。过后,俩人道别,他说的话却一直徘徊我心。
做了十余年的书籍设计,出道时的棱角已被磨得圆润。做设计苦,这是旁观者的理解,但我说做设计折磨人,大可以带着褒扬之心,将其理解为“虐恋”。
就如上个月用很多天的心血设计的一本书《张枣译诗》,就在编辑确认即将校对出版的当夜,我无情地“毙”掉了自己的方案,编辑诧异,我说只是因为我觉得它有可能会更完美。于是那夜,我与编辑再次彻夜长谈,并深读诗人的译诗至天明。我不会“茶不思饭不想”,但之后的几天确实失眠,不禁自问,这到底是虐啊,还是恋?分不清楚。
后来去了山东的纸厂,偶遇一新款纸型,顿生好感,恰恰觉得这种棉浆比例大的纸在翻阅时,会令人备感温润,正适合这些唯美的诗的意境。我越来越把这些诗看作活生生的生命体,我在看着他们,他们也在端详外面的世界,于是思路油然而生。就在这本《张枣译诗》印制完成后,编辑非常满意,这种满足更加深了我对设计的恋。
每本书的构思都不会一次成型,这个过程就是虐与恋的纠缠。就像做《第九夜》的设计亦如此。作为一个书籍设计师,必须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书籍设计。初次接触《第九夜》的内容,也是通过与编辑的交谈。作为读者,我认为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通过“马”和“猫”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视角去观察探讨“现代性”、“道德”和“生存环境”,日记般地记述“马”的九夜和“猫”的九夜。猫温顺、妖媚、性感、女性化,而马是刚性、直接,散发着浓重的雄性气味。书名中的“夜”这个字,给我的直观感受是沉寂、神秘、迷茫、充满幻想。而内文中的“夜”给我的感觉又是在矛盾、思索中周而复始。我的设计原点在于“夜晚是相对于白天存在的”——能不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每翻动一页都能产生时间交替,明暗变化的感觉,体会到日夜交替这个概念?舍弃传统的设计样式,这本书的翻阅方式就产生了:把阅读的信息放到每页纸的背面,并融入日夜时间的概念。日是阳光的、是灿烂的,我选择用金色油墨印刷右页;夜是阴暗的、沉寂的,用黑色油墨印刷左页,也就是背面。这样,“日夜交替”就从每页的翻动中跳跃出来。版式风格上还要注重读者的感受——内文中关于“马”的写作部分手法比较钢性,而“猫”的写作手法又比较柔软,我要通过版式设计让读者加深这种感觉。读者读完关于“马”的部分,又可以把书倒过来继续读“猫”的部分,这样在阅读的空间上形成了闭环,象征万事万物周而复始。
当《第九夜》获得了中国最美的书后,有记者来访,我当时说:“我只想做一本别致的书,能够彰显内容性格的书。”为了这种别致,我不怕设计的苦,不怕它的虐,因为我还会继续,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