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论《额尔古纳河右岸》

如果说,《伪满洲国》是迟子建对宏大历史的真实呈现和冷静表述,那么,她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载于《收获》2005年第6期)则是对边疆弱小民族——鄂温克族的深切关注和满含情感的描绘。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这部小说对于提高鄂温克族文学在整个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与其说是一部小说,毋宁说是一部记载鄂温克民族近百年来遭受苦难和文化变迁的宏大史诗。民族历史之为历史,不仅是族群对自我过去的追忆与诘问、坚守与隐痛、反思与探究,不仅是一种主观性的存在,它还具有不可规避的以“时间”形式记录下来的客观性内涵,是民族的全部过往与存在留下的无法抹去的痕迹。难能可贵的是,迟子建在字里行间袒露着对这个弱小民族的挚爱及对个体命运、族群命运的强烈关注,她对鄂温克民族的过去历史和未来变化进行了深沉思索,竭力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民族文化的撞击中,在独立坚守与迅速适应的矛盾中寻找一条鄂温克族的生存发展道路。可以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不仅是一部厚重的、洋溢着作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长篇,而且是一部兼具民族历史、民间立场与自然叙事的力作。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看,男人是历史书写和历史表演的主角。我们习惯的历史总是充满了英雄豪杰、人为权死、“一将功成万骨枯”,从《史记》到《清史稿》,男人的历史总是充满了血腥味和喧嚣声。但这一次的历史轮到女人来讲,无论是书写者还是表演者,女人成为真正的主角。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第一人称叙述者是一个鄂温克女人。小说这样开头:“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这是一个带有苍凉意味的自述性开头,小说借“我”的视角——鄂温克民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妻子讲述了一个民族近百年所经历的悠长而伤感的发展变化史,穿越的时间跨度则更加久远。透过叙述人的平静讲述,小说概括了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的成长过程,使这部以迁徙漫游为主要情节的小说,具有了民族成长的意义。而在一个女人的讲述中,鄂温克人与异族的仇杀、猎人与狼的殊死搏斗、饥荒战争与政治斗争这些本应残酷的情节也变得悠远、悠然乃至优美了。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