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史铁生:超越痛苦精神涅槃

2010年12月31日,是史铁生的“节日”。他做完了自己要做的事情。长久等在门外的死神对他说:嘿,走吧。对这不由分说的召唤,他没有犹豫。太阳在这边收尽苍凉,又在那边布散朝晖,时光荏苒,史铁生离去六年了。

史铁生去世六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结集出版《史铁生作品全编》共十卷,是迄今收入作品最全的史铁生文集。四十年的轮椅和写作生涯,史铁生超越痛苦,精神涅槃。

肉体之疼痛——残疾的身体

史铁生曾经用自嘲般的口气谈到自己的病痛: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

1972年1月5日,就在史铁生21岁生日的第二天,他住进了北京友谊医院。他以为“三个月,然后我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但是在病床上,他知道他的双腿残废了,从活蹦乱跳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的健康青年,变成了一个只能靠轮椅活动的残疾人,这无疑像是跌入了黑暗地狱。《我与地坛》里,史铁生反复提到过无法站起来后产生过的轻生的想法。不过,体验到生命的苦难和死亡的威胁后,他选择了从写作出发,借助冥思和无与伦比的意志作为自己可以摇着轮椅勇敢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

大概是自己经历的影响,史铁生前期创作笔下的很多人物都不同程度地经受着疾病或伤残的折(,而且还不可避免地忍受着世人的蔑视。他们不愿做残疾人,但却不能也无法摆脱残疾人的命运。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疼痛,更为重要的是,在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之后,残疾人也失去了像正常人一样平等生存的机会,甚至也被夺走了爱的权利和生命的尊严。

“不是八百根,而是一千根。”还记得《命若琴弦》中怀揣着永远实现不了的愿望的小瞎子吗?而这种永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却代代相传。史铁生的描写多少有些残忍,肉体上遭受疼痛的残疾人,在欲爱不能欲罢不休的矛盾心理和与命运进行痛苦的挣扎过程中生活着。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曾经说过:“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必然都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残疾给史铁生带来了生命的疼痛,但也使史铁生能更好地返观自我,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到他作品中的人物身上。

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史铁生说自己坐过的轮椅可以达到两位数。作家韩少功评价史铁生:“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精神之疼痛——人生的困境

一次,一个记者问史铁生:“你对你的病是什么态度?”

没有想到,在轮椅上呆了二十多年、每隔几天就要去医院做透析的史铁生这样回答道:是敬重,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一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却能从中获益,你很可能就从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说逼着你把生命中的意义都看得明白。

其实,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创作和思考后,史铁生的认识视角逐渐从身体上的残疾上升为精神上的残疾,即对人的残疾的思考。创作谈《自言自语》中,史铁生写到,人有生俱来的三大根本精神困境:一个人的孤独、欲望带来的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他说,这三种精神困境是永恒的,如影随形地困扰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只不过残疾人更甚。每一种困境都意味着生命的残缺,人生来注定是残缺和不圆满的。残疾人之所以深感痛苦,是因为主观意愿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这一矛盾,一切正常人也天天遇到,残疾境遇只是人的困境的极致。

史铁生开始关注人在精神上的困境。渐渐地,他笔下的那些人物不再仅仅意味着生理的残疾,更意味着广泛意义的残疾,是人的困境的放大或浓缩。这时候,史铁生对于残疾的认识是:“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残疾的,残疾是与生俱来的。而精神的残疾比之肉体,实在是更为可怕。正如作家李锐所说,我们都把他当做残疾作家,殊不知他比我们每一个人都健康,反而我们这些身体健康的人,心灵都是残疾的。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与这个世俗社会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总是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

史铁生说,自己是写作而不是文学,因为文学需要理论,而写作需要是对自我的探寻。他是一个努力挖掘自我深处的人,他的挖掘充满了辩证的哲思,一点也没有无病呻吟式的哀叹。他非常喜欢不断地发问,然后解答,然后对自己的解答发问,然后再解答……但是好像从来没有过一槌定音的声响,好像唯一的答案又始终贯穿。或许,这正是因为关于人生困境的思考贯穿始终。

超越疼痛——回到生命过程本身

2002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授予史铁生。授奖词这样写道: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疾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这是一个一生与病痛斗争的作家给读者的温暖和力量。散文《好运设计》中,史铁生用一个假设就把目的消解,让过程得到了空前的凸出,并且得到了“上帝让我终身截瘫就是为了让我从目的转向过程”的心灵慰藉。这时候,他悟出了只有“过程”才能正确面对困境,才能赋予人生以意义。他说:“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着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于是,史铁生笔下的人物从叹息中走出来了,走向了欣赏抗争过程的美好与壮观,而史铁生也在活下来同命运做抗争的过程中,争得了人的尊严,人的骄傲,争得了心灵的幸福。在57岁时,史铁生将自己坐着轮椅走出的人生道路称为:扶轮问路。这样的路途上,“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

《我与地坛》里,史铁生写道:“在这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而在这虚浮狂躁的人世间,有这样的一个史铁生。他一次次地与死神争斗并抽身而还,从自己病躯中抽出生命和光明来输给我们这些健康人。只是,长达三十八年的病痛和十三年的透析,蜡烛终会燃尽。

于是,在他的“节日”里,史铁生满面笑容,向着一个陌生的地方,扶轮问路而去。

责任编辑:曹宇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