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商汤科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刘建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王焰,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总经理王陆军,商汤科技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汤晓鸥等出席发布会。会议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主持。
现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联合出版,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商汤科技、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中小学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这是我国第一套人工智能中学教材,它的出版标志着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
彭卫国表示,该书的出版是出版社、高校及科技企业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政策所迈出的关键性一步,开启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新模式,且为高中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了新的途径。
王焰认为,编写高中阶段的人工智能基础教材既符合国务院“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文件精神,也是课程改革和创新的需要,更具培养科学精神、着眼学生成长的深远意义。
王陆军表示,希望通过教材的出版和即将举行的“商汤杯”中学生人工智能大赛,促进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推进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
陈玉琨详细解读了《规划》的内涵及在中小学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并概括了该套教材的四大优点:一是学术性与可操作性结合,是研究人员和中学教师共同合作的成果,汤晓鸥、林达华教授的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领先地位,中学教师对教学实际有更深刻的体会,两支队伍的结合,就保障了教材的学术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具备前沿性;三是充满艺术性,寓教于乐,设计场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乐意学,同时综合了数学、物理等各个方面;四是极具创新性,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启发学生碰出自己的思想火花,使学生有所前进、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融合了产学研三大领域的深厚经验,强调以“手脑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后,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不是一本单独的书,而是有着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平台的支撑。通过这种成体系的解决方案,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与现代科技无缝对接。
教材发布当天,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与商汤科技完成签约,并接受现场授牌。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林达华教授及团队还演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平台。该平台配置GPU及商汤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Parrots平台,预装商汤深度学习教学实验平台软件,支持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算法的定制扩展。可以配合教材完成各种课堂实验、作业、竞赛及自主创新项目,实验过程结果可视化,与教材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除此之外,商汤搬运机器人也在现场进行了展示。这款搬运机器人通过组合机械臂、摄像头和视觉控制模块,将视觉感知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在机器人运动控制中,学生还可以根据需求,自己设计并求解问题。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结合教材进行人工智能创新和实践,商汤科技分别在上海市市西中学、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了集人脸识别系统、人群分析系统、学生行为监测系统、教学实验平台、机器人、无人车等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可以配合教材完成各种课堂实验、作业、竞赛及自主创新项目。
多维度、多层面创造沉浸式AI教学体验,商汤科技以技术实力叠加前瞻教学理念,为国内人工智能教育模式的塑造带来全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