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书写胡汉历史 让学术力量穿越时空

业界人士认为,《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一书对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构想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是会在文化大潮中坚守不败的,学术的力量穿越时空。”在日前举行的丝绸之路学术出版座谈会暨《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新书分享会上,出版界、考古界、文博界专家学者围绕该书展开讨论。

外来文明入华研究新高度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外来文明的借鉴与吸纳。汉唐时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胡汉交往频繁。但是,多年来相关研究或者比较依赖于文献记载,或者比较具有局限性,不能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胡汉文化的交流互动。

“书写胡汉历史就是书写我们民族的心灵史,是提高我们民族思想境界的人生之学。”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葛承雍说。2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对汉文明与外来文明的互动问题的研究,作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新作《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全书分为《交流卷:绵亘万里长》《民族卷:胡马度阴山》《艺术卷:拂菻花乱彩》《宗教卷:番僧入华来》《胡俑卷:绿眼紫髯须》5卷,作者纵论胡汉文化如何在汉唐时期进行深入交流互动,具体考察了入华胡人的生活状况,探讨外来文明对中原建筑、书法、绘画、雕塑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影响,挖掘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在中原地区的传播。

业界人士认为,《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代表了中国学术界有关外来文明入华研究的新高度,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书中以文本结合出土的壁画、器物、传世绘画等,立体再现了中古时期胡汉文化交融的社会风貌。

三联书店执行董事、总编辑肖启明表示,葛承雍先生所做的基础性研究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构想有着积极的作用。

纵论胡汉文化互动交流

从宏观的大写意到严谨的工笔画,是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对葛承雍研究的评价。这一评价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方法论层面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其二是具体问题研究层面,是指书中既有针对丝绸之路胡汉交流历史大势的宏观勾勒,又有针对胡人、胡物、胡俗深刻影响中华文明的具体探讨。

葛承雍说,他看重的是发掘当时历史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社会风气、宗教信仰、文化品格和精神力量及其对当代人的影响,这样才能理解今天不同语言民族分布的历史渊源,才能够看清当下中国族群身份认同的问题实质,才能在诸如国家民族文化大事议题上掌控话语权。

《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围绕“汉唐记忆与丝路文明”“胡貌汉魂与异域文明”“唐风胡俗与丝路艺术”“唐三夷教与外来信仰”“唐人胡俑与外来文化”5个主题展开,其中很多研究都秉持“新文物”与“旧文本”相印证的思路,利用中国大地新发现的出土文物进行开拓性研究,这些成果首次发表后都曾引起国际宗教界学者的重视与转引。

“学问是千秋事,出书也是百年事。”葛承雍在研究中始终强调:考古是先导,史学是基础,文学是羽翼。书中所收的多篇文章,都是作者反复推敲、穷尽材料,综合现有成果后才推出的,体现了治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探索真知的学术追求。

深挖丝绸之路“富矿”

近年来,有关丝绸之路研究或者“一带一路”的研究方兴未艾。30多年来,葛承雍坚守一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责任,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敢为人先,探幽阐微。历史学家蔡鸿生对《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评价说:“匠心独运的五卷文集,既是尝试集,又是新知集,实证与妙语兼而有之,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由于工作关系,葛承雍多年来深入考古现场和文物库房,接触大量新出土但尚未刊布的考古文物及文献成果。在这一过程中,葛承雍建立起自己的研究体系,产生了对中古时期胡汉交融问题的认识脉络。

“葛承雍在西北学者中自成一说、别出心裁,他的研究成果蕴含着很深的历史关怀、文化关怀和社会关怀。”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小甫看来,《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的问世适应了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和学术需求。

读了《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后,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晋宏逵感叹,这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干巴巴的学术论文,而是通过细致、巧妙的角度对历史进行的描述、观察、透析。“葛承雍先生的书特别好读、有意思、有趣味,他对于史料的掌握和诗词的运用十分熟练。”

“丝绸之路的内涵十分丰富。”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曹兵武看来,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中外交流的一个符号,在时间、空间、文化、技术等层面可以深入挖掘。“《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开了个头,学术界和出版界应该系统梳理,推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和优秀作品。”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