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百年道路,红色气质,一代学术永驻芳华

——2022年新书淘宝之社科

 主题出版:以初心讲述辉煌党史

《红色气质》,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编著,商务印书馆2022年2月第一版,99.00元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组织也是如此。如果气质有颜色,中国共产党的气质一定是红色。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锻造出共通的精神气质,留下无数震撼人心的故事。本书依托中国照片档案馆独家收藏的珍贵照片,以独特视角深情讲述了照片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事,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百年道路:〈生死关头〉二集》,金冲及著,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22年1月第一版,59.00元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为何破裂? 刘少奇在抗战前的白区工作会议中历史细节有哪些? 延安整风到中共七大都经历了什么? 为何说“道路决定命运”?92岁的中共党史研究权威金冲及先生的最新力作,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在中国如何走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等道路,在实践中不断把成功的选择和失败的选择作比较,并时有反省与纠正自身错误的痛苦过程,终于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领导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旗帜下取得了百年业绩。

《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贺耀敏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2月第一版,58.00元

加强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手段,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本书从文化自信、中国的责任与使命、话语权与国家软实力、西方话语体系、中国的国际参与与话语权、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维度,系统阐释了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基本路径。

《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理论、制度与政策》,刘守英等著,科学出版社2021年11月第一版,98.00元

没有乡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乡村现代化。本书在构建分析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对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智慧治理、农民增收、生产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农业支持保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了基于学理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提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体制保障和政策措施。

《初心往事:一百个党史故事》,王炳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88.00元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主线,遴选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关键节点,按时间线分为八编,以典型时期的典型故事为小切口,突出重大历史转折和重大理论创新,展示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伟大与艰辛。全书语言生动,可读性强,可作为党史教育的普及读本。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史论》,洪银兴、杨德才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200.00元

本书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对党在各个阶段的经济思想及其发展演进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将党的百年经济思想史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经济思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党的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发展中党的经济思想、改革开放时期党的经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经济思想五编,重点突出对各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经济思想的研究。

 文史国学:荦荦大端展示最新成果

《南沙争端的由来与发展——南海纷争史国别研究》,吴士存著,中华书局2022年1月第一版,68.00元

该书以小见大,围绕南海问题的源头和主要矛盾“南沙争端”,从历史、法理和国别多个维度系统深入地阐释了南海问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书后还附录了6篇作者对自2016年以来对历年南海形势的回顾与展望,从年度视角补益了该书在长时段视角下对南海形势的深度分析与解读。该书是南海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开创性地填补了南海研究综合性著作的缺失与不足,体现了我国学术界在南海问题研究上取得的最新成果。

《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李峰著,刘晓霞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3月第一版,128.00元

本书以“早期中国”的视角,尝试描述和解释从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历史,并将此段历史放在一个比较的脉络中,思考国家形成、书写的起源、官僚组织、法律和政体、诸子百家、战争性质的演变、帝国的缔造等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问题。作者熟稔出土的古文字与物质材料,也掌握传世文献,同时深入了解西方的考古学理论;在宽广的视角中重新检讨中国文明,强调其连续性与同质性,是一本结合历史学与考古学的重要著作。

《拉斯普京:信仰、权力和罗曼诺夫皇朝的黄昏》(全二册),[美]道格拉斯·史密斯著,徐臻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198.00元

拉斯普京的一生就像一部黑暗童话,在现代史上占据了极为引人注目的位置。被谋杀一百年后,“圣魔”拉斯普京仍被层层谜团笼罩。历史学家道格拉斯·史密斯试图穿透历史神话的迷雾,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他埋首被人遗忘的档案,挖掘新近解密的资料,在一个又一个迷思中探寻人们对拉斯普京的想象。《拉斯普京》不仅是一部关于一位离奇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的传记,还是对俄罗斯帝国如何走向覆灭的生动刻画。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侯灿编著,凤凰出版社2022年3月第一版,168.00元

1980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入楼兰地区开展调查,并开展了新中国考古史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楼兰考古发掘。关于这次活动的考古报告,当时的领队、著名西域研究专家侯灿先生执笔完成了《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并在迟至四十余年后的今天,列入“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丛刊”出版。报告对于楼兰古城的地理位置、从汉到晋的历史演变、形态布局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资料,更正了既往的一些说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熊铁基的学术人生》,范军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版第一版,98.00元

本书整体呈现了著名历史学家熊铁基教授治学从教70载取得的丰硕成果。全书由80余篇文章汇编而成,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学术春秋:熊铁基与史学研究”为同行专家对熊铁基教授的主要学术成就所作的评述和摘要介绍,及对他进行的访谈。中篇“师友漫话:熊铁基的教书育人”是师友们对他在为学、为师、为人等方面的记述。下篇“师们忆旧:熊铁基与研究生培养”是学生对在他门下求学、生活经历的回忆。

《祛魅:天人感应、近代科学与晚清宇宙观念的嬗变》,张洪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88.00元

本书以宇宙观念的转变作为基点,从对中国宗教的概念和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的界定入手,系统探讨了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带来的新宇宙观所导致的中国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如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之“祛魅”,尤其侧重论析了机械宇宙观之于基督教和中国宗教的不同意义、天演论之于中国宗教和基督教的不同意义。在中国大陆学界,这是首部以此为研究主题的专著,弥补了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

《八千卷楼书事新考》,石祥著,中西书局2021年11月第一版,128.00元

本书是关于清末著名藏书家丁氏八千卷楼的专题研究。八千卷楼主人丁氏的代表人物为丁申、丁丙兄弟,与常熟铁琴铜剑楼瞿氏、聊城海源阁杨氏、湖州皕宋楼陆氏,并称“清末四大藏书家”,在藏书史上地位显赫。本书深入考述八千卷楼与书相关的史事,包括丁氏访书、藏书、著书、编书、刻书经过,以及八千卷楼藏书聚散、丁氏与同时代学人的交游,等等。

《清代新疆社会变迁研究》,华立著,西北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120.00元

本书辑录作者从事清代新疆史研究30余年代表性论文24篇。作者积极吸取海内外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论严谨并能赋予史论以生动鲜活感,注重清代满汉文档案的挖掘和运用,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史料,深入研究清政府对新疆的治理政策、大一统格局下的西向人口流动以及多种形式的经济开发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了清乾隆中期以后新疆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清代地方政府》,瞿同祖著,新星出版社2022年2月第一版,78.00元

本书是瞿同祖先生于学术巅峰时期用英文撰写的经典之作,对学界影响深远,至今仍是必不可少的征引参考书。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州县官和他的四个辅助群体,即书吏、衙役、长随、幕友的职能、地位、收入、贪赃形式和纪律控制等。此外还重点讨论了士绅阶层在地方行政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助于读者了解地方政府运作和基层治理逻辑,认识清帝国结构性集体腐败的根源。

《中国管理思想史(七卷)》,方宝璋著,鹭江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925.00元

本系列专著侧重从中国古代政府治理行为、政策、制度中发掘对当代有借鉴意义的古代管理思想,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思想和制度提供历史启迪,以求丰富我国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并为新时代的政府治理和执政方略提供历史智慧,也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提供历史智慧。丛书所引用材料50%以上是在该研究领域首次使用。

《国共第一次合作史》,黄黎 黄修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年2月第一版,88.00元

本书记叙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携手共同为民族的未来而奋斗的历史。书稿严格遵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决议,合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示了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开始寻求合作、成功,最后走向分裂并对立的历程。

《全球知识史——知识的产生与传播》,[美]塞缪尔·莫恩、安德鲁·萨托利著,焦玉奎译,大象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98.00元

全球史的渊源很深,从国际史角度看,其竭力从各个方向上突破老套外交机构的限制;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其制造了许多公认的主题,诸如人口、疾病与货物跨国流动。但是,后冷战时代的人们,至少在一些地区,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并把这种趋势推进到了一个可观的高度。本书立足于全球视角研究全球知识的传播与交融,力图打破欧洲中心论的传统史学观,以弥补全球知识史研究的落后与不足。

 经济社会:数字化时代的反思与展望

《药铺年代——从内单、北京烤鸭到紫云膏,中药房的时代故事与料理配方》,卢俊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第一版,88.00元

台湾高雄市凤山顺安中药房1936年创立,80多年来一直为邻里乡亲默默服务。从孕妇产后的七帖生化汤、小孩半夜发烧的犀牛角水,到隔壁总铺师的专属药膳配方、为街坊泡制的养生药酒、病人离世后的药忏……过去,中国人日常生活里的大事小情,仿佛都离不开传统中药铺。这本书是一家传统中药铺经历社会变迁的备忘录,也是对那个物资匮乏但充满邻里温情时代的回忆录;是中医药行业从业者的回望,更是展望。

《我们的未来:数字社会乌托邦》,[德]理查德·大卫·普雷希特著,张冬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1月第一版,48.00元

科技进步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压缩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导致个人数据被侵犯、交易。对此,有人对数字化的未来充满了天真;有人对硅谷数字公司的独裁发出警告;有人更愿意掩耳盗铃地回到过去。本书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数字化时代的未来图景,同时客观冷静分析了以牺牲反思判断力为代价的、充满刺激和欲望扩张的数字化发展过程对文化、道德和政治能力的威胁,并探讨了创造充满希望的数字化时代的可能性措施。

《探访中国古村镇》,王喜根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年2月第一版,128.00元

冯骥才曾大声疾呼:“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现在已到了关乎传统村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记者兼作家,他甘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志愿者,耗时10余年,用双脚丈量全国300多个古镇古村落,拍摄了数万张图片,撰写了60多万字的调查报告,旨在为中国古镇古村落正本清源,为保护古村镇建言献策。

《人类的明天会怎样? ——汤因比回思录》,[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刘冰晶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98.00元

在这本回忆录里,汤因比时而沉重,时而戏谑,娓娓道来成长、求学、工作等经历,反思战争、科技、教育等重大议题,并收录他用希腊文、拉丁文、英文创作的32首诗歌。本书不仅刻画了这位史学巨匠睿智又平凡的形象,还间接体现出20世纪世界大战等巨变对个体智识活动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传递给我们在回顾历史后仍追问明天的勇气。

《时尚及其社会议题:服装中的阶级、性别与认同》,[美]戴安娜·克兰著,熊亦冉译,译林出版社2022年2月第一版,68.00元

过去有句话说是衣服打造了男人(女人),而今天依然如此吗?如果是,那服装所传达的信息多年以来又是如何改变的? 作者将法国、英国和美国的服装变革历程进行了全面且详尽的比较,并以此向我们演示了衣服所代表的社会意义是如何变化的。克兰指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都是构建其衣橱的重要依据。

《变化的头脑:语言如何延缓衰老》,[美]罗杰·克鲁兹 [美]理查德·罗伯茨 著;黄立鹤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65.00元

依赖于感知和记忆力的语言能力,是否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衰退呢? 为了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杰·克鲁兹和理查德·罗伯茨博士在这本书中,通过描述语言能力的四个维度(即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的种种变化,和目前可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向我们报告了在面对认知衰老时,语言是如何起到优化和补偿的作用的。

《地址的故事:地址簿里隐藏的身份、种族、财富与权力密码》,[美]戴尔德丽·马斯克著,徐萍、谭新木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68.00元

“街道地址为什么这么重要?”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作者在十余座世界闻名、影响力巨大的城市中走访和搜集资料,研究人们如何描述自己生活的地方,以及这种描述说明了什么。这些令人着迷的人物与历史,揭示了街道名称、房屋编号怎样与人们的身份、阶层、种族有关,为什么它们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它们关系到命名的权力、隐瞒的权力并且决定谁重要谁不重要的权力,以及这样做的原因何在。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兰攸琳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58.00元

本书从主要内涵与作用机制、理论基础与现实必然、贸易影响力、耦合度与效率评价、战略路径、前景展望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陆海贸易通道的中国实践(中欧班列)、地方探索(福建“丝路海运”)、时代创新(新冠疫情下的“网上丝路”)等多个案例,深入研究“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提供参考借鉴。

 文化艺术:繁华缤纷中的人生世相

《世间乐土:江南日常生活风景》,吴中博物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第一版,128.00元

本书聚焦于江南吴地的文化遗产、建筑遗迹,以及历史城镇、历史村落和水陆交通网络,通过书画、碑刻拓片、历史地图、建筑构件、营建工具等,解析江南吴地在历史时期(特别是宋至清代)的城乡空间、社会生态与文化面貌,更多地关注千年来吴地的日常生活风景,呈现吴地每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笔醒山河:中国近代启蒙人严复》,黄克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第一版,89.00元

《笔醒山河》试图从学术普及的角度,简明扼要地向读者描述严复“走向世界”所遇挑战、所经挫折与所得成就。书中围绕两条轴线展开:第一条轴线是严复的历史处境与人际关系,从他生长环境、个性特质、婚姻家庭、师友关系等来看他的生命历程,并反映他所身处的清末民初的动荡时代;第二条轴线则是关注严复的思想内涵,尤其透过严复翻译作品的分析,展现他的政治和经济思想特点。

《世间的陌生人:梵高心理传记》,[美]艾伯特·J·卢宾著,程应铸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78.00元

作者以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法为特独视角,以梵高遗留给世人的数百封书信和数百幅画作为“自由联想”的素材,同时运用大量的背景资料,对梵高的一生展开追踪。从他幼年的遭遇、宗教的信仰、职业的挫折、爱情的失败、对父母的叛逆、跟弟弟的复杂情感以及与同时代画家的关系等诸方面的因素来解译这位旷世奇才的内心世界,对他的怪诞、疯癫,对他的割耳、自杀,对他绚烂眩晕的绘画风格做出较合理的解释。

《山居邻里》,曲利明著,海峡书局2022年3月第一版,78.00元

本书以山居里的动物、植物为题材,在与各种动物打交道中的亲身感悟,讲述了鸟类、蝴蝶、蜻蜓、蜘蛛、蛇、鼠、蝙蝠、蜥蜴、蛙、松鼠、蚂蚁等动物及部分植物的故事,共收录了春暖花开、夏树苍翠、秋风落叶、冬寒水冷等共计31篇文章,300多幅图片及80幅绘画。书中文字简练、幽默风趣,绘画细腻,图片精美,藉此希望更多的人关心和爱护身边的动物、植物。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汪民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65.00元

本书是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对身体、空间等论题所做研究的成果结集,分为“身体的技术”“空间的政治”“后现代性的谱系”三个部分,共19篇文章。汪民安教授以后现代哲学的理论视角,考察个人身体、社会生活和现代政治的关联性,洞察细微,挖掘深入,表达精辟,会让读者对身体、对各类空间、对后现代哲学及其研究方法有更多的理解与启发。

《大宋平江——宋朝苏州郡守其人其事(上部)》,张焕强主编,苏州市姑苏区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58.00元

一个繁盛的苏州,饱含着无数人的奋斗;一个文雅的苏州,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嬗变。319年的宋朝史,演绎了无尽的悲欢离合;两度繁盛的平江府,更是隐藏了无数的烟雨迷蒙。本书重点介绍北宋苏州知州和相关人物及苏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力求通过苏州历任知州的施政情况和人生经历来反映宋朝苏州的发展历史。

“中华文化新读”丛书(第一辑),国际儒学联合会/活字文化策划,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第一版

当今世界文明格局发生巨变,中华文明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值此时机,我们需要用新视角、新方法、新语言,重新解读和理解中华文化。本丛书正是因应这样的时代需求而出版。第一辑推出叶嘉莹《兴于微言——小词中的士人修养》、厉以宁《沉沙无意却成洲——中国经济改革的文化底色》、陈来《儒学今读》、西川《北宋:山水画乌托邦》等6本。丛书还将陆续出版,从文化的各个领域出发,全面展现、局部解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马识途著,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80.00元

这是107岁的老作家马识途先生的忆人散文集。老人笔力雄浑,用饱蘸感情、是非分明的文字,为生命中遇到的难忘的人,留下了一幅幅或浓或淡的精彩的画像。形形色色的人,千人千面,各有特点,鲜活地保留在他的脑海中,成为他写作时不竭的来源。他在与人交往时,很善于捕捉闪光点。这本书大处着眼,细处着笔,写的虽多小事,却并非闲书,是老人一生经历的浓缩,充满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责任编辑:陈晓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