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境外出版商垂涎我数字版权

在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数字出版可谓风头正劲,从国际出版论坛的主题,到首次专设数字出版展区,半个多的展厅里云集了近40家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服务商,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点读笔、手机报、在线数据库等数字产品。当然,实际介入数字出版的远不止这些,在1号馆和8号馆各展厅也有不少出版商展示着自家的数字出版产品。据此,商报特向近百家境外参展商就数字出版介入领域、主要传播载体、数字出版品种与盈利现状、有无解决作者授权以及跟中方出版商进行数字版权合作等展开调查,并成功收回有效问卷57份。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全面地反映国外出版商进军数字出版的真实情况,在此次调查中,商报不仅向到会的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版商了解情况,同时也调查了参展的亚太地区出版商,而且尽可能地将调查面分布到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等各个领域。

类别、盈利对比悬殊

诚如澳门巴哈伊国际出版社总编辑李绍白在接受调查时表示,随着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各种电子阅读终端的日益普及,数字出版在今后会有更快的发展,尤其是像iPad这样的平板电脑问世之后,其文字阅读体验不输纸质图书,图像浏览感受远超纸质图书,加上有效的商业模式,这个进程还会加速。他说,估计三五年内,随着这一产品逐步降价到可进入校园后,将迅速带来教育出版的深刻变革,而一旦教育出版发生巨变,整个传统出版业亦不复昔日景观。

不过,此次调查显示,各出版商数字出版所涉门类教育出版占比竟不敌童书出版,分别占比36.84%、40.35%,青少年读物占比也达21.05%,而一向被国人奉为数字出版模式的主要阵地的期刊,作为单个门类也只占26.32%。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这不排除国外大型出版商对教育和期刊这两个细分市场的相对垄断,而像童书、青少年读物等细分门类,尽管占比都不低,但实际上其营销宣传的作用要比实际销售的功能更大,各家介入这两个领域看中的是年轻人对新媒体的接受能力和未来的消费潜力,同时也是在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当然,这也有数字出版在亚太地区仍处于寻找盈利模式阶段等特殊原因,调查问卷显示,该地区包括日、韩等国受访对象多数似乎对童书和青少年读物情有独钟,正从或计划从这两个领域介入数字出版。而从读物对象的角度划分板块进行统计的话,STM、法律、财税、图书馆用书以及其他专业用书的占比为92.98%,位居头把交椅;童书、青少年读物合计占比为61.40%,位居第二;而小说、生活、娱乐等合计47.37%,位居第三;教育和期刊依次排在第四和第五。

而国外数字出版品种规模与数字出版利润是否对等,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也有设计。调查显示,目前国外出版商也并非都找到了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像兰登书屋在内的大众图书出版商,目前其在美国市场的电子书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8%,预计明年超过10%;丹麦艾格萌集团的数字出版收入也只占其总收入的3%~4%。但像荷兰威科集团来自数字化业务的收入2009年已经达到52%,今年上半年达到55%,并预计未来3~5年超过75%;包含教育出版集团、金融时报和企鹅出版集团的整个培生集团,其数字出版收入也占总收入的31%。这从数据统计结果也可得到印证,如有56.14%的出版商表示,其数字出版品种占产品总额的20%以下,而数字出版收入占总收入的20%以下的更是高达66.67%。对比更为鲜明的是,有10.53%的出版商其数字产品规模占产品总额的70%以上,但数字出版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的只有1.75%。所以有业内人士表示,由此看来,国内出版商也不用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把握趋势,首先将内功练好。

要内容还是要阅读器

相对于不少国内出版商热衷于开发自己的阅读器,此次调查显示,国外出版商数字产品的传播载体依次是在线、其他阅读器、手机和自家阅读器,其中前两项占比分别高达73.68%和50.88%,是主要的传播载体,而手机为31.58%,有自家阅读器的仅占3.51%。

究竟是要主抓内容还是要内容和阅读器一起抓,为什么国内国外出版商的看法如此迥然不同?在欧美市场,除大众图书板块的数字产品有折让外,其教育和专业等学术类数字产品售价有时甚至超过纸质图书,而且在产品定价权方面有自己的话语权;在我国台湾,数字出版产品相对纸书的定价基本在五至八折,最便宜的折合人民币也要20元以上;但在我国大陆市场,连载阅读时基本是每千字3分钱,如果是全本下载一般是2元至3元,或者是按流量计费,之前商报有调查表示,电子书年收入超过100万的出版社就没有几家,可见其中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

对于大陆市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在国际出版论坛上的讲话或有较大的代表性。他表示,在大陆数字出版产业中,技术提供商因为启动早,占据了产业链条中的强势环节,内容提供商却成了弱势环节。据介绍,相对于内容需要持续开发更新,且目前售价普遍偏低,软件开发一旦成功,其下载边际成本却越来越小,除盛大文学的Bambook,成本在千元左右的电子阅读器市场价普遍在3000元以上,一方面比内容本身更有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是可占据市场先机和内容主导权。加上现在做阅读器的厂商都赚到大钱了,但为此提供内容的出版社却赚得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这对有投资能力的国内出版商来讲无疑充满了诱惑。

此次调查同时显示,有43.86%的境外出版商正在加紧步伐或计划从中国大陆出版商手中获得数字版权,比如德国康乃馨集团正与江苏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合作德语教材,荷兰威科出版集团与商务印书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达成相关合作协议,培生出版集团则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展开了合作,新加坡帝国出版社、日本讲谈社、中央经济社也有计划跟中国大陆出版商展开数字版权合作,还有国外出版商正着手与中国大陆的培训学校展开数字版权合作。

但值得警醒的是,正如由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33家图书馆9月2日联合发出的公开信提到,最近个别国际期刊出版商利用自己的垄断性地位,不顾在上一个合同期年度涨价幅度已达百分之十几的事实,提出其全文数据库在下一个合同期(3年)内每年涨价14%以上的要求。(相关报道见本报2008年6月12日1版《寻味爱思唯尔数据库涨价风波》)

有业内人士担心,国际出版商一方面打着帮助大陆出版业“走出去”的旗号,享受了包括翻译在内的诸多资助和优惠,中国大陆内容资源很廉价地输出到国外;另一方面,经国外出版商稍做加工返销大陆后却大肆提价,大陆出版业似乎有重蹈中国加工行业原材料和半成品出口业务覆辙的可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