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数字化不是“搬家”而是“找路”

新媒体激活童书“新生命”

“与其等别人来取代我们,不如我们自己取代自己。”近日举办的一场童书数字出版研讨会上,香港出版人陈思婷的一席话颇显悲壮。如今她面对的是新的数字化浪潮,而且这一次她的对手不仅仅是出版业的同行,还包括多媒体制作公司、渠道运营商以及更多她此前想象不到的人。

这也是所有出版社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所不同的是,在儿童出版这个特殊的出版门类里,出版人承担着更重的使命。他们不仅要借助“数字之手”抓住儿童这个读者群,更要保证孩子们在绚烂的数字娱乐中能汲取到知识,并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因此,童书数字化不是简单的内容“搬家”,而是要重新找到一条路。

与成年人读物相比,儿童图书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份英国电子书调查报告显示,去年英国整个印刷版的图书比前年下跌6%,电子图书销售增长8%-10%,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图书的印刷版只下降了0.7%,只有整体图书市场下降份额的1/10。在国内市场,童书也可谓出版社的一块金地,数字技术商若想从这个领域分到一杯羹并非易事。

对于儿童来说,书籍并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让他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媒介,他们可以反反复复地阅读一本书,甚至持续地与这本书“对话”。这也使得儿童图书不能仅仅是“书”的概念。“儿童读物不是简单地将内容放到阅读终端上,在阅读过程当中要让儿童获得知识,并让他们通过阅读训练思维。儿童阅读产品不仅要有知识性,还要有教化性、教育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技术总监、编审王勤如是说。

而数字化的童书更是如此。在数字技术的包装下,童书不仅仅可以翻阅,更可以成为与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学说话、一起体验学习乐趣的“伙伴”。

童书数字出版研讨会主办方之一接力出版社,在会议间隙演示了从法国引进版权的胶片科普书《瓢虫》iPad版。在这本数字童书中,发行量达到300多万册的《瓢虫》获得了新的生命:iPad一打开,瓢虫就开始张开翅膀飞翔;手指触摸后,瓢虫会变换姿势;在讲述书本知识的同时,数字书中更设置了孩子们喜欢的小游戏。“这种体验是纸质图书无法实现的。”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评价。

而出版社也在不断尝试如何将多媒体的表现方式与童书出版结合起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简称中少社)社长李学谦介绍,中少社已经初步实现儿童图书的复合出版,即通过多种形式将儿童读物进行衍生。“比如《幼儿画报》既可以作为传统平面媒体来阅读,也可以借助点读笔阅读,同时我们还有光盘、红袋鼠语音智能玩具,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出版物阅读。”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数字出版物推出后,《幼儿画报》发行量没有下降反而还在上升,“这正说明了人的阅读需求是多元的,没有必要用一种出版物替代另外一种出版物。”李学谦表示,中少社下一步要建立协同编撰平台,通过内容多种介质出版、多个渠道传播,实现童书全媒体。

“数字土著”更亲近数字阅读

出版社正在想方设法地将童书转化为数字化读物。那么,孩子们是否认可新的“伙伴”?

值得出版社欣喜的是,这的确是一个受到儿童认可的市场。在当日的论坛上,一位参会者带来了自己的小女儿,在演示《瓢虫》iPad版时,小姑娘高兴地叫了起来。与只能翻阅的纸书相比,她更喜欢去碰一碰在屏幕上跳跃翻滚、飞来飞去、憨态可掬的七星瓢虫。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0岁-14岁的儿童有2.2亿人。腾讯网与中国未成年人网站所作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显示,中国未成年人中有91.4%的人接触互联网。

“可以说现在中国儿童互联网接触率是非常高的,另外孩子们上网频率也高过美国了,每周达到75.3%。”据腾讯网儿童频道主编厍寅斌介绍,中国儿童在互联网上的黏度比成年人用户更高,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的儿童用户达到18.8%。

“不要以为儿童对新的媒体和技术手段接受起来会有困难、会有障碍。实际上,儿童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超乎我们成年人的想象,对于数字化阅读方式也是如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表示,不管成年人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儿童一出生就被打上了“数字化”的烙印,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数字化的环境中,他们对数字化产品的使用已经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快速提升。

魏玉山透露,在14岁-17岁这个阶段的未成年人中,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已经达到了54.7%,也就是说,可能有55%的未成年人在利用数字化的媒介丰富他们的阅读行为。“而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只有38.6%。”

而且,孩子们更喜欢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数字阅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一个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儿童认为“能随时随地阅读”是移动终端最吸引他们的原因。其次,数字阅读还具有“信息量大,方便复制和分享,具备交互性,音画俱全,非常生动”等多种阅读体验。

“在未来儿童阅读、学习、娱乐过程中,数字化产品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和推广。”魏玉山如是判断。

内容生产制胜童书数字化

对于致力于儿童数字读物的人来说,这意味着机遇,对于出版社而言,这更是巨大的商机。据李学谦介绍,中少社年销售额在4亿元-5亿元左右。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仅iPad上的儿童电子书销售额就将达到13亿美元。

但从目前来看,似乎并没有出版社能在童书数字化领域“一枝独秀”,数字童书也没有形成明确的赢利模式。

“对于出版社,童书数字化的最大困惑和问题不在于渠道、技术、平台。出版社需要做出实际的内容,能否生产出满足少儿读者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是关键的问题。”王勤认为,当前有些出版社在将传统童书出版物转化为数字出版物的过程中,仅仅是简单的内容“搬家”,并没有真正体现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价值,“数字化童书应该有再加工、再创作、再提高的地方,把多媒体手段更好地运用进来。只有这样,童书在数字出版面前才能不失去主动权和话语权,才能够有所作为。”

李学谦也有同样的看法。“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内容生产能力,作为少儿出版社,面对数字出版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提高内容创新能力。内容创新能力不足,是中国少儿出版界面临的最大的瓶颈,不仅数字出版如此,传统出版也是这样。”李学谦说。

此外,童书数字化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去生产内容,“而不是主编拍拍脑袋生产作品”。王勤表示,当数字化的童书真正符合市场需求,具备教化性和教育性时,才具有可消费性,届时赢利模式也将产生。而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出版社扎扎实实地做内容。

■链接

众议童书出版数字化

“孩子作为少儿阅读的重要群体,有很多本质不会改变,作家写作要坚持、固守、寻找自己和孩子心灵沟通的那一点,让自己的作品无论是数字化,还是传统纸质图书,都能成为付诸永恒人类历史追求的东西,这是我们作家所要考虑的、要对待的一个职业性的思考。”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

“作为传统少儿出版社,我们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我们不应该成为廉价内容供应商,更不能成为资源供应商,而应该努力去做数字出版商和阅读服务供应商。我们要做阅读服务供应商,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提升自己内容创新能力;其次,我们在做数字出版的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而要扎扎实实稳步推进,要有顶层设计。最终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实现复合出版,实现我们全媒体的传播。”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

“童书数字化出版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儿童电子书制作内容参差不齐,有些数字化童书内容甚至儿童不宜;传播平台鱼龙混杂,有资质没资质同网竞争,且有资质的处于劣势地位……儿童数字产品传播平台分散化现象表明,居于市场主导地位的儿童数字产品传播平台有待形成。”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

“在童书出版领域,尤其是在童书数字化出版领域的转型中,我们作为中国出版界从业者有着很多梦想和希望。同时,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瓶颈,包括:平台、内容、资本、人才的短缺,以及市场成熟度的限制。未来需要我们出版人共同去研究和克服这些困难。”

——接力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黄集伟

“数字出版是阅读的形态而不是简单的内容平移,内容平移不是数字出版,内容平移也得不到增值服务。童书的数字出版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内容生产、内容制造和成熟终端融合上,在未来,童书数字出版者还是应该把工夫做在内容生产上,做数字化生产的再创作、再发现。”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技术总监、编审王勤

“从现在的市场状况来看,童书出版的数字阅读还是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为小朋友做事情,就必须满足小读者的需要。我认为,为孩子付出精力是少数值得做的事情。”

——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意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容总监陈思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