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瞄准知识服务商新定位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各行各业网络化、智能化,促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凸显,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由知识形成的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与功能的创造性等特点,这也为具有专业优势的出版企业带来新的商机。知识信息服务商的新角色定位将成为专业出版社的发展趋势。

趋势1

改造传统流程、提升定制服务

这两年,业内时常可见到以“知识服务”为标签的数字化产品或资源整合传播平台。知识服务正开始成为出版数字化创新转型的热门词。

知识产权出版社的“I译+”知识产权语言服务平台提供的就是专门性的知识服务。据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福廷介绍,作为国内首家垂直领域(知识产权领域)语言服务平台“I译+”于2015年4月开始实践,探索传统翻译领域与互联网运营结合的模式,通过免费向有意加入专利翻译行业的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在线培训课程以及智能辅助翻译平台,引入职业人才培养机制并免费提供国内领先的机器翻译技术和海量参考资源以协助翻译工作。这一知识服务的运行效果也有着不错的表现。该平台启动至今1年多时间,创新型的工作模式吸引了约3100名社会各领域技术人才注册,约600名通过考核的自由译员长期稳定地通过平台完成多样化专利翻译任务。该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优化了专利翻译行业内译员非专业化以及工作流程混杂的现状。

2016年,知识产权出版社还升级推出新版“I译+”知识产权语言服务平台。新版平台引入电商模式,诚邀知识产权业界专业语言服务公司入驻,为语言服务需求方提供了更加多样化服务选择。通过“I译+”,企业可以快速定位适合的语言服务供应商或译员,语言服务供应商或译员也可以随时获得充足的翻译任务,充分解决现有翻译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高等问题。信息的透明化和沟通成本的降低,直接提高了翻译任务完成的效率。

出版企业提供知识服务的案例还有许多,江西高校出版社通过对优质陶瓷数字内容资源的占有和整合搭建了“陶瓷艺术产品资源服务平台”,使产业与市场相连。一方面建立包括陶瓷资源数据库,以“陶瓷”特色资源作为核心要素,使整个运转过程围绕“陶瓷”内容资源的创造、转化、更新和增值进行。另一方面平台可以实现产品的宣传、订阅、下单交易、支付、交流、客户信息管理、订单管理等;还与陶瓷资源数据库实现无缝衔接,数据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实现互联互通,满足资源的多途径发布。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与科学出版社联手打造了科学一站式知识平台“Earthinsight发现·地球”。该平台的知识服务对一些特色院校提供定制化的学科建设,强化其学科特色优势颇有帮助。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它是“Earthinsight发现·地球”服务的高校用户之一,隶属于中国地震局。利用“Earthinsight发现·地球”,防灾科技学院的师生可以定位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领域最新中外文献,以便从事课题、项目、基金等科学研究活动。其中专题板块聚焦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内热点问题,提供相关知识,整合高质量文献、行业专家、机构信息,协助用户迅速进入科研角色。之前上线的“‘一带一路’矿产宝藏图——沿途成矿带概况”“京津冀协同发展——保护水资源、狙击水污染”等热点专题,收获了防灾科技学院师生的好评。

趋势2

强化行业合作、深掘潜在用户

除了平台搭建之外,专业出版社还积极利用自己优势,通过与行业资源合作、打造行业专家团队、进行行业学术营销、强化行业知识产品等举措,打造“行业细分类、企业精服务”的特色。

在这一点上,业外的公司率先做出探索。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此前根据行业机构战略管理需要的知识体系结构,遴选定制国内外资源,规划了30~50个支持战略管理决策与实施的“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同时帮助各行业机构建立内部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平台。CNKI行业知识服务平台提供主题检索、动态重组功能、内容关联与对比性分析功能,支持用户利用该平台定制自己的知识产品。

回归业内视角,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知识服务模式则堪称代表。2015年,该社组建华信研究院,一方面作为工信部直属支撑研究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行业提供软课题研究和产业政策支撑研究;另一方面关注新媒体研究,跟踪国内外新兴出版的发展态势,针对数字出版、互联网出版展开研究咨询。

据该社总编辑刘九如介绍,华信研究院的运营模式是以产业政策与新媒体研究为牵引,以《产业经济评论》和《中国信息化》杂志等刊物为平台,结合相关学术图书及内容产品的开发,形成软课题研究、数据分析、信息咨询等多位一体的知识内容服务。两年来,华信研究院先后承担了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的相关行业规划和软课题研究,并参与国家“集成电路专项基金”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基金”的调研、论证及管理办法的起草制定、宣贯执行等支撑服务;通过研究咨询,赢得政府购买服务经费支持,为电子社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通过研究,更加贴近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方便与部机关各司局建立紧密合作,更直接地捕捉到产业发展热点信息;尤为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咨询,可以跟踪产业的最新变化,为图书选题创新提供参考;并有效地联络起了业界的专家资源和作者资源,为图书出版找到了更好的作者和读者,从而真正打通出版产业链,形成知识服务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许多专业出版社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资源,然而如何让这些资源被潜在用户消费与使用却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出版社往往对于用户的使用场景和行为了解不多,没有如何基于用户问题营销这些知识资源,导致知识服务开展不顺。2016年4月,中华书局的“中华经典古籍库”微信版问世,即是向潜在消费者市场“投石问路”。

据中华书局古联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涛介绍,“中华经典古籍库”从收入上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经过分析会发现,2015年的400余万元收入只涉及17个单位。也就是说,覆盖面不够广泛,使用者不够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对此,公司上下一致认为,只有使用的人越来越多,社会效益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效益越来越好,经济效益才能更为可观,而机构用户的采购自然会跟上。在出售机构版的同时,古联公司接到大量个人电话,表示他们所在的机构没有购买产品,但希望能购买到个人版,并向其所在机构推荐。在此基础上,古联公司又开发了网络版,供大量机构用户试用,同时制作移动版,迅速扩大用户群,让“中华经典古籍库”在社会上为更多的用户使用,也便于向机构用户宣传推广。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