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精品 寻找数字内容新经典

□采访人:晓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受访人:冯玉明(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

今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启动实施了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19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印发;10月公布了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19年度的95个精品项目名单。

12月6日~9日,以“聚焦精品战略推动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数字出版精品专题研讨班”在京开办,研讨班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宣部出版局承办、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协办。研讨班同期举行数字出版精品入围项目颁奖仪式和项目展览,18个精品项目负责人现场做了案例分享。

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是一项极具开创性的工作,既要开发建立一套科学可用的数字出版精品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又要对申报项目进行多维细致的数据提取和价值标签,更要客观公正地组织好各环节评审工作,以此推出导向正确、内容优质、创新突出、双效俱佳的数字出版精品项目,为全行业树立标杆样本。经综合考察,中宣部出版局选择了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作为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工作的专业支撑机构。围绕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的宗旨目标、年度精品项目的执行过程、年度精品项目特征以及精品项目反映出来的数字出版趋势等话题,本报专访了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冯玉明。

精品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2019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的专业支撑机构,您怎么看这一项目的产业意义?

■今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启动实施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并计划以后每年遴选推荐一批优秀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项目,以此引导行业实施精品战略,推动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

站在产业创新研究的视角看这个精品遴选推荐计划,首先我认为这个计划的启动恰逢其时,既符合党和国家对出版业的新要求,也顺应了历经多年转型升级探索的数字出版的发展实际。在内容产业的供给端和消费端都发生巨变的当下,通过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引导出版企业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探索服务新模式,努力构建品位高端、品质精良、品类丰富的数字出版产业新生态,是推动出版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次,通过第一年的工作我们能够看到,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是管理部门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一项长期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工具、有保障。可以预见,通过持续的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的实施,将发现并推出一批弘扬主旋律、形态多样化、讴歌真善美,充分展现波澜壮阔新时代的数字内容产品;发现并推出一批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时,发挥数字出版移动化、互动化、个性化的优势,既关注恢宏大气的时代命题,又关注小众个性的细分需求,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项目;发现并推出一批能够处理好满足与引导的关系,处理好传播分发短平快与创作生产专精深的关系,处理好对前沿技术的敏感性与技术选型的适配性关系的项目和平台。通过推优示范,定将有效促进数字出版精品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新时期数字出版新生态的形成。

□此次遴选推荐计划如何对数字出版精品项目进行界定?

■本年度遴选推荐工作启动之前,中宣部出版局首先组织了“一总三分(全行业、大众类数字出版、专业类数字出版、教育类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行业精品生产现状的基本判断,之后组织了约70人次的意见征集,形成了《数字出版精品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在出版导向、内容品质、市场表现、资源支撑等维度下,通过30余个指标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估评价。

本年度征集数字出版精品项目时,确定了两个作业定义:

一是产品序列,是指数字化、网络化、音视频等形态的数字出版项目,以单一门类的信息内容为成果形式,以服务特定人群或者特定需求为目标的数字出版项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数字课程、视频产品、音频产品、VR/AR产品等,其特征是信息内容指向明确、用户清晰,可通过多平台、多渠道进行标准化、模块化分发,项目的体量较轻,开发和生产周期明确,具备单体定价功能。

二是服务序列,是指以数字内容资源为基础,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系统进行内容产品的在线聚合、再生产、分发、运营的数字出版项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综合性在线教育课程、内容资源数据库、应用程序、功能性的新媒体公号等,其特征是信息内容多元化、综合性强,一般有自有平台和终端系统,侧重于功能性和用户体验,强调运作模式的可持续性,项目的体量较大,投入较高,回报周期也较长。

同时,为了便于理解和分类,申报遴选工作中,延续了出版业习惯的分类,即主题出版、大众出版、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和少儿出版5个类别,各类别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既尊重了通用版的结构和应用规则,又适度增加了个性化考量指标。

对参评项目的总体要求是2019年5月31日前上线,且能够持续稳定有效地运营,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精品路线凸显行业融合优势

□这95个精品项目,可以说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成绩的一次集中检验,整体申报情况如何?入选项目所属领域不一、产品形态各异,有没有一些共同特征呢?

■整个遴选计划包括申报项目、复评项目、终评项目和精品项目4个名单。申报项目是指初评阶段的评审对象,今年总共征集到了517个项目;复评项目是指进入复评和综合评价阶段的项目,共有388个;终评项目是指进入终评阶段的遴选推优对象,共计188个;精品项目就是指最终入选的本年度95个精品项目。从今年的申报基本情况来看,国内375家单位参与了项目申报,涉及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在京单位。

通过本年度的征集遴选和评价分析,我们把本年度95个项目作为新时期国内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第一梯队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这个群体是有其群像特征的。

群像特征一:培根铸魂,聚焦重大主题,彰显出版价值。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有声读物、《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等主题出版类精品项目,体现了数字出版人在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党和国家赋予出版人的职责和使命方面的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提高了数字出版的站位,进一步彰显了出版的价值。

群体特征二:内容为本,将内容资源优势转化为数字内容服务优势,转化为泛内容时代的发展优势。如《新华字典(第11版)APP》《皮书数据库》《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人卫助手”系列知识服务数字平台》等精品项目,充分发挥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优势,应用新技术,形成新产品、新平台、新模式,将内容资源优势转化为数字内容服务优势,转化为泛内容时代的发展优势。

群体特征三:聚焦精耕,厘清资源禀赋和能力边界,形成稳健有效的创新突破。这是今年的数字出版项目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也是过往的转型升级示范推优中,较少触及的一类项目。如《本草风物志·中草药数据库》《“数字水”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建筑出版在线》《“通关大神修炼记”在线交互数字课程》等项目,小处入手、垂直深耕,形成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突破。

群像特征四:技术赋能,积极应用前沿新型适配技术,目标市场更精准、运营更精细、产品更精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内容生产、聚合、分发、用户画像提供了更多选择。《基于大数据的少儿原创音频内容智能云开放平台》《新昆虫记:基于AR技术的青少年科普融媒体出版项目》《“轨道在线”AR数字教育平台》等项目,积极应用先进的适配技术,形成一批可看、可听、可视、可玩的新产品和新服务,目标市场更精准、用户运营更精细,产品和服务更精致。

群体特征五:跨界共生,通过出版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形成互为表里、互文互见的数字内容新生态。听书类、教育类项目为代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和出版单位、内容生产者的跨界合作,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数字出版全新产业链,加快了出版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和产业链各端的有机整合,通过这些跨界共生的数字出版精品项目,一个内容与技术互文互见的数字内容新生态已初具雏形。

□从本年度的遴选推荐结果,可以对现阶段我国数字出版精品生产形成哪些基本判断?下一阶段的重点产品方向可能是什么?

■通过征集遴选,可以对现阶段我国数字出版精品生产形成几个初步判断。

品类丰富、形态多样。分布于主题出版、大众出版、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和少儿出版等各个领域、各个类别到95个入围精品项目,形态各异,特色鲜明,体现出在新媒体环境和阅读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数字出版单位主动作为,积极主动适应用户多样化、个性化、分众化的消费需求,适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的趋势,不断创新内容表达方式和服务方式。

品位高端、品质精良。可以说这是这一批精品项目的普遍追求。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的“精”从何而来?95个项目的精品策略表明,做出精品离不开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对产品细节的精益求精,对产品功能设计的人性化创新,以及对内容生产环节严格的制度安排与保障。无论是传统出版业本身具有的匠人精神的传统、习惯和要求,还是在面临泛内容时代的内容丛林的聚合、低质、海量的现实产业环境,都要求内容生产平台、内容生产者走精品路线。如果拼用户规模,传统出版人肯定是迟了一步,但在做精做强做好上面,传统内容生产者、专业内容生产者是有优势的。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是实现精品引领发展战略的底层驱动力,即对产品细节的精益求精,对功能设计的人性化追求,对内容质量的严格把关。(下转第7版)  (上接第5版)

新经典、新表达。今年的数字出版精品项目中,涉及传统文化类内容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出版项目有十几个。其中有将图书与衍生的音频、视频、VR、互动游戏、用户交流社群完美结合的《四大名著数字出版工程》,也有让古老的敦煌壁画“活”了起来、让传统文化成为时尚生活方式的《敦煌岁时节令》,还有聚拢融合最优质京剧资源的艺术信息传播平台《国韵承传APP》,有将优质教学资源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测评技术相结合的AI书法教学系统《京师书法》等。这些项目都是以数字化的手段开发出创新性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让高冷的学术内容走进普通大众,以高质量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创意,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新出版、新模式。融合出版产品在传统出版单位的出版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纸书的IP转化,VR/AR技术赋能,音视频输出的广泛启用,多手段、多渠道、多平台、多业态的融合出版新模式,打通了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边界,已成数字网络时代的出版新常态。

新技术、高效能。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新一轮的内容生产和精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AI音视频等技术赋能使出版效率和用户体验大大优化提升,5G环境更将催生一批前沿技术变为数字出版的成熟技术,使数字内容更广泛更便捷地精准触达到垂直领域。

□经过此次数字出版精品项目遴选和专题研讨班,您对出版社未来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有哪些建议?

■关于未来,我个人觉得仍然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我们知道,随着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用户环境的持续变化,数字内容产业正迎来许多新场景,因此,必然呼唤数字出版人更多新能力。在专业主义、长期主义被广泛重提的今天,努力做硬核内容提供者,也就是内容精品生产者肯定是个正确的大方向。此外,两条具体的技术路线也值得思考:

1.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重构与用户的新连接,而不是多做一点点。很多数字出版项目看上去离不开传统出版,但怎样才能源于纸书却高于纸书、优于纸书,与用户建立新连接、新关系值得思考。

2.将资源力转化为竞争力。今年胜出的这些精品项目中,出现了一批基于垂类内容的深度服务项目。这些项目的产品和服务逻辑非常清晰,用好独家资源,形成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